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地塞米松作为突发性耳聋初始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后注射组32例(耳),给予地塞米松0.5ml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每3 d给药1次;静脉用药组32例(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 d后减量至5 mg,继续用药3 d后停药。结果耳耳后注射组痊愈15耳,显效5耳,有效3耳,无效9耳,总有效率71.9%;静脉用药组痊愈13耳,显效4耳,有效4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6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可作为突发性耳聋激素治疗的初始给药方法,亦可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有禁忌时的有效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摩拉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120例(12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60例(66耳)给予摩拉治疗以及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12 d;B组患者60例(62耳)单纯给予改善微循环、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12 d。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B组的74.19%,经比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拉联合扩血管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咽鼓管鼓室内短期留置导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向鼓室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10天,期间每隔1天注入地塞米松,同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后随访观察6~12个月。结果共治疗276耳,治愈115耳(41.7%),显效94耳(34%),有效46(16.7%),无效21(7.6%)。有效率达92.4%。结论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置管并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用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及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40耳)常规治疗方案(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高压氧),实验组42例(45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实验组38耳有效,7耳无效,总有效率84.4%(38/45);对照组25耳有效,15耳无效,总有效率62.5%(25/40),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46例Ⅱ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其意愿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每组均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及胰岛素降糖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经鼓室注射地塞米松(5 g/L),隔日注射1次,共5次,疗程结束(10 d)后复查纯音听阈。结果治疗组未出现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其总有效率(15/21,71.4%)明显优于对照组(10/25,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有效,它可避免全身激素用药的不良反应,作为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初始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30耳)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16例(耳)与对照组12例(14耳),两组患者在口服等剂量强的松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剂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完全恢复和部分恢复)为83.3%(25/30),总治愈率(完全恢复)46.7%(14/30);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87.5%(14/16),治愈率50.0%(8/16),对照组有效率78.6%(11/14),治愈率42.9%(6/14),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有别于突发性耳聋,治疗上无需使用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等,初始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进行分析,观察其各因素与突发性耳聋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51例(261耳)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53耳(20.31%),显效27耳(10.34%),有效82耳(31.42%),无效99耳(37.93%),总有效率为62.07%.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患者性别、耳鸣无关(P>0.05),与患者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年龄、伴发眩晕有关;在发病7d内就诊、听力损失轻中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为上升型、凹陷型及不伴眩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及损失程度、患者年龄、伴发眩晕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激素在治疗突发性耳聋过程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突发性聋70例70耳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40耳)、对照组30例(30耳),治疗组采取鼓室穿刺注射甲泼尼龙+利多卡因,3次/周,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耳鸣匹配等),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40例(40耳),耳鸣改善22耳,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痊愈+显效8耳,有效19耳,无效13耳,有效率67.5%;对照组30例(30耳)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未出现鼓室内感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确实有效,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突发性聋(SHL)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90例SHL患者随机分成基本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2组,基本药物组33例(45耳)采用神经节苷酯、长春西汀等营养神经及血管扩张药治疗,联合治疗组57例(68耳)采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加基本药物组药物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远高于基本药物组(37.78%),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加神经节苷酯、长春西汀等药物综合治疗SHL,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探讨双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7例双耳同时发病,1例双耳先后发病。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血液流变学异常5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 G抗体异常6例(2例未查),凝血功能均无异常,8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均升高,血糖增高1例,血脂升高1例。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正常。采用分型治疗后,8例患者痊愈1耳,显效0耳,有效0耳,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双侧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多样化,病情复杂,预后较单侧突发性耳聋差,须针对不同类型听力曲线采取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度突发性聋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探讨耳后局部给药是否可取代传统全身激素给药方式。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研究条件的60例(61耳)突发性聋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2周。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耳)经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每日1次,共5 d;耳后注射组(30耳)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每日1次,共5 d。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变化及副反应。结果  给药后两周耳后注射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74.19%,显效率分别为36.67%,3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后注射组血压及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 耳后注射甲强龙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聋可获得满意疗效。耳后注射甲强龙有可能取代传统静脉激素给药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及近期疗效。方法 366例(38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儿童组≤14岁(12例,12耳),青中年组15~59岁(296例,309耳);老年组≥60岁(58例,59耳)。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听力损失类型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32%。儿童组、青中年组及老年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8.33%(7/12)、72.82%(225/309)、66.10%(3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频、中高频、平坦及全聋型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低中频的疗效最好,平坦型及全聋型其次,中高频的疗效最差,临床上可依据听力损失类型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90例(19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90例进行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及高压氧等辅助治疗。结果 7 d内就诊的患者有效率达83.9%;7 d以上就诊的患者,其有效率为35.3%;伴有眩晕症状、年龄较大、听力损失曲线为高频型及全聋型的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年龄大、伴有眩晕、高频下降及全聋的突聋患者疗效及预后较差,就诊时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耳内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已报道多年,但其疗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因此疗效至今仍有争议。本文介绍了类固醇激素耳内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作用机制,并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常规治疗在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135耳)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病历资料中是否规范地加用巴曲酶治疗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79耳)与巴曲酶组52例(56耳),常规治疗组应用激素、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巴曲酶组在常规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耳56耳,右耳48耳。分析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0.38%,其中无效62耳,有效29耳,显效4耳,痊愈9耳;治疗无效组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未使用巴曲酶比例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听力损失低频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两组年龄、性别、耳侧、听力损失分型(高频型、平坦型、全聋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偏低,其中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联合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89耳)突发性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耳后注射联合鼓室注射甲强龙组29例(29耳),对照组1-单纯鼓室注射甲强龙组27例(30耳),对照组2-单纯耳后注射甲强龙组30例(30耳),分别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76%(24/29)、66.67%(20/30)、70.00%(21/30),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之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之间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鼓室注射和耳后注射均是治疗突发性聋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行气化湿通窍法治疗湿浊阻窍型耳胀的疗效。方法 143例(181耳)耳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92耳)采用开闭饮+综合治疗,对照组72例(89耳)仅采用综合治疗,观察2周(14天),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14%,总有效率95.77%,对照组治愈率58.33%,总有效率90.28%。1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1.27%,对照组复发率36.11%。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气化湿通窍法治疗湿浊阻窍型耳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查阅文献寻找循证学依据。方法 170例(191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95耳)和对照组85例(96耳),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并进行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文献查阅在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4.2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5%和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7.3%(238/638)和23.5%(14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557/638)和65.5%(39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研究和以往研究均证实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痊愈率高,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未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率较高,临床常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和神经营养药为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2001年1月~2002年11月我科采用三磷酸胞苷(CTP)等综合治疗中老年人突发性聋50例(66耳),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