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搪塞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前后特征性异学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186例BC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 186例BCS中,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者,远下腔静脉扩张,肝狭窄或阻塞者,其血流通过肝内侧支至未闭的肝静脉,或通过副肝静脉流处下腔静脉。治疗后可见知流通过开通的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支架形状清晰可见。结论彩色多普蚵准确观察BCS特异性为其诊断及随访的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是由于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引起的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X线造影.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查办法,栓出率较低。彩色多普勒与下肢静脉声学造影两者结合不但能显示出阻塞后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颜色、速度、方向改变,还能根据微气泡出现的数量和消失部位,直观而准确地判断出阻塞部位。我院近一年余诊断了9例.4例经手术证实.5例与下腔静脉X线造影结果相符。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和超声诊断分型,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将BCS分为8型:Ⅰ型,不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0例;Ⅱ型,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例;Ⅲ型,下腔静脉狭窄,8例;Ⅳ型,下腔静脉阻塞,3例;V型,大肝静脉狭窄,20例;Ⅵ型,大肝静脉阻塞,15例;Ⅶ型,小肝静脉广泛性阻塞,9例;Ⅷ型,混合型病变,3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BCS的诊断分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8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病变(Ⅰ型)8例,下腔静脉病变(Ⅱ型)16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25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8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彩色多普勒(CDFI)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8例布加综合征的患均行二维与CDFI超声检查。观察声像图特征,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一些侧支血管异常显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找出病因,后经血管造影验证。结果:8例中4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1例为下腔静脉外压性狭窄,1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例为混合性阻塞。声像图特征;肝脏及尾状叶增大,脾肿大,顽固性大量腹水、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副肝静脉与尾状叶静脉扩张,内脏与下肢静脉淤血扩张。结论:布加综合征是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用CDFI能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耍意义,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26例经手术或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氏综合征患者的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声像学特征。其表现为,21例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9例有肝静脉阻塞。阻塞的肝静脉条数1~3条不等。阻塞的腔静脉表现为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狭窄,管内可见条索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CPA)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第三肝门血管引流状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BCS患者主肝静脉和第三肝门引流血管(包括右后下肝静脉及尾叶静脉)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三维重建,评价主肝静脉阻塞后肝内交通静脉及第三肝门血管的引流状况。结果:本组60例BCS患者共计180支主肝静脉中,病变主肝静脉139支,正常通畅主肝静脉41支。除43支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无血流信号外,3D—CPA清晰显示了,其余96支未完全闭塞的主肝静脉,通过数量不等、内径不同的肝内交通支汇入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然后经第三肝门引流入下腔静脉。交通支内径3-10mm。梗阻主肝静脉通过交通支经43支右后下肝静脉和71支尾叶静脉引流入下腔静脉。第二、三肝门的立体空间解剖关系显示明确。对肝静脉的闭塞部位显示血流信号消失,肝内交通支桥接于阻塞肝静脉与右后下肝静脉和/或尾叶静脉之间。结论:3D—CPA在BCS第三肝门的应用更直观显示了阻塞后肝静脉的血液引流状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布-加氏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例临床疑诊B-CS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X线血管造影对照。结果:22例确诊为B-CS,其肝静脉间均见有多条侧支血管;肝静脉狭窄11例,闭塞6例;下腔静脉狭窄6例;闭塞3例。肝静脉血流经侧支血管分流到未闭的肝静脉,或经肝尾叶静脉及其它扩张的静脉分流入下腔静脉血流;下腔静脉闭塞时血流亦可逆向分流入肝静脉。结论:肝静脉、下腔静脉狭窄及闭塞和肝静脉间侧支血管形成是B-CS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依据其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准确诊断B-CS。对影响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检测的因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布一加综合征(Bucld—Chiari Syndrome,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肝窦淤血、出血、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布-加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对超声图像分析,并与CT或MRI或X线血管造影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肝内侧支循环及下腔静脉、肝静脉一支或多支狭窄或阻塞是诊断布-加综合征必要条件。另外,尾状叶肥大,血栓形成、局限性狭窄、膜状物回声,门静脉高压等表现为布加综合征辅助诊断条件。结论:超声检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对B-C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影像学诊断B-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布一加氏综合征是由Budd,Chiari二氏分别于1864,1899年提出的,是指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肝脏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组病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几乎均有下腔静脉受累,故学者将肝静脉或/和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全部阻塞统称为Budd-Chiari氏综合征。本科自1987—1989共收治了75例通过对本征的临床护理实践,我们体会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16—62岁之间。施行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24例,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转流术9例,脾肺固定术12例,下腔静脉隔膜破膜术8例,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搭桥术5例;脾切除+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断流术6例,其它术式11例。其中,出血3例,并发胸腔积液8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方法本组47例均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经手术及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47例中单纯肝静脉阻塞4例(8.5%),下腔静脉隔膜阻塞9例(19.1%),下腔静脉狭窄20例(42.6%),下腔静脉闭塞8例(17.0%),下腔静脉血栓4例(8.5%),肝右叶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者2例(4.3%)。下腔静脉狭窄者内径为0.5~1.2cm,管壁局限性增厚、僵硬,狭窄远端可有明显扩张2.3~2.5cm。下腔静脉内隔膜阻塞显示下腔静脉上段向腔内突出的隔膜状回声带,中央有孔者6例,中央无孔者3例,隔膜厚度3~7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肝静脉及下腔静脉不完全性梗阻病例显示高速血流束,呈五彩镶嵌色,腔内显示血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完全梗阻时,不显示血流信号。结论B—CS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困难,由于超声具有简便、显示率高、无创伤性的优点,可以成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静脉膜性阻塞的下腔静脉造影征象与破膜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CS行下腔静脉造影中见到的一种征象用于诊断肝静脉口部膜性阻塞及策 膜。资料与方法:对17例拟诊BCS的病人做了下腔静脉造影,其中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者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用下腔静脉造影所示“乳头征”或结合榱超声引导穿刺针破膜,行肝静脉测压、造形及球囊扩张。结果:5例肝静脉膜性是腔静脉造都以壁向腔内的 节状充盈缺损。经腔静脉穿刺破膜均获成功。肝静脉造影证实口部膜性阻塞。球畜牧一重建了肝静脉流  相似文献   

15.
节段性狭窄闭塞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合并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2 8例节段性狭窄、节段闭塞患者 ,多数合并 1~ 3支肝静脉闭塞 ,无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应用球囊导管或房间隔穿刺针行下腔静脉开通术 ,下腔静脉开通后用 2 .0~ 2 .3cm球囊扩张后放入金属内支架。术后抗凝治疗 2年。结果  2 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经皮穿刺球囊破膜扩张 ,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闭塞肝静脉多数扩张下腔静脉后同时开通。患者肝、脾缩小 ,腹水吸收。 1例穿破下腔静脉急诊手术止血。随访 2~ 36个月未见复发及消化道出血。结论 下腔静脉狭窄者注意有肝静脉闭塞 ;下腔静脉闭塞破膜后 ,2 0例肝静脉闭塞者 19例随之开放 ,无需特殊处理 ;安放支架时注意保护肝静脉入口。  相似文献   

16.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gyndromeo,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邻近的下腔静脉发生阻塞引起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我院于2001年4月~2004年12月共为16例BCS患者行介入成形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由于肝静脉阻塞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肝后性门静脉高压及下腔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1]。介入治疗BCS以其微创性、安全性、准确性及可靠性的疗效等优点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2]。常用介入开通治疗有三个途径:经颈静脉、经股静脉、经肝静脉穿刺。介入开通治疗多采用单一途径或双途径联合。近期我院成功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肝静脉三途径联合行副肝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超声造影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BCS患者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重点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显影的特点,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BCS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阻塞处局部无增强;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延迟或不显影,当狭窄或阻塞经治疗改善或解除后,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时间明显缩短;三支肝静脉主支之间狭窄支与正常支显影时间无明显区别;能良好显示血管内血流边缘,有利于显示狭窄段管腔内形及腔内血流束的走行;能较好显示血管支架内血流信息;不存在角度依赖性,可提高低流量、低流速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不能提供血流方向的信息.结论 超声造影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尤其适用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与重度狭窄的鉴别,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和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I  相似文献   

20.
王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54-8955
布加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而继发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是发病率较低的全球性疾病,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更为罕见。笔者曾收治1例妊娠合并布加综合征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