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遵义、重庆、上海、无锡、武汉、郴州3 568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表为自制问卷。结果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均有影响;中国老年人群信息素养水平普遍不高、信息查询获取能力欠缺,但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结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依托各层次的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开展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调查表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范围、愿意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及其外部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家庭、机构等养老模式老年人接受过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0.8%,12.2%,4.8%,且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愿意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及其外部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各不相同。结论中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范围急需扩大,且需要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信息素养教育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中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生活质量与没有接受过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培养老年人的信息素质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盐城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差异性(P0.01),不同养老模式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关系密切,需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我国家庭、社区及机构养老老年人的QOL进行调查。结果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社区养老最高、家庭次之、机构最低(P<0.05);环境领域得分为社区养老高于家庭和机构(P<0.05),家庭和机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评分为社区和家庭高于机构(P<0.05);QOL总分与自评分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01);不同养老模式的QOL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子女状况、职业、年龄及民族。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生活质量得分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3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需求状况。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自行编制的卫生服务需求量表,抽取宁夏固原市城区家庭、机构、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对其生活质量及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需求不同,应按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供卫生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现状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调查表》对中国6个城市3 568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选择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渠道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亲朋好友、图书报刊、广播、网络、讲座;关注信息的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天气预报、新闻报道、健康信息、娱乐信息、社会福利、科普常识、旅游信息、交通信息、购物信息、财经信息;去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查阅图书报刊,使用网络的比例较少。结论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和传统性、关注类型多样化且时效性强的信息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运用Rve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得出,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4),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机构养老,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差异。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农村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四川省60岁及以上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三种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社区养老次之,家庭养老最低。结论应重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和机构养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典型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下老年群体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处于不同养老方式中的30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1);家庭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家庭、社区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希望、韧性、乐观等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资本各因子的得分除韧性外均高于其他两种养老方式。3在社会支持上,社区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5),而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又显著高于养老院养老(P<0.001)。结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QOL综合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对郑州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老人的QOL、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3种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及慢性病患病率不同,其中机构养老老年人QOL最低,生活满意指数最高.家庭养老老年人QOL、总体幸福感最高.结论 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影响因素不同,主要因素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房面积、退休工资和患慢性病的种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开封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总体幸福感量表(GBW)和生活满意指数A量表(LSIA)对开封市三种养老模式下l710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三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不同.家庭养老生活质量最高(P<0.05);社区养老生活满意指数最高(P<0.05);机构养老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指数最低(P<0.05).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房面积、退休工资和患慢性病种数等.结论 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改善环境,完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校图书馆有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104例离退休老年人,纳入有查询行为组。另选择高校无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离退休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归入无查询行为组。通过WHOQOL-BREF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统计并分析影响老年人查询行为的相关因素,查询信息的内容以及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影响老年人查询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病症以及使用网络检索的熟练程度等;其中有查询行为组的老年人在年龄60~70岁、男性、无合并内科病症、能熟练使用网络检索等方面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无查询行为组(均P0.05);老年人查询信息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专业书籍、健康知识、社会福利,查询科普知识、财经信息以及其他内容的老年人亦有一定比例;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水平提升、知识积累、阅历丰富以及日常沟通顺利等方面,其中专业水平提升的比例最高。进一步根据Pe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老年人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其与心理领域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环境领域及生理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相关性程度最低。结论离退休老年人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联系紧密,老年人可从强化信息查询着手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养老模式下1 193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社区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6.74±8.74),自评分为(81.64±10.52),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r=0.66,P<0.05);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该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东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高,主观幸福感最强,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且无差异。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强化其社区养老工作,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 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最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表、抑郁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1.7%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31.5%倾向于居家养老。影响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患慢性病数量、子女是否在身边、抑郁情绪(P0.05)。结论居家养老是目前社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工作者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为其提供切合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化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调查表对生活在老年公寓和社区服务家庭中各138例情况类似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住老年公寓和在家庭中两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抑郁情绪总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公寓和家庭中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顺位不同。结论条件好、服务功能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老年公寓是一种可取的社会化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