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是机体接触外环境最大的部位,拥有丰富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感觉细胞,IBS患者肠道黏膜的变化对研究IBS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对近年IBS与肠黏膜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感觉异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性症状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结肠对机械、化学、温度、电刺激等感觉过敏,可能是IBS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此文综述近年来有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神经系统、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结构或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胸苷酸合成酶和拓扑异构酶-1及Ki-67对伊立替康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预测价值;氟西汀和多塞平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谷参肠安胶囊与思密达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身心疾患 ,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 ,具有与排便相关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 ,并伴有不正常排便及腹胀的症状。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1 流行病学IBS相当常见 ,而且是世界性的。近年英美进行大样本调查中IBS分别占普通人群的 2 2 %和 11.6 %。国内缺少大样本的调查。最初北京文碧珍、潘其英等调查了北京地区 2 33例非患者人群 ,发现具有腹痛而便后缓解者占2 2 .8% ,有腹痛而便后不缓解者占 6 % ,经常排稀便者占6 .4% ,有排便费力、粪便干结…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然而,该综合征的确切定义、病因学以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现就其研究现状、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目前对IBS尚未提出一致的病理生理学标准,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下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无器质性病变的肠功能紊乱即为IBS.近年来已注意到IBS可能并非单一的综合征,可分为几种亚型(表1),各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亦截然不同.例如,痉挛性结肠型的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有关的腹痛和大便秘结、直肠空虚,有时尚出现间歇性腹泻等;腹泻型可能不伴有腹痛或便秘;而便秘型亦可伴有结肠低张和肠腔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可影响全世界所有人种,其发病率大约为10%~15%,给患者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精神压力,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治疗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消化疾病周( DDW)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围绕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IBS研究的进展与新发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指的是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法找到形态学或生化异常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涉及部位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肠道、胆道、肛门等。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即为FGIDs中之一种,现概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病。在西方国家IBS的发病率非常高,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10%-15%(罗马标准),大洋洲为11%-17%(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非洲国家为10%左右(改良的Manning标准),亚洲国家患病率大多在5%左右(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国宗 《胃肠病学》2001,6(4):F001-F001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过去曾被称为“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粘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国际上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曾多次研究制订,于2000年公布了最新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诊断IBS首先需排除有无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2.1年内至少累积3个月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排便异常中的任意2项指标:①便后腹痛缓解或减…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不能用任何结构异常或生化异常来解释。过去曾被称之谓“过敏性结肠”、“易激结肠”或“黏液性结肠炎”等,现规范统称之谓“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1]。这是一种发病率高,时常影响终生的胃肠道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年龄增长伴随IBS发病率减低(可能和老年人痛觉改变有关),但1BS始终是老年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1.
周连鸿 《胃肠病学》2002,7(1):35-3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是建立在症状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客观的病理或生化等检测手段来完成。其诊断标准是根据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而确立,带有经验性的成份较多,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不断地修改。完善的过程。2000年公布的最新罗马Ⅱ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一年内至少应累积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异常中的2项指标:①排便后腹痛缓解或消失;②排便频率异常(即>3次/日或<3次/周);③粪便性状异常(干硬或稀便)。2.将IBS分为腹泻为主型和便秘为主型。3.需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症状的解释。IBS的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但在…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似(10%),而我国还缺少较全面而规范的资料。IBS是一种生物心理学疾病,主要有三种机制相互作用,包括社会心理学因素。肠动力学改变和/或肠感觉功能的提高。据笔者经验IBS患者的治疗应在症状诊断的基础上,并有限地排除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后进行。如患者的症状难以控制,则需进一步研究以排除特定的动力学疾病及其他疾病。目前IBS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IBS的传统治疗方法1.纤维素在治疗IBS中的作用在以便秘为主的IBS患者中,纤维素可加速结肠或肛口转运…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IBS的人群患病率约为10%,但就诊率不到其中的一半。就诊的IBS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且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虽然IBS患者每次症状发作可能只有数天,但可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IBS患者的旷工天数和就医频率高于非IBS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系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又缺乏器质性疾病依据的症侯群。它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其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近年来已成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本病发病率以国外较高,因此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国外发展的较早,近年来国内有关报道日渐增多,业已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最常见的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紊乱不仅限于结肠,且可累及小肠乃至胃、胆囊等,临床表现为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文献上它有过许多名称,如神经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粘液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紊乱等等。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很可能是包含多种疾病的“混合体”,正因为如此,对本病的治疗并无统一的“规格”。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前提 治疗 IBS应在以下前提下进行:(1)确诊;( 2)病人诊疗程序的考虑;(3)药物与安慰剂…  相似文献   

16.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统计40%-50%的IBS患者有心理障碍表现,其中以焦虑、抑郁、癔病多见.这些情绪障碍开始出自于病人对疾病的不理解和担忧,而这种担忧和焦虑又加重了肠道的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约80%IBS患者病情发作和加重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1].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排便频率和排便性状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综合征,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文献报道,全球人群中有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伴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但缺乏解剖、生化和病理学变化证据的临床症候群。普遍认为,其与结肠的动力和敏感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精神心理状态改变有关,尤其与后者的关系更为密切翻。IBS患者的40%~50%有心理障碍的表现,80%的患者病情发作和加重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IBS患者人群中的人格和情绪状态是决定其是否就诊的重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李红梅梁浩Subjectheadingscolonicdiseases,functional/therapy;colonicdiseases,functional/etiology;colonicdiseases,funct...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许多初级保健医师对IBS不诊断,从主诉直接到治疗,而一些专家认为IBS依靠“排除诊断”,并进行回顾性研究。迄今IBS的诊断仍无最佳方法。医师希望作出经济、准确的阳性诊断,将IBS同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胃肠功能障碍(如腹泻、消化不良和便秘)相鉴别,这些胃肠功能障碍需要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作出IBS的诊断也对患者的症状作出了“解释”,对患者自信心的培养和安慰是必需的。再者,不准确的诊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就诊、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和无效甚至是有害的药物治疗。需要准确识别那些可能的获益者,从而获得新药减轻IBS某些主导症状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