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Seldiger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130例(96%)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3-30分钟,起效果肯定,起搏时间1-31日,3例电极无法到位转导管室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3例电极到位后不能夺获右心室,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淋巴管1例,结论: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起搏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应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病例,分析影响临时起搏成功率的因素,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最佳方法。方法入选因多种心律失常需要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46例,总结分析床旁血管穿刺技术、漂浮电极导管的使用方法、起搏部位和功能的判断方法,以及起搏失败的原因。结果置入路径选择右侧股静脉者8例、右颈内静脉者12例和左锁骨下静脉26例,起搏成功率97.8%(45/46),床旁X线胸片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36例,右心室流人道起搏者5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者4例。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时,应根据自我的血管穿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的静脉置入路径,依据起搏心电图选择最佳起搏部位和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其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有效、非常实用,只要正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心脏起搏导管抢救心脏急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急症并采用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5F或6F带气囊漂浮式临时心脏起搏导管,按深静脉置管法行左锁骨下、右股或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带气囊起搏导管,在床旁无X线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心电图判断导管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本组105例起搏成功,成功率为96.3%,起搏效果肯定。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以左锁骨下静脉最短(1~5min),右颈内静脉次之(2~10min),右股静脉最长(3~30min)。起搏导管留置时间1~21d,平均5.5d,并发电极脱位5例。结论床旁应用带气囊漂浮导管紧急心脏起搏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4.
13例心律失常患者均在无X线透视的情况下,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漂浮电极在床边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漂浮电极导管即刻起搏成功率92%,除1例患者死于非起搏原因外,其他患者均能正常起搏.此法操作简便,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右心室临时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病例23例,采用Seldinger法股静脉穿刺,置入6或7F血管鞘,在X线透视下,送入6F四极起搏电极导管至右心室稳定部位,参数满意后,连接临时起搏器,设置起搏参数进行起搏。结果:本组完成23例经皮右心室临时起搏,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4.3%。结论:该技术方法起搏效果肯定,创伤小,省时,合并症少,导管操作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皮右心室临时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病例22例。采用Seldinger法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或7F血管鞘,在X线引导下,送人6F四级起搏电极导管至右心室稳定部位,参数满意后,连接临时起搏器,设置起搏参数进行起搏。结果:本组完成22例经皮右心室临时起搏;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该技术方法起搏疗效肯定,创伤小、省时、合并症少,导管操作方法易行,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行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1例,均给予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治疗,观察临时起搏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及起搏阈值,评估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本组起搏器电极安置经右侧锁骨下静脉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6例;手术时间5-12min;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18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起搏阈值〈1.0mV;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治疗成功率100%,发生导管移位、感知起搏不良各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球囊漂浮电极起搏操作简单,用于治疗心脏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方法选取4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体表心电监护引导下,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通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术后复查标准导联常规心电图,拍床旁胸片观察电极位置。记录放置电极导管所花费的时间与平均起搏时间,观察临时起搏操作并发症。并与同期11例X线透视引导下普通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经X线证实,电极顶端全部位于右室心尖部,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100%,安置电极导管平均操作时间(8.9±2.0)min,对照组为(7.9±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起搏组平均起搏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起搏天数1~12 d,平均4 d,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可在没有X线设备下紧急起搏而不需搬动危重病患者,具有操作简单、起搏迅速、疗效肯定及相对安全的特点,普通临床医生非常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基层医院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是抢救心脏停搏或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经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在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或经床旁盲插。漂浮电极导管的应用,为床旁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手术时间提供了可能。我院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应用漂浮起搏电极行床旁临时起搏.抢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时心脏起搏术是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以往多选择经股静脉途径,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完成心脏起搏。但是大多数需要临时起搏的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宜搬运至有放射设备的手术间。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借助右心系统血流的动力将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合适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1.
霍金华 《全科护理》2011,(24):2214-2215
与一般临时心脏起搏相比,紧急床旁起搏病人的病情凶险,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甚至已有心搏骤停,故不能在X线指引下常规置管,急需快速准确有效起搏。以往惯用的经胸壁穿刺起搏、漂浮电极导管起搏及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右室起搏等虽然均有成功报道,但有鉴于各自固有的弱点,用来作为床旁紧急起搏临床效果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3年开始采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床旁植入漂浮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迄今共 4 2例次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2岁 ,所有患者均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严重脑缺血的临床症状而急需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1.2 方法  1静脉选择 :选择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 ,应用 Seldinger法穿刺技术 ,送入 5 F或 6 F鞘管 ;2电极导管 :选用 Daig公司生产的 5 F带气囊漂浮起搏电极 ,尾端与配备的注射器相连 ;3起搏方法 :在体外检查气囊是否漏…  相似文献   

13.
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达稳定起搏器后,摄床旁X线床头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结果:32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安置起搏电极导管所花时间2~12 min,平均(8.3±3.8)min.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安全、便捷、成功率高.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又同时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插管,用气囊漂电极导管床边紧急安装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抢救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方法分析因不同原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行床边临时体外心脏双腔起搏器安装术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的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边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椐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成功为4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5例病毒性心肌炎导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的窦房结功能不全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及时解除病人循环系统灌注压不足,抢救病人生命,并给予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均在15天内拆除临时双腔起搏器,病人均无明显不适,先后痊愈出院;亦有1例原因不明心脏骤停病人,因起搏电极到位后无起搏夺获而导致起搏未成功。4例(80%)起搏成功,起搏效果肯定,起搏时间7~15天。1例电极脱位,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结论床边临时体外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是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急救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遇到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此时临时心脏起搏是常用的有效抢救手段,安全迅速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对救治重症患者至关重要。在无X线的情况下,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需要应用漂浮电极导管。可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途径完成漂浮电极导管的植入,送入导管过程中监测起搏心电图的变化,以心电图的图形变化代替X线,指导漂浮电极导管的放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首次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1996-02~2006-04,我们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引导下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5例不同病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者,采用非X线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以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行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结果:35例患者起搏均获成功,从开始静脉穿刺到完成右心室起搏时间5~20min,平均13min。35例均为右心室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29例,右室流出道起搏5例,右室流人道起搏1例。结论:心腔内心电图引导,体表起搏心电图定位,普通电极导管床旁起搏术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抢救措施,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首次应用X线透视下经静脉起搏获得成功后,该技术已成为最常用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近年来,随着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不具备,所以有时需行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近年来,笔者应用经左或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行床边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股静脉心室标测电极行床旁临时性心脏起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性心脏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 ,临床一般采用X线电视透视引导下置入或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置入。作者近 2年来采用心室标测电极导管替代球囊漂浮电极经股静脉行床旁临时性心脏起搏 1 3例 ,同期 1 6例在心导管室X线引导下用心室标测电极导管行临时性心脏起搏 ,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在我院因心脏疾病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经股静脉行临时性心脏起搏 (临时起搏器安置适应证选择参照文献 [1 ])患者 2 9例 ,男 1 4例 ,女 1 5例 ,年龄 ( 62 4± 1 1 7)岁。病态窦…  相似文献   

20.
漂浮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软英 《护理研究》2006,20(12):3336-3337
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过渡性体外起搏方式,用双电极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到右心室,电极接触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而起搏。常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还可用于外科手术前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者的保护性应用等。病人病情危急时应用临时起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保证安全可靠连续性临时起搏,术后的监护与护理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共行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45例,起搏成功率100%。现从护理角度探讨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和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