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鞍山市雨山乡恒兴村江外滩位于长江南岸,是港口所在地,该村有螺面积35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201例,现有人口914人.为了解该村江外滩阳性螺点及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于1992—1994年对此进行了调查.1 方法1992年—1994年,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查螺,检获的钉螺用压碎法鉴定死活,在显微镜下确定感染与否.采用COPT检测与病史询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病.2 结果2.1 钉螺密度与感染率 1992年春,活螺框出现率71.4%,活螺平均密度4.75只/0.11m~2,阳性平均密度0.0142只/0.11m~2,阳性率为0.30%.1993年春,活螺框出现率为88.8%,活螺平均密度4.08只/0.11m~2,阳性平均密度0.8750只/0.11m~2,阳性率为2.14%.1994年春,活螺框出现率93.0%,活螺  相似文献   

2.
枝江县沮漳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湖沼型洲垸亚型流行区的沮漳河西岸枝江段面河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的分布状况,结果河滩有螺面积214万m~2,共调查9247框,活螺框出现率14.40%,活螺密度0.68只/0.11m~2,感染螺框出现率2.54%,感染螺密度0.042只/0.11m~2,钉螺感染率6.13%。不同环境、不同段面螺情各异。96.89%的钉螺和96.13%的感染性钉螺集中分布在距河堤150m以内的洲滩。从而明确了区域性灭螺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望江县于1983年基本消灭内陆钉螺后,发现有两处内陆新螺点,均由堆放垸外芦苇造成。一处位于雷池江滩长江修防段垸内的一口水塘,1987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00m~2,活螺平均密度2只/0.11m~2,最高密度12只/0.11m~2。该水塘边长期堆放从雷池江外滩运来的防汛备用芦苇。外滩钉螺面积60万m~2,活螺框出现率50.11%,活螺平均密度3.21只/0.11m~2,最高密度61只0.11m~2。另一处为泊湖滩垸内一条水沟,1991年4月发现钉螺,面积2500m~2,活  相似文献   

4.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洲滩型流行区铜陵县光辉村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7.6%,属中度流行区。耕牛感染率71.0%,牛粪是滩地主要污染来源,滩地活螺密度4.22只/0.11m~2,感染螺密度0.05只/0.11m~2,哨鼠感染率27.8%,为一类易感带;居民接触疫水方式以生活型为主:1/3以上人群缺乏必要血防知识和卫生行为。本次调查结果为制订该地区防治对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高原缓丘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钉螺分布与人工林抑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高原缓丘区兴林抑螺提供造林模式。方法在已营建抑螺防病林(示范区)和未营建抑螺防病林(对照区)样地上按原利用方式调查钉螺,分析营造抑螺防病林对钉螺的影响。结果对照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为26.81%和0.94只/0.1m2,8类土地利用方式环境钉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9、12.71,P均〈0.01),渍水低地、水田和水旱轮作地钉螺数量较大,旱作农地和林地钉螺数量较少。与造林前相比,抑螺防病林营造5年后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降低幅度在62.70%~89.98%和74.03%~94.00%。与对照区相比,示范区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下降了52.04%~87.36%和52.20%~95.45%。结论高原缓丘区抑螺防病林的营建可有效控制钉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在江滩地区喷洒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连续应用灭螺的效果.方法 每年对有螺环境按SCN 2.0g/m2,喷洒2~3次,间隔1w,考核灭螺效果.结果 2004~2010年江滩灭前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6.00只/0.11m2、4.25只/0.11m2、2.04只/0.11m2、1.95只/0.11m2、0.97只/0.11m2、1.35只/0.11m2和1.58只/0.11m2;灭后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86只/0.11m2、0.86只/0.11m2、0.23只/0.11m2、0.16只/0.11m2、0.18只/0.11 m2、0.22只/0.11m2和0.08只/0.11m2.灭前及灭后钉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灭后与2004年灭前相比,钉螺活螺框出现率由73.46%降为4.33%,下降了94.10%;活螺平均密度由6.00只/0.11m2降为0.08只/0.11m2,下降了98.67%.结论 在江滩地区采用SCN连续喷洒灭螺,钉螺密度显著下降,灭螺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规划达标地区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资料和疫情监测点资料,评价防治效果,分析疫情变化趋势。结果通过防治策略的实施,至2010年,规控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58%,较2008年下降了13.4%;耕牛感染率降至0.67%,较2008年下降了11.8%;钉螺面积上升至30156.34hm~2,较2008年上升了5.3%;活螺密度上升至0.81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15.7%;感染螺密度0.00066只/0.11m~2,与2008年基本持平;急感发生例数分别为19、25和16例。规阻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20%,较2008年下降了13.0%;耕牛感染率降至0.05%,较2008年下降了37.5%;钉螺面积上升至410.08hm~2,较2008年上升了2.1%;活螺密度上升至0.92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95.7%;无急感和感染螺存在。结论 3年来,两类达标地区人畜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均出现回升趋势:规控县感染螺密度和急感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新和村牧牛坪草洲,位于信江尾闾鄱阳湖入口处,有螺面积493.6万m~2,1981年调查发现该草洲活螺密度为0.72只/0.11m~2,感染螺密度为0.0057只/0.11m~2,属易感草洲,当年秋天,采取机耕为主,药杀为辅的灭螺措施,连续3年,1984—1991年停止机耕,每年查螺,对查出的螺点当年用五氯酚钠处理,1992年调查未发现钉螺。  相似文献   

10.
1980—1993年在湖南省汉寿县五一村,分3个阶段采用不同防制对策纵向观察其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试点村概况五一村位于目坪湖西岸,与垸外易感地带仅一堤之隔.1980年垸外易感地带活螺平均密度4.4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1只/0.11m~2.垸内灌渠有钉螺分布,活螺平均密度7.7只/0.11m~2,阳性螺平均密度0.02只/0.11m~2.全村6个村民小组1114人,沿大堤100m内居住4个小组,2个小组距大堤800m外居住.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农闲时有去外湖捕鱼捞虾习惯.大部分居民饮用湖水.截止1980年,85.0%的居民有接触疫水与查病史,累计查出病人544人,占总人口的48.8%.1980年居民感染率34.7%.耕牛敞放湖洲,年平均270d以上,感染率32.4%,该村属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点监测数据,了解江西省近10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4年全省设立了12个国家监测点,并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收集上述监测数据,对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  监测期间,湖沼型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均较山丘型疫区明显高,其中感染高峰主要为20岁以上人群,职业以渔民感染率最高;人、畜感染率及螺情显著下降,居民血检阳性率、粪检阳性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32.50%、15.47%和5.03%下降至2014年的7.75%、0.57%和0.04%;耕牛感染率由2005年7.36%下降到2014年的0; 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731.27hm2、1.441 1只/0.1m2和0.003 6只/0.1m2下降到316.88hm2、0.471 3只/0.1m2、0。 结论  截至2014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疫情均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渔民、农民等重点传染源监测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分布和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监测数据,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云南省1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查螺5 710.94 hm2,累计查出有螺面积205.69 hm2;共调查2 094 553框,平均有螺框出现率0.62%,活螺平均密度0.025 4只/0.1 m2。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为最高;钉螺主要分布在塘堰、滩地、水田、沟渠、旱地等环境,以及水稻、旱地作物、杂草、树林等植被环境中。3年间监测点有螺框数、有螺框出现率、捕获总螺数、捕获活螺数、钉螺复现面积等螺情监测指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回升明显,需继续加强综合灭螺措施,有效控制钉螺孳生扩散的势头,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云南大理州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大理州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按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结果 全州共确定7个疫情监测点,分布于5个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68%;家畜平均感染率0.49%;钉螺面积176044m2,活螺平均密度0.1773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理州2010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少数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小幅波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掌握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方法 根据 《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 开展人 畜病情和螺情等疫情监测,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1年荆州市64个监测点居民平均感染率为1.48%, 50岁 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 未出现急性感染病例; 晚期病人共170例; 耕牛平均感染率为1.38%。有螺面积为3 034.03 hm2 , 感染 性钉螺面积为25.66 hm2 , 活螺平均密度为0.74只/0.1 m2 , 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6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为0.08%。 结论 结论 201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较稳定, 但耕牛感染率较高, 须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变化趋势, 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2009-2014年, 在全省13个地市共设立207个监测点 (行政村), 并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对6年来各项螺情监测指标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累计调查钉螺面积80 963.47 hm2 , 查出有螺面积45 309.77 hm2 , 感染性钉螺面积 364.93 hm2 ; 共捕获活螺1 646 125只。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由2009年0.493 3只/0.1 m2 下降到2014年0.339 3只/0.1 m2 , 降幅为31.22%; 感染螺密度由2009年0.000 7只/0.1m2 下降至0, 降幅为100%; 钉螺感染率由2009年0.14%下降至0。不 同疫情类别和流行类型中, 三类村和垸内型流行区钉螺感染率最高; 不同环境类型和植被类型中, 沟渠和杂草环境钉螺 感染率最高。 结论 结论 湖北省螺情稳步下降, 但全省钉螺孳生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需加大药物灭螺和工程灭螺力度, 以 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控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各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监测点,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野粪和螺情调查。 结果 云南省本地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8.78%,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2.26%;人群粪检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查出有螺面积80.054 6 hm2,较2015年上升45.47%;活螺平均密度0.031 7只/0.1 m2;已连续4年没有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未发现新的钉螺环境。家畜和野粪检测血吸虫均为阴性。 结论 2016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平稳,但螺情有所回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目的 了解沙市区2009-2013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9-2013年沙市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资料, 分析人、 畜病情及螺情变化。结果 结果 2009-2013年, 沙市区人群和耕牛血吸 虫感染率分别由2.24%和1.92%下降到0.63%和0, 分别下降了71.88%和100%; 钉螺面积由760.40 hm2 下降至715.08 hm2 , 下降率为5.69%, 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6.32%和0.67只/0.1 m2 下降到18.30%和0.53只/0.1 m2 , 分别 下降了30.47%和20.90%。2012-201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人、 畜感染率, 能有效控制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