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灵芝多糖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 (GLP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Griess法 ,观察GLPP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的表达 ,观察GLPP对iNOS的影响。结果 GLPP(2 5~ 2 0 0mg·kg-1)灌胃给药 5d或体外给药 (3 12 5~ 2 0 0mg·L-1)均可促进巨噬细胞NO释放 ,但对LPS刺激NO的释放影响不大 ;GLPP(10 0mg·kg-1)灌胃给药 5d或体外给药 (10mg·L-1)均可使巨噬细胞iNOS含量增加。结论 GLPP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产生 ,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巨噬细胞iNOS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灵芝多糖肽对氧自由基损伤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在离体和整体水平对氧自由基(ROS)(tBOOH为氧化剂)损伤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tBOOH为氧化剂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MTT法分析小鼠巨噬细胞存活率,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GLPP50,100,200 mg/kg腹腔注射5天,能抑制巨噬细胞膜样变性和坏死,细胞存活率提高.在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加入 GLPP 3.125,12.5,50,200 mg/L,产生相似的保护作用.电镜观察发现,GLPP(100mg/kg)腹腔注射5天可保护细胞器如线粒体免受tBOOH的损伤.结论:GLPP有显著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对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离体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 ,建立缺氧、H2 O2 和谷氨酸损伤模型 ,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缺氧前后 ,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 + 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 (△Ψm)的变化。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异丙酚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  6~ 4 8mg·L-1浓度的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 (P <0 0 1) ,作用程度均呈剂量相关 (r =0 89,P <0 0 5 ) ;2 4~ 4 8mg·L-1浓度的异丙酚可明显降低H2 O2 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 (P <0 0 1) ;12~ 4 8mg·L-1浓度的异丙酚可明显降低谷氨酸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 (P <0 0 1)。 3~ 4 8mg·L-1异丙酚对缺氧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抑制作用(P <0 0 5 ) ;12、4 8mg·L-1异丙酚能减缓缺氧引起的△Ψm降低 (P <0 0 1)。 12、4 8mg·L-1异丙酚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 17 1%和 2 1 1% ,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无清除作用。结论 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缺氧引起的 [Ca2 + ]i 异常升高、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和清除羟基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灵芝多糖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31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为氧化剂损伤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灵芝多糖(6.125、12.5、25、50、100mg·mL-1),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3258检测细胞氧化损伤引起的凋亡;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电镜检测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改变。结果灵芝多糖(6.125、12.5、25、50、100mg·mL-1)可减轻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对HUVECs的氧化损伤,CCK-8检测灵芝多糖给药组,HUVEC细胞存活率增加。Hoechst33258检测给药组细胞凋亡数量较损伤组减少。比色法检测损伤组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给药组较损伤组减少。电镜可见灵芝多糖给药组减轻细胞器的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结论灵芝多糖肽(GLP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灵芝多糖肽对小鼠巨噬细胞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用四氧嘧啶、叔丁基氢过氧化物 (tBOOH)为氧化剂 ,分别在小鼠体内、体外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DCHF DA为荧光指示剂 ,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荧光变化 ,并用共聚焦显微镜作时间系列扫描 ,观察巨噬细胞荧光的动态变化。结果 :四氧嘧啶 (75mg·kg-1,iv)、叔丁基氢过氧化物 (7.76× 10 -5mol·L-1)可造成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 ,使荧光密度增加 ,灵芝多糖肽可减轻其损伤 ,使荧光密度减少。时间系列扫描显示 :随时间改变 ,灵芝多糖肽可减少静息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荧光密度 ,也可减少由PMA(5 0nmol·L-1)诱导的呼吸爆发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荧光密度。结论 :灵芝多糖肽具有抗氧化作用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灵芝多糖肽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Cu2+诱导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及iv四氧嘧啶(75 mg·kg-1)引发小鼠氧自由基损伤。结果GLPP使LDL氧化修饰减少,氧化产物REM降低。GLPP 50,100,200和400 mg·kg-1 ip 20 d,使血清和心肌匀浆的丙二醛(MDA)水平下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减少,过氧化氢酶(CAT)不变。结论GLPP具有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作用与清除氧自由基或提高GSHpx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型茶碱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体内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以时间为释药开关的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方法以非pH依赖型聚丙烯酸树脂Eu dragit NE 3 0D为膜材 ,制备茶碱薄膜衣片 ;用HPLC法进行体内血药浓度分析 ;以γ 闪烁照相研究该制剂体内胃肠道的转运情况。结果本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lag( 8 67± 1 0 4 )h、( 0 67± 1 1 5 )h ;Cmax( 5 2 5± 1 2 1 )mg/L、( 4 0 9± 1 2 5 )mg/L ;AUC0 2 6 ( 2 7 5 0±7 2 0 )mg·h/L、( 3 9 0 4± 1 0 4 3 )mg·h/L ;体内γ 闪烁照相研究表明 ,体外 6 5h释放的制剂口服8 0h后到达升结肠处开始释药 ,且体内释药与体外释药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制剂能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BCEF0083抗单胺氧化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一种白僵菌代谢产物提取物 (BCEF0 0 83)对单胺氧化酶 (MAO)的抑制作用。方法 提取动物脑组织重线粒体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MAO活性 ;采用大、小鼠体内外给药研究BCEF抗MAO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 ,应用林 -贝氏法测定MAOKm值。结果 小鼠BCEF 50 0mg·kg- 1 ,ig给药后 0 5hMAO活性已有抑制 ,2~ 8h活性抑制明显 ,一次给药后 72h抑制作用基本消失 ;小鼠BCEF50 0、40 0、2 0 0、1 0 0、50、2 5mg·kg- 1 ,ig后 2h取脑组织测MAO活性 ,BCEF对MAO活性的抑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BCEF体外给药对大鼠脑组织MAO活性的抑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 ,BCEF体外给药对MAO A、MAO B抑制的IC50 (95 %可信限 )分别为 1 2 8 88(82 70~ 2 0 0 86)mg·L- 1 、1 84 1 4 (1 56 1 7~ 2 1 7 1 1 )mg·L- 1 ;BCEF对MAO A ,B抑制呈混合型抑制作用 ,Km值分别为 1 1 97、 8 1 3μmol·L- 1 。结论 BCEF0 0 83体内外给药对大、小鼠脑组织MAO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出生1~3 d的SD乳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取培养3~4 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R组和GLPP给药组(12.5,25,50和100 mg·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电镜检测细胞形态改变和线粒体损伤;用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以活性氧(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ROS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GLPP 12.5,25,50和100 mg·L-1组细胞存活率与H/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可见线粒体损伤,GLPP给药组可以减轻线粒体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GLPP组与H/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小(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Ca2+]i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高(P<0.01);与H/R组比较,GLPP给药组细胞[Ca2+]i减少,细胞内ROS含量降低(P<0.01)。结论GLPP对H/R损伤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10.
灵芝多糖肽对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对ECV304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ECV304细胞,以叔丁基氢过氧化物(tBOOH)为氧化剂损伤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灵芝多糖(12.5、25、50、100mg.L-1),以MTT法测细胞存活率;以光镜、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线粒体损伤;用AnnexinV/PI双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的百分率。结果灵芝多糖(12.5、25、50、100mg.L-1)可减少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对ECV304的氧化损伤,MTT检测灵芝多糖给药组,ECV304细胞存活率增加。光镜下可见细胞损伤减少,电镜可见灵芝多糖(50mg.L-1,温育24h)减轻细胞器如线粒体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细胞流式检测表明:对照组、给药组、损伤组总凋亡百分率分别2.24%±0.43%、24%±6.4%(P<0.01)、82.1%±7.9%。结论灵芝多糖肽(GLPP)对ECV304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梓醇对鱼藤酮致小鼠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分别ip给予梓醇10 mg.kg-1,连续7 d后,改ip给予鱼藤酮1.5 mg.kg-1,连续28 d;或ip给予鱼藤酮1.5 mg.kg-1,连续28 d后,改ip给予梓醇10 mg.kg-1,连续7 d。取小鼠中脑和纹状体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复合物酶Ⅰ、Ⅱ、Ⅱ+Ⅲ、Ⅳ、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活性、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内活性氧(RO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复合物Ⅰ和Ⅳ活性明显下降(P<0.01),预防或治疗性地给予梓醇后活性明显上升(P<0.05);线粒体复合物Ⅱ和Ⅱ+Ⅲ活性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鱼藤酮组小鼠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tNOS活性升高(P<0.05),ROS的生成增多(P<0.05),预防或治疗性地给予梓醇后中脑和纹状体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mtNOS活性降低(P<0.05),ROS的生成减少(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恢复脑内线粒体复合物酶活性和膜电位水平、减少线粒体内ROS生成的作用而抑制鱼藤酮诱导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以荧光染料DPH负载脑皮层突触体或细胞, 用MPF-4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膜流动性; 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褪黑激素(MT)对小鼠脑细胞膜流动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MT(1或20 mg·L-1饮水中口服3个月,最后1个月再ip MT 0.5或2.0 mg·kg-1·d-1)能够提高老年小鼠脑细胞膜的流动性,MT 0.01-1.0 μmol·L-1拮抗氧化剂诱发的分离新生小鼠脑细胞膜流动性下降及部分拮抗其MDA含量增加. 结果说明,作为一种体内抗氧化激素, MT提高脑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脑细胞内MDA含量, 从而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是其重要的抗衰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胶束是否可以提高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活性及降低MMC的局部组织损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种植方法分别制备昆明小鼠肉瘤180(S180)实体瘤模型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每个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kg-1),mPEG-PLA组,MCC1mg·kg-1组,胶束MMC2,6和18mg·kg-1组。分别观察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及H22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BALB/C小鼠分别右后肢im给予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mPEG-PLA,胶束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观察小鼠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在S180实体瘤模型上,mPEG-PLA无肿瘤抑制作用;MMC1mg·kg-1的肿瘤抑制率为34.8%,胶束MMC2,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23%,51.8%,66.8%,胶束MMC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MMC组(P<0.01)。在H22腹水癌模型上,mPEG-PLA对肿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无影响;MMC1mg·kg-1的生命延长率为123.4%,胶束MMC2,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6%,171.0%和206.5%,胶束MMC2mg·kg-1组生命延长率显著低于MMC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P<0.01),胶束MMC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明显好于MMC组(P<0.05)。在组织损伤模型上,胶束MMC组损伤发生时间和损伤面积明显低于相同剂量的MMC组(P<0.05)。结论 mPEG-PLA胶束能够提高MMC体内抗肿瘤作用,降低MMC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小肠内潜在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的细胞摄取与跨膜转运。结果羟基喜树碱纳米混悬剂在Caco-2细胞模型上显示出很好的吸收特性,且细胞摄取量随着制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如:50、100和200 mg.L-13个试验质量浓度制剂的细胞蛋白摄取量分别为11.684 6、26.452 4和30.903 9 mg.g-1,试验质量浓度为100 mg.L-1制剂的细胞转运渗透系数Papp,AP→BL为(27.8±1.37×10-7)cm.s-1。结论试验结果证明,纳米混悬剂能有效地增加羟基喜树碱的细胞摄取量和跨膜转运速率。因此,纳米混悬剂可能有助于提高羟基喜树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初步免疫活性筛选。方法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M)能量代谢水平,中性红吞噬法测定腹腔M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S期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蟾酥各萃取层中的水层(VB2)、乙酸乙酯层(VB4)及总水提蛋白层(VB6)分别在1.25~30、10~20和10~40mg.L-1浓度范围内增强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他3组(VB1,VB3和VB5)蟾酥提取物单独作用或与ConA联合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VB2,VB4和VB6在1.25~40mg.L-1浓度范围内可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腹腔M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在10mg.L-1时,VB2,VB4和VB6可协同ConA增加脾淋巴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率,并降低CD4+CD8-和CD4-CD8+、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结论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VB2,VB4和VB6体外可协同ConA促进脾淋巴细胞和腹腔M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协同ConA促进DNA合成并活化CD4+CD8-T细胞表达CD8a抗原、增加兼具辅助和细胞毒作用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微粒体睾酮羟化酶系列同工酶(CYP2A1,CYP2B1/2,CYP2C11,CYP3A1/2)的体外诱导模型。方法应用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苯巴比妥钠(PB,1mmol·L-1)、地塞米松(Dex,10μmol·L-1)和β-萘酚黄酮(β-NF,50μmol·L-1)诱导培养肝细胞72 h,提取肝细胞微粒体,进行其肝CYP总量、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和睾酮羟化酶比活性的测定。另外采用体内诱导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PB 80mg·kg-1,Dex50mg·kg-1和β-NF80mg·kg-1,ip,每天1次,连续5d,停药24h后制备肝微粒体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PB,Dex和β-NF对肝微粒体蛋白含量、CYP总量和睾酮羟化酶同工酶活性均具有较高的诱导效应。PB对肝CYP总量在体外的诱导效应高于体内,对睾酮不同位置羟化作用的诱导效应体内外无显著性差异;Dex和β-NF对肝CYP总量及睾酮不同位置羟化作用的诱导效应体内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肝睾酮羟化酶体外诱导模型可替代体内实验,用于药物代谢、新药安全性评价及其他外源性化合物代谢和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0 .12 5 ,0 .2 5 ,0 .5 ,1.0和2 .0mg·L- 1ST预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 12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 在0 .12 5~1.0mg·L- 1范围内,ST处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 12p4 0和IL 12p35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蛋白水平,对IL 12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当ST浓度达到2 .0mg·L- 1时,可明显抑制IL 12p4 0mRNA的表达及IL 12的分泌。结论 ST可抑制巨噬细胞IL 12的表达或分泌,提示ST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