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再次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8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8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灶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方法应用ELFA技术(酶联荧光分析)检测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金标定量渗滤法对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外伤性脑梗死组在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O.01),在伤后2周病情好转时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初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病情时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s-CRP含量越高,脑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水平与病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不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也可作为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分析,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ACI)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所发生的变化同疾病的关系。方法62例ACI患者分别在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1、3、5、8、14、21天测定其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并对不同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参照影像学检查结果、病情轻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41±0.64)mg/L vs(0.21±0.20)mg/L(P〈0.01),并与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明显相关;溶栓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患者,D-二聚体渐趋正常,如居高不降或者继续升高显示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结论ACI患者纤溶/凝血功能平衡失常,溶栓治疗可有效的调节这种失衡,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血浆因子一氧化氮和纤溶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01-01/2003-12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36例为癫痫组,同期体检和献血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被试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酶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D-二聚体的水平,癫痫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时采血检测。同时将癫痫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氮化氮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2.73&;#177;30.51),(83.32&;#177;25.32)μmol/L,t=3.05,P〈0.01]。②血浆D-二聚体质量浓度:癫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09&;#177;0.97),(0.61&;#177;0.59)mg/L,t=2.6588,P〈0.01]。,③癫痫组患者血浆一氮化氮和血浆D-二聚体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厂=0.03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和纤溶活性升高。一氧化氮和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病理过程,但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6个健康人与70个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HCY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和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的高危险因素,建议将血浆HCY和D-二聚体测定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将其分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一般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试糖化血红蛋白和D-二聚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与脑出血组的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通过测定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临床表现易混淆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疾病区别开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同位素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的检测。结果急性轻型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PK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D-二聚体及淋巴细胞PKC活性比较。重症胰腺炎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淋巴细胞PKC活性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关系密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行抗纤溶治疗及选择特异性的PKC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脑梗死患者及3l例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Fbg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Fbg水平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Fbg水平的升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Fbg的增高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比值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40例急性脑死塞患者与4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检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个参数。对三个参数分别进行组合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在鉴别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时的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陈旧性脑梗死组(P〈0.05);而单独Fbg、FDP比较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单独D-dimer结果均与正常参考值有差别(P〈0.05),但两组相比较,D-dimer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大于纤溶状态,D-二聚体/FDP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的快速简便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中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有无进展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分别测定血尿酸和D-聚体浓度。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尿酸比较,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尿酸和D-二聚体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显著增高,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王一萍  王应良  杨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68-3169,31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倒,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扛奉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8例,与50例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和UAP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对ACS的防治和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在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定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和健康对照3组,Hcy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循环酶法原理检测;D-二聚体在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ACL-FUTURA全自动血凝仪上用比浊法原理检测。对比3组的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脑梗死组血浆Hcy和D-二聚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高血压组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人高血压和因高血压致脑梗死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静脉血CD133+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相关性;评估CD133+在预测脑卒中高危因素中的价值。方法总检测90例样本,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脑梗死组),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但无脑梗死发生的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以CD133+细胞作为内皮组细胞(EPC)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病72 h以内的EPC数量,并分别记录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病灶体积。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A)、其他明确病因型(SOE)、不明原因型(SU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百分比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患者外周CD133+细胞百分比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87,P<0.01);与梗死病灶体积呈负相关(r=-0.746,P<0.01),脑梗死各病因分型的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A型中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高于LAA型、CE型(P<0.01),LAA型与CE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急性期,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133+细胞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有关。CD133+水平具有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