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β受体功能亢进症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但高频心电图正常,心得安试验阳性。结论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高频心电图对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朱冬梅 《甘肃医药》2012,(9):719-720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心肌炎1例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可用心得安试验鉴别。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效。  相似文献   

3.
邢渊  姚文波 《甘肃医药》2012,(9):720-721
目的:探讨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心肌炎1例的原因及如何诊断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是小儿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可用心得安试验鉴别。结论:心得安试验是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酶学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心肝肾功能状况,应用速率法,经BECKMAN CK_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确诊RSV毛支患儿105例作血清酶学(GOT、LDH、CPK、GPT、AKP、γ-GT)及肌酐、尿素氮测定和心电图检查,且与105例正常健康儿作对照。结果毛支患儿GOT、LDH、CPK、GPT、AKP、γ-GT均明显升高(P<0.01),而尿素氮无明显改变(p>0.05),肌酐显著降低(P<0.01),心电图异常占26.67%.提示RSV毛支患儿心肝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受体功能亢进症(简称β亢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测血压、检测血沉、抗”O、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TT3、TT4、FT3、FT4、TSH、心脏B超、心电图和心得安试验等检查方法。结果36例中有9例(25%)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血沉、抗”O”、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及TT3、TT4、FT3、FT4、TSH等检查正常,心脏B超结构及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及Ⅱ、Ⅲ、aVF、aVL导联有ST段压低、T波低平、双相、倒置等不同改变36例(100%),心得安试验阳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结论β亢症需鉴别和排除“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心绞痛”等,本症使用心得安及心理疏导,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 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β—受体高敏者。 临床上颇常见。其特点大多为青中年女性,临床上常有不典型症状及心电图中ST—T改变。为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ST—T改变,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普萘洛尔试验,若普萘洛尔试验阳性,则提示患者为β—受体高敏者,ST—T改变为功能性;若普萘洛尔试验阴性,则提示ST—T改变可能系因器质性病变引起。现常用的试验方法为口服20mg普萘洛尔片剂后,需2小时才能完成检查。为探讨缩短普萘洛尔试验所需时间的方法,我们探讨了一个新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 病毒感染与心肌炎及扩型心肌病的病原学关系。方法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直接掺入法 ,建立了原位逆转录PCR反应技术 ,检测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标本及正常心肌的尸检标本中的柯萨奇B3 病毒。结果  16例病理学及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患者的心肌组织中 ,7例检测到柯萨B3 病毒RNA ;16例正常心肌标本中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柯萨奇B3 病毒RNA ,提示柯萨奇B3 病毒感染与部分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原位逆转录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柯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柯萨奇病毒所致胸膜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胸液特征。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131例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 或胸液中柯萨奇病毒B抗体。结果 :131例良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 ,11例检测出柯萨奇病毒B抗体 ,其中有 4例仅在胸液中检测出柯萨奇病毒B抗体 (IgG阳性 1例 ,IgM阳性3例 ) ,5例在血清中检测出柯萨奇病毒B抗体 (IgG阳性 4例 ,IgM阳性 1例 ) ,2例在胸液及血清中均检测出柯萨奇病毒BIgM。与柯萨奇病毒B抗体阴性、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胸液相比 ,柯萨奇病毒B抗体阳性的渗出性胸液患者的胸液并无显著性特征。结论 :柯萨奇病毒B感染确实可致胸腔积液。由于胸液无显著性特征 ,病毒性胸腔积液极易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相混淆  相似文献   

9.
黄芪皂甙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探讨黄芪皂甙对BALB/c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制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1 h后腹腔内注入黄芪皂甙5.64×10-3 mg/g,1次/d ×7 d,观测小鼠存活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体温、心肌病理变化和心肌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黄芪皂甙治疗组比病毒感染组存活率明显增高,血浆LDH和GOT明显降低,体温保持正常,心脏质量/体质量值显著降低,心肌病理变化减轻,心肌匀浆病毒滴度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甙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150例小儿心肌炎进行病原学检测、胸部摄片、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150例心肌炎患儿中有24例为柯萨奇病毒感染,17例为支原体感染所致。提示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炎有上升趋势,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8例 )选用黄芪注射液、美心力 (CAMP)注射液、辅酶 Q10 (C0 - Q10 )胶囊 ,富含维生素 C的水果和严格休息 ;对照组 (5 2例 )选用 GIK极化液、CAMP、C0 - Q10 、富含 Vit C的水果和严格休息。两组患者无禁忌症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对症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酸激酶、柯萨奇病毒 B Ig M、肠道病毒 RNA的变化 ;治疗后随访 6个月柯萨奇病毒 B Ig M、肠道病毒 RN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律失常减少 (P<0 .0 1 ) ,肌酸激酶明显下降 (P<0 .0 1 ) ,治疗后 6个月 ,治疗组治疗前后肠道病毒 RNA明显下降 (P<0 .0 1 ) ,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病毒 RNA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采用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VMC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美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48-184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合并心脏改变情况及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同时观察心电图改变,于发病3天内检测并跟踪至病愈.取正常对照组同时间观察心脏发病情况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中心脏病发病率及心肌酶谱呈显著增高,心电图明显变化.结论:脑出血患者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这对治疗指导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斑褐孔菌对β—受体的阻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8例β-受体亢进症患者一次性口服中药斑褐孔菌片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对β-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因β-受体亢进所致的异常ST—T波经服用斑褐孔菌后均可恢复正常。经与西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对照,结果相似。从心电图学角度,提示斑褐孔菌具有对β-受体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3岁,农民。因间歇性夜间胸闷,心悸2年,于1991年11月7日来院诊治。体核:一般情况佳,心肺无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挽“O”,RF,心肌抗体,GOT、CPK、LDH,胸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均正常。患者卧位时各导联 QRS 时间增宽,R 波在 S—T段起始处,与窦性下传的波形不同、取坐位、立位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连续2天4次检查均相同。心电图分析:心电图9个导联的连续描记,各个心动和 P 波无关,QRS 波群增宽达0.11~0.12秒,T 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和窦性下传的波形不同,频率为75次/分,与窦性频率大致相等,P 波落在 S—T 段起始部或溶于 QRS 波群之中、故诊断为卧位性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亦称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房室分离。V_1导联心电图连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受体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减少和避免误诊。方法:对收治的31例β—受体亢进症的临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现本组β—受体亢进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院外及门诊误诊达100%,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尤其是心电图ST—T变化多发生在Ⅱ、Ⅲ、aVF导联,部分发生在I、aVL、V5导联,给予心得安治疗,心电图可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认真进行鉴别诊断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风险关系。 方法按照PICOs原则构建检索问题,使用主题词和自由词全面检索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5月28日。使用Newcastle Ottawa Scal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Revman 5.3软件包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通过随机效应模型(I2>50%)或固定效应模型(I2<50%)计算纳入文献的比值比(odd ratios,OR)和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价结果包括柯萨奇病毒感染感染及各亚型(1~6型)和1型糖尿病的风险关系,不同研究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柯萨奇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和T1DM风险关系的影响。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检索到372篇文献。剔除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312篇,浏览全文后排除36篇试验设计不严谨的文献。最终,对24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其中1篇文献无数据可利用。总样本量为3 306例,病例组1 693例,对照组1 613例。分析结果显示T1DM患者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的风险是对照组的5倍(OR=4.49,95%CI:2.69~7.50,I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DM患者感染柯萨奇病毒B组1型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56倍(OR=1.56,95%CI:1.20~2.03,I2=0%),柯萨奇病毒B组的检测方法对结果影响较大。 结论目前证据提示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T1DM发病有统计学相关性,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能是T1DM发病的一个病因或促进T1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抗体及心肌酶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兰  李堂  赵爱芹  赵剑锋  孙志翠 《吉林医学》2011,32(16):3204-3205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心肌酶谱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的3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存在并发症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脏病患者剖宫产围术期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循环功能、心肌酶学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剖宫产孕妇分为对照组(Ⅰ组,n=14)和心脏病组(Ⅱ组,n=16),连续监测围术期心排量、血压,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及肌脑肌酸磷酸激酶(CK-MB),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取胎和术毕时血浆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FT3)、FT3/r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各组患者进腹时CI、MAP和SVR均明显下降,心脏病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心肌酶学指标:心脏病患者CPK、LDH、GOT异常变化发生率明显增加.3.对照组术中FT3、rFT3和TSH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病组和术前相比FT3、T3/rFT3于取胎儿和术毕5min时明显下降(P<0.05),rFT3和TSH明显增加(P<0.05).4.CI与FT3/rFT3有较好相关性.结论心脏病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中甲状腺激素测定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K复方)对实验性小鼠柯萨奇B3病毒(CVB3)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②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将84只雄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复方组,每组21只.模型组、病毒唑组和复方组小鼠腹腔接种CVB3稀释液半小时后即给药,正常对照组给予一定量生理盐水.将接种当天定为第1天,每日1次,连续给药18天,于第19天处死.观察小鼠精神状态,统计小鼠死亡率并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浓度.③结果 复方组LDH、CK较模型组低,病毒唑组LDH、CK高于模型组、正常组.④结论 K-CoxB-JN复方对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治疗作用,且其治疗作用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20.
王军华 《华夏医学》2001,14(2):191-192
β受体功能亢进症是体内分泌或游离的内源性儿茶酚胺正常 ,而β受体对刺激反应性增高所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及心电图 ST- T改变 ,现将笔者近年所遇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 12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 2例 ,女 10例 ;发病年龄 6~ 14岁 ,平均 11.93岁。临床表现 :12例患儿均有头晕、心悸、胸闷、气促 ,4例烦躁易激动、乏力 ;7例存在学习紧张或父母离异等精神刺激因素。体检 :安静状态下 ,4例患儿血压偏高 ,3例脉压增大 ,10例心率增快 ,8例听诊第一心音亢进 ,6例患儿心尖部可闻 ~ 级收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