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观察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20例妊娠28~38周的孕妇进行BV筛查,118例BV阳性;对60例筛查阳性孕妇予以唯阴康治疗(设为A组),睡前1枚置阴道,次晨取出,连续用药10 d;比较干预组(A组),非干预组(B组)及阴性组(C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BV的检出率为22.7%,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15.0%、5.0%、5.0%、8.3%、3.3%,B组分别为20.7%、10.3%、8.6%、13.8%、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相应不良发生率均高于C组(C组分别为6.3%、3.7%、1.5%、4.5%、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妊娠中晚期BV的发病率较高,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BV阳性孕妇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筛查及治疗,探讨孕期BV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妊娠合并BV给予治疗的患者为A组;选取年龄、孕周与之匹配因故未治疗的81例妊娠合并BV的患者为B组;选取同期行围产监测的150例正常孕妇为C组,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及宫内感染率。结果 B组中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BV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治疗后可降低宫内感染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干预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驱梅治疗或未治疗的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 方法 将252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根据筛查诊断和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孕前治疗组102例;孕期治疗组77例,其中妊娠≤20周治疗组32例,妊娠>20周治疗组45例;未治疗组73例.比较各组之间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及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结果 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孕前治疗组为17.6%(18/102),孕期治疗组32.5%(27/77),未治疗组56.2%(41/73),组间比较呈递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潜伏期梅毒24.9%(43/173),一期梅毒44.1%(15/34),二期梅毒57.7%(26/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干预时间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比较,孕前治疗组与妊娠≤20周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治疗组新生儿脐带血甲苯胺红实验阳性率及新生儿临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均低于妊娠>20周治疗组,而妊娠>20周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妊娠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妊娠期产检发现梅毒可建议孕妇选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妊娠16~24周BV筛查阳性的300例孕妇分为治疗组(150例)和未治疗组(150例),另选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13.18%。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子宫内膜炎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规范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420例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妊娠期合并BV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BV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420例不同孕期孕妇的BV感染情况,将确诊的72例BV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并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420例孕妇的阴道中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阳性率分别为21.4%、9.3%和15.1%,随着孕龄的延长,阳性率均升高.孕妇合并BV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BV合并者(P<0.05).孕妇合并BV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5).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826例孕妇进行BV筛查,了解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对这些孕妇随访至妊娠终止,观察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取BV患者102例,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52例,甲硝唑泡腾片治疗50例,用药10d,停药1周后复查,对比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20.5%(169/826),不同孕周之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BV阳性者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17.5%、42%、17.5%、22.5%、21.3%、15%,明显高于BV阴性者(P<0.05)。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有效率86.5%,甲硝唑泡腾片治疗BV有效率88.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82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在不同孕周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容易导致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感染,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陈萍英  刘淮  陈宁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17-4118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产检的孕28~36周的孕妇进行BV筛查,将筛查出符合收治标准的150例BV患者随机分为妇洁洗液组、甲硝唑栓组、乳杆菌活菌胶囊组,每组各50例。甲硝唑栓组,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均为1枚药物阴道给药,妇洁洗液组为妇洁洗液20ml化水清洗外阴,均连用10天停药,1周后复查。结果:妇洁洗液组50例,无1例治愈;甲硝唑栓组50例,45例治愈,2例显效,总有效率达94%;乳杆菌活菌胶囊组50例,40例治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88%。甲硝唑栓组与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在治疗效果上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低体重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甲硝唑栓组和乳杆菌活菌胶囊组均明显低于妇洁洗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硝唑栓和乳杆菌活菌胶囊对妊娠晚期合并BV的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的预防效果,是治疗妊娠晚期BV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梅毒126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妇产科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2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驱梅治疗,将90例接受治疗的孕妇作为治疗组,36例未治疗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孕妇中仅53.97%(68/126)接受了常规产前检查,38例孕早期开始驱梅治疗.治疗组足月产率达93.33%(84/90),对照组足月产率仅55.56%(2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0,P<0.01).孕早期治疗组未出现流产、死胎及新生儿异常.孕中晚期治疗组上述情况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4%:44.44%,x2=12.30,P<0.05);孕中晚期治疗组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3.41%)也低于对照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5).隐性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也优于其他各期梅毒.结论 妊娠早期开展梅毒筛查,并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显著减少母婴传播,降低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孕中晚期宫颈形态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分别在孕24、28、32、36周为其开展超声检查,对宫颈长度进行测量,观察宫颈内口形态,并随访妊娠结局,计算宫颈长度、宫颈内口形态预测早产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的宫颈长度与宫颈指数,观察宫颈内口形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通过随访可知,共114例孕妇早产,186例孕妇足月分娩。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准确度为95.67%,灵敏度为97.37%,特异度为94.62%;宫颈内口形态预测早产的准确度为95.33%,灵敏度为92.98%,特异度为96.77%。早产组孕24、28、36周的宫颈长度短于足月组,孕24、28、32、36周的宫颈指数大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孕36周的宫颈长度短于孕24、2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内口形态正常孕妇的早产率低于宫颈内口形态异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评估孕中晚期宫颈形态,可有效预测早产的发生,有利于临床及时开展安胎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母体患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天津港口医院和唐山市协和医院做产检的孕妇100例,收集孕妇的孕产史、妊娠结局和人口统计学特征。采集这100例孕妇静脉血5 ml,运用差速离心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离出血清,并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甲状腺功能,分为正常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早中期母体患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早产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P=0.024);比较孕妇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和胎儿窘迫调整前和调整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早产调整前P=0.021,调整后P=0.015;胎儿窘迫调整前P=0.007,调整后P=0.011。结论孕早中期母体患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孕妇在妊娠早期对甲状腺功能进行筛查诊断并及时治疗,能够更好地维持妊娠、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 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2011至2012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龄>35周的妊娠晚期妇女,将BV检测阳性的孕妇138例为BV组,将20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BV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为10.730~35.628,均P<0.05);BV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为21.607~33.511,均P<0.05)。结论妊娠期BV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汪萍  傅丹  彭燕  顾光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51-455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自然转归及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方法:对662例孕妇在妊娠早、中、晚期进行BV检查,跟踪随访至分娩,分析不同妊娠期BV发病、缓解、病程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结果:662例妊娠期妇女中检出BV患者98例(14.80%),妊娠期BV患者胎膜早破、早产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妊娠中、晚期BV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1),妊娠早期BV自然缓解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P<0.05)。随着妊娠期BV病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增加。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应进行BV筛查,妊娠期BV患者应及时治疗、跟踪随访以减少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正常孕妇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前正常的孕妇通过孕妇学校或门诊定时查体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中晚期体重指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孕16周前在该院产科门诊建档的单胎初产孕妇40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组(A组)和单纯定期门诊检查指导组(B组),对比观察自孕20周起每妊娠月体重指数(BMI)变化与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BMI两组孕妇孕前、孕20周时相近(P>0.05);A组孕24周开始即显著低于B组(P<0.05),孕28周至孕38周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正常产、阴道助产、过期妊娠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虽低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妊娠期糖尿病、巨大胎儿等高危妊娠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中HDCPA组极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动态孕期健康教育进行体重指数调控有助于降低孕期疾病发生,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与适龄孕妇行超声检查胎儿颈后透明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孕期(11 ~13+6周)做超声检查的孕妇765例,分为适龄孕妇组(年龄<35岁)和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比较适龄和高龄孕妇超声检查颈后透明层(NT)厚度异常结果以及妊娠结局胎儿异常率的差异;比较胎儿异常和胎儿正常产妇的NT异常结果的差异,以及分析NT异常预测胎儿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高龄孕妇NT异常13例(8.72%)高于适龄产妇18例(2.9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10.32,P<0.05).高龄孕妇胎儿异常10例(6.71%)高于适龄产妇12例(1.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2,P<0.05).妊娠结局胎儿异常的产妇NT异常19例(86.36%)高于胎儿正常孕妇的12例(1.6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3.22,P<0.05).NT异常可预测孕妇的胎儿异常妊娠结局,其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98.38%,阳性预测值为61.29%,阴性预测值99.59%,准确性为98.04%.结论 高龄孕妇更易发生NT异常以及胎儿异常,且胎儿异常的孕妇NT异常率高于胎儿正常的孕妇,早期NT检查是筛查胎儿异常的重要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次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本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建册并分娩第二胎的单胎孕妇1 357例,其中失访39例,排除孕周>20周的48例,合并内外科疾病的52例,最终纳入本研究1 218例.按初次妊娠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550)和阴道分娩组(n =668),比较两组母婴结局. 结果 剖宫产组孕妇产后出血(32.4%)和胎盘植入综合征(2.4%)的发病率高于阴道分娩组(8.1%和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组围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风险有升高趋势(RR=2.02,95% CI:0.48 ~ 8.55). 结论 剖宫产对孕妇再次妊娠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遵循剖宫产指征,尽可能地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妊娠晚期35~37周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孕35~37周孕妇5 36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肛周和阴道拭子分泌物GBS-DNA,比较不同年龄段孕妇的带菌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5 361例中,GBS阳性227例,阳性率为4.2%;不同孕周以及不同产次孕妇GBS带菌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0岁的3个年龄组(<20岁、20~24岁、25~29岁组)B族链球菌感染率普遍高于大于30岁的两个年龄组(30~34岁、>34岁组)。阳性组孕妇中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剖宫产率显著提高,新生儿感染也高于阴性组。结论GBS造成了晚期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广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孕妇 B 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 GBS 带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 PCR 核酸检测法对196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 GBS 检测,比较孕30~34周(实验组 A)与孕35~37周(实验组 B)带菌情况及妊娠结局。两次检测均阳性的16例为实验组 C,其余不限孕周 GBS 筛查两次均阴性的孕妇1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30~34周 GBS 阳性检出率为14.8%,孕35~37周 GBS 阳性检出率为12.8%,实验组 C 的概率8.2%;实验组 C 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0.0%、37.5%和37.5%,对照组分别为24.1%、12.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30~34周、孕35~37周与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持续 GBS 带菌明显增加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对妊娠晚期孕妇常规行 GBS 筛检,并注意防治持续的GBS 带菌状态。  相似文献   

18.
钟业超  凌奕  莫秀兰  金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670-3671
[目的]了解单胎妊娠唐氏筛查AFP、β-HCG参考值及其2倍是否可运用于双胎妊娠。探讨双胎妊娠产前筛查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单胎妊娠56例,双胎妊娠55例,孕15周、20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血清AFP、β-HCG。孕妇追踪至妊娠终止,新生儿常规体格检查。[结果]①孕15周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β-HCG水平是单胎妊娠的2.27、1.90倍。孕20周双胎妊娠孕妇血清AFP、β-HCG水平是单胎妊娠的2.66、1.69倍。②孕15、20周单胎妊娠孕妇血清AFP及孕20周β-HCG水平的2倍与双胎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5,P=0.0001),孕15单胎妊娠孕妇血清β-HCG的2倍与双胎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结论]单胎妊娠孕妇唐氏筛查AFP、β-HCG的参考值及其2倍不能应用于双胎妊娠。双胎妊娠产前筛查方法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为围生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340例孕妇,在孕28~34周时进行骨盆内测量同时取阴道和宫颈分泌物进行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炎(BV)、衣原体属和淋菌等5项检测,将其分成感染组(89例)和非感染组(251例),比较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340例患者中发生生殖道感染89例,发生率为26.2%,其中以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占48.3%,与其他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妇女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有BV、VVC和滴虫性阴道炎等,其与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低体重出生儿等有关,故提高对生殖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衣原体属感染不同孕期治疗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为产前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2015年5月于医院生产的80例衣原体属感染的孕妇,按孕期发现和治疗时间分组,其中早孕组(孕期13+6周)22例,中孕组32例(孕期14~27+6周),晚孕组26例(孕期≥28周),3组孕妇均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妊娠合并衣原体属感染不同孕期治疗的效果,即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变化。结果不同孕期产妇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早孕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55%、0、0、0、0;中孕组分别为28.13%、18.75%、25.00%、3.13%、15.63%;晚孕组分别为38.46%、26.92%、30.77%、19.23%、26.9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89、6.592、7.885、7.824、6.791,P0.05);产妇新生儿结局比较,早孕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结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13.64%、18.18%、9.09%、9.09%;中孕组分别为25.00%、34.38%、40.63%、28.13%、31.25%;晚孕组分别为42.31%、57.69%、65.38%、46.15%、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5、10.090、10.942、8.001、9.283,均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衣原体属感染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和产后新生儿结局,医务工作者应重视产前筛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妊娠合并衣原体属感染,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