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100例患者分为心功能II~IV级,随后对此100例慢性左心心功能不全患者做中医的辨证分型,依次分为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心肾阳虚型。比较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无相互关系。结果:心功能分级与中医的辨证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心功能II级患者以气阴两虚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阴两虚型(78.00%)气虚血瘀型(14.00%)心肾阳虚型(8.00%)。心功能III级患者以气虚血瘀型为主,比例比较为气虚血瘀型(76.67%)气阴两虚型(10.00%)心肾阳虚型(13.33%)。心功能IV级患者以心肾阳虚型为主,其中心肾阳虚型(80.00%)气虚血瘀型(15.00%)气阴两虚型(5.00%)。结论: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辨证分型中心肾阳虚型患者心功能最差,其次为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宝命十二丹系列中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所选 12 4例病例下分型 ,从宝命十二丹中选择相应药物 ,2~ 3次 /d,口服。经 1.5~ 4个疗程 ,定期观察 ,记录病证变化。结果 :近愈 4 4例 ,好转 6 3例 ,未愈 17例 ,总有效率为 86 .3% ,治疗前后 P<0 .0 5 ,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宝命十二丹系列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辨证论治、固定方剂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等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指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统一参照标准,宏观、微观认识不统一,需加强中医药研究,开拓新的有效方药,中药剂型治疗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磊平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03-804
目的:探讨中医药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方法,确立气虚、络瘀、湿浊内阻是贯穿慢性肾功能不全始终的病机主线,给予益气化瘀泄浊法治疗并以肾功能为指标观察疗效.结果: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本法可以延缓肾功能损害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明显.结论:中医药益气化瘀泄浊法可用以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  相似文献   

5.
化霾汤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功能不全8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随记  丁晓岚 《陕西中医》2009,30(2):137-138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心功能不全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霾汤(黄芪、桂枝、附子、人参、葶苈子、泽泻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衰、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阳虚型慢性心功能治疗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菲  施红  夏韵 《环球中医药》2013,6(6):469-472
慢性心功能不全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其发病率的逐渐升高,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与大量临床文献,发现瘀血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疾病的重要病理产物,也影响着疾病的转归。本文旨在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研究等方面综述中医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瘀"的研究进展,从"瘀"的角度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注重防治瘀血阻滞,在治疗中重视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3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组160例、单纯辨证对照组80例及西药对照组8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综合疗法组予中医辨证分型、口服院内制剂及中医辨证结肠透析,单纯辨证对照组予辨证分型治疗,西药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肾功能、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单纯辨证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疗效高于西药对照组及单纯辨证组,能明显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西医结合诊法辨证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现代中医注重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 ,深化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法辨证规律认识 ,切实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辨证分型、经方加减治疗、自制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和其他治疗几方面对近几年来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认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菊芳  董筠 《河南中医》2014,34(2):368-37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对缓解症状、逆转腺体萎缩、预防癌变的疗效。方法:本文对近10 a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论述进行概括总结。结果:中医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近10年文献,综述中医药诊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临床治疗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4方面进行总结,肯定了中医药在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疗效,同时提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辨证分型等多方面对近年国内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结。并认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方面具有疗效确切、复发减少、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值得继续发扬。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效力高、副作用少、毒性低的优点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不统一 ,辨证分型繁杂 ,证型不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 ,有些则自拟标准 ,缺乏严谨性、科学性。观察指标仅停留在心电监测及心功能方面 ,对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缺乏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至今仍属难治之证。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对证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使死亡率显著降低。笔者以中药加味参附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取得一些疗效,下边仅就有较完整住院病历患者20例作一分析报导。资料来源,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 本组病历均系1983年5月1日——1984年4月30日在我院住院患者并有较完整病历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263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108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5例,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心衰症状改善以及心功能提高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好于西医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能标本兼顾,充分发挥两者之长,更好地达到改善心衰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不全在尚未达到透析与肾移植指标之前的漫长病程中,如治疗及时与充分,可以长时间稳定病情,对部分患者还可以使病情向康复的方面逆转.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正确认识与掌握运用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法与辨证规律,对提高中医药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具有指导意义.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观察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次数、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相关性,确定β受体阻滞剂、ACEI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根据2009年欧洲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重要性,同时观察中药在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价值。结果:随着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的递增,辨证分型呈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阳虚水泛变化。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服用倍他乐克、ACEI及中药对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功能分级与中医辩证分型存在相关性;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与心衰患者病情恶化、年住院次数相关;服用倍他乐克、ACEI、中药可减少慢性心衰患者年平均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作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延缓肾功能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进行系统综述,并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治疗、经方应用、中医外治法等方面的研究予以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推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毛静远  王恒和 《中医药学刊》2003,21(8):1367-1368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具有效力高、副作用少、毒性低的优点,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不统一,辨证分型繁杂,证型不规范。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有些则自拟标准,缺乏严谨性、科学性。观察指标仅停留在心电监测及心功能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缺乏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20.
徐莹 《中医药导报》2007,13(7):116-118
目的:总结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收集了进年的医疗文献20余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有多种,内服药主要包括专方治疗及辨证分型论治,外治法则有中药灌肠、直肠滴注、盆腔置管灌注、针灸治疗、穴位封闭等方法,临床应用均有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是切实的疗效,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