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深静脉置管的一种 ,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可以达到长期保留 ,随时应用 ,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降低了化疗药物及某些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而且穿刺术后仍可活动自如。1 临床资料 自 2 0 0 1年 1~ 8月对 2 4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置管 ,其中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3 0~ 72岁 ,平均年龄 5 8岁。2 操作步骤 采用下位穿刺法[1] :病人去枕平卧、肩部垫高 15度 ,头转向对侧 ,同侧上肢伸直下垂 ,贴紧身体 (有利于锁骨下静脉充盈、压力升高 ,防止插管过程中空气进入体内 ) ,穿刺针接注射器 ,内盛生… 相似文献
4.
6.
自 1995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97例。成功 95例 ,失败 2例 ,并发皮下气肿 ,误入锁骨下动脉各 1例。作者认为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熟悉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87例报告@丁家玉$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反复多次大剂量静脉冲击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易引起药物外渗或外漏,造成静脉、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减少病人痛苦,我院对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化疗两种方法.现对2004年1月~2007年9月间120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进行比较,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即经过上、下腔静脉的所属分支穿刺插管,置管到达上、下腔静脉,其途径很多,可经股静脉至下腔静脉,经颈内、颈外、锁骨下或头静脉至上腔静脉。这些途径各有优缺点,我们都曾进行过尝试。总的来看,我们体会以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多,最适于较长时...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护理。结果:3例局部皮肤发红,1例堵管,予及时拔除。其余57例临床应用效果好。结论:个性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CVC)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目前此项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各种并发症也显著增多,其中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较为常见。自2006年12月,我们改进了常规固定方法,减低了感染率,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高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比较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超高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治疗对策。方法对60例80~95岁超高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PICC和CVC,置管后采用相同的日常维护方法;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拔管前穿刺部位、全身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穿刺部位红肿及感染发生率情况:PICC组穿刺点红肿1例,占3.3%,无病例发生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CVC组穿刺点红肿7例,占23.3%,全身寒战发热3例,占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比CVC高(P<0.05),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低,在外周静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超高龄患者也应尽量选择PICC置管;但在一些周围血管穿刺困难和周围循环衰竭抢救的病例中仍应以CVC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实施护理干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安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置管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置管末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干预组可使置管安全期延长至(9.7±2)d,并发症发生率为2.6%,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4%;对照组置管时间为(6.7±1.5)d,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两组比较有显著临床意义(P〈0.01)。结论:干预组可延长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时间,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透析置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及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同期对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35例。了解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分析不同部位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操作未完全熟练者深静脉穿刺常需借助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来完成置管操作;常规盲穿、超声定位和超声引导三种穿刺置管方法相比较,超声引导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颈内静脉与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并发症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安全性及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少,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导丝塑型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0例经右侧锁骨下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研究组200例。置管由同一位操作者实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率。结果 393例成功置管,总体置管成功率98.25%,其中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8.5%(197/20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98.0%(19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研究组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发生率1.02%(2/1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4%(14/19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丝塑型法能够有效预防置管过程中导丝异位的发生,该方法简单、实用、成功率高,是预防置管异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