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8,(2):209-210
目的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骨盆或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0例行改良Stoppa入路的患者设为改良组,34例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末次随访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和对照组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70.00%、6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P<0.05)。改良组平均随访56.7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3%,对照组平均随访58.7个月,优良率为79.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可达到与传统入路相似的近远期效果,而且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2~5年,平均为3.1年,依据Matta制定的X线分级标准,优良11例(91.7%),可1例(8.3%)。根据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优(18分)9例(75%),良(15~17分)2例(16.7%),可(12~14分)1例(8.3%)。患者均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术后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复发性脱位,肺栓塞以及固定手术翻修等情况,也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论该入路对单纯、移位性、非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可防止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不失为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前髂腹股沟入路和髋关节后外侧前弧形切口(非K-L)入路手术方法治疗43例复杂性髋臼骨折。本研究中,回顾分析了这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10-24个月,其中有5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症状,1例出现骨化性肌炎,其余病例术后生活质量较好,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杂性髋臼骨折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获得很好的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臼骨折复位(Matt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复位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41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22例,复杂型19例,采用K-L入路31例(其中14例附加大转子截骨)、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重建钢板和螺钉固定.结果 随访16~36(24.31±5.3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27例,良好复位8例,差3例,关节轮廓复位3例.根据Merle D'Aubigne临床评定标准:优14例,良18例,一般5例,差4例,优良率78%(32/41).股骨头坏死3例,异位骨化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坐骨神经损伤4例,股神经损伤1例,神经损伤均在6个月内恢复.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溶栓后恢复.无死亡病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大多数髋臼骨折的手术可以通过单一的K-L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完成显露.双钢板或单钢板+拉力螺钉固定牢靠,可以满足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from March 2001 to March 2006.All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Letournel-Judet classification,22cases were simple fractures and 19 cases were complicated fractures.Kocher-Langenbeck (K-L) approach were adopted in 31 cases (14 cases through osteotomy of greater trochanter additionally),ilioinguinal approach were adopted in 8 cases and anterior combined posterior approach were adopted in 2 cases.Different fractures were fixed by reconstructive plates and screws.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6-36 (24.31 ± 5.31 ) months.According to the reduction criteria of Matta radiography,there were 27 cases with anatomic reduction,8 cases with satisfactory reduction,3 cases with poor reduction and 3 cases with joint contour reduction.According to the Merle D' Aubigne clinical criteria for joint functions,14 cases showed excellent results,18 cases were good,5 cases were fair and 4 cases were poor,and the excellent-good rate was 78%( 32/41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as found in 3 cases,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in 4 cases,traumatic arthritis in 3 cases,sciatic nerve injury in 4 cases,femoral nerve injury in 1 case,all the nerve injury recovered in 6 months.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3 cases,all of them were recovered by given anticoagulation.No death,infection or nonunion were found.Conclusions K-L approach or ilioinguinal approach are adopted in the most of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fractures.Dual reconstructive plates or single.reconstructive plate combine lag screws can fix solid.It can make hip to do early exercise.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9,(11):1640-1643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的两种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伸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P=0. 000)。结论对胫骨近端后侧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膝后侧入路进行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患者采用髂骨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不稳定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采用髂骨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优良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且手术治疗效果为优39例,良6例,可3例.结论 :在髋臼骨折治疗中,采用髂骨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效果显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6例,术中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8例达解剖复位,5例满意复位.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是手术治疗髋臼前柱或前壁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9.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Pott骨折,也称为Cotton骨折。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后踝骨折位置深在,显露和固定的难度较大,同时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对传统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解剖研究,加以改良,并且进行了临床应用,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手术)和B组(后正中入路手术),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 d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B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均更大;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NE、Cor水平均升高,但B组更低(均P<0.05);A组与B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前外侧入路手术,后正中入路手术可明显缩短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恢复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两种入路手术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第三站淋巴结平均每人清扫2.6个,吻合口狭窄1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每人清扫1.2个,吻合口狭窄2例,死亡6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较彻底地清除肠系膜内部淋巴结,降低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采取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的治疗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按照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两组,对照组21例经传统入路展开手术,实验组21例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展开手术.对比两组有关手术治疗指标.结果:除在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两个指标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1例不同类型的陈旧性髋臼骨折病例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功能恢复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5.00±2.07)个月.依据Matta功能评分法评定:优4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61.9%(13/21).结论 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慎重选择手术指征、恰当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提高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70~485(362.2±84.5) min,术中出血量450~4800(1452.0±982.5)ml,输血量450~4300(1135.3±650.7) 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6例,满意解剖复位4例.28例患者随访11~62(32.5±18.3)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发生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8~124(115.2±11.5)分,其中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24/28).结论 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颈椎骨折患者行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5例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无脊柱畸形患者,脊髓功能为1~2级。结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颌角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内固定复位联合术后2周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外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参数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满足患者对美观及术后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对照组行经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研究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及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利于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采用改良“L”形切口入路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Sander分型为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入路组(对照组)31例和改良“L”形切口入路组(改良组)27例.根据Maryland 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0( 12.02±4.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83.9%(26/31),改良组为88.9%(2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切口改良入路保护了切口下方皮肤的血供,减少了周围组织损伤概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有效恢复了足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24个月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8例,差1例。结论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髌旁入路和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7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髌旁入路和髌上入路分别35例,术中评估两组失血量、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评估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使用SF-36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髌上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膝关节前侧VAS评分髌旁入路组和髌上入路组分别是(1.95±0.34)和(1.76±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分别是(39.35±7.3)和(42.98±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ROM分别是(132.7±7.9)和(133.6±5.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Lysholm评分分别是(89.42±6.4)和(90.35±5.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髌上入路半屈曲位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术中出血量更少,透视时间短,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发生率低。髌上入路髓内钉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