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肠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别很大,在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排第三,在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中排在第二位~([1])。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目前认为,肠道菌群与肠癌之间关系密切,肠道菌群微环境的改变将导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3]),目前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肠癌的发病及进展过程~([4-6])。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且效果显著,与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正肠道菌群是一个与宿主存在共生关系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可影响宿主的生理、免疫、营养状况等,环境和母体遗传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1-4])。人肠道中约存活100兆以上的细菌,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健康成人肠道的优势菌主要为螺菌、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和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5])。中医药阴阳平衡的治疗疾病原则与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学说相一致,而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肠道菌群作为"微生物器官"~([1])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影响糖类、脂质及胆碱的代谢、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多途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紧密相关~([2-3])。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常见疾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当今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基于全球范围流调表明,CKD的发病率约为10%,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人体肠道内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各种代谢,并影响CKD疾病发病、进展及预后~([2])。肠道菌群与中医"脾主运化"功能具有显著相似性,而中医治疗菌群失调具有独特疗效。因此,深入研究CKD与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探索中医健脾治肾的理论依据,对防治CK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人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1]),研究~([2])证实,中医中药在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恢复机体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便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便秘症状反复或持续,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是功能性疾病~([3]),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很多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菌群紊乱会诱发和加重便秘症状~([4])。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可以通过宏  相似文献   

7.
正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感染发病率居沙门菌感染的首位,约占人源沙门菌感染的40%~80%,多见于婴幼儿,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暴发性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1])。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沙门菌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鼠伤寒沙门菌,高达80%以上~([2])。现将我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导致多个靶器官损害~([1])。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2.7亿,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高血压或其导致的并发症~([2])。血压变异是指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变化程度,是人体血压波动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研究~([3-4])发现络脉瘀阻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瘀情况~([4])。本研究探讨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压变异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数量超过1000万亿,其种类繁多,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与人体之间互利共存。人类肠道为细菌提供生长的空间与繁殖所需要的营养,而肠道菌群则为人类提供生长因子,如大肠杆菌可合成人体无法合成但又必须需要的 VK,同时能促进人胃肠道免疫功能的发育,可谓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微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胰腺炎病机复杂,目前认为高脂血症、酒精中毒、胆源性因素、肠道梗阻等均与该病相关~([1])。依据临床分型,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及重症胰腺炎,一旦发展为重症,预后极差。近年来微生态失衡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已得到证实,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大严重感染风险~([2])。目前治疗以抑制胰腺分泌、胃肠减压、抗炎、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球高血压人群约10亿~([1]),其中95%为原发性高血压病~([2])。原发性高血压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usteine Hcy)升高(10μmol/L)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3])。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病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约占75.5%~([4])。H型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非H型高血压病人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约12倍。尤其老年人H型高血压较非H型高血压多见。近年来研究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的正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5])。RDW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亦有明显升高~([6])。且Hcy是RDW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现对RDW与老年H型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免疫炎性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1])。研究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与自身免疫性疾病~([2])、脑出血~([3])、脑梗死~([4])、脑动脉瘤~([5])和帕金森病~([6])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急性颅脑损伤可导致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等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7])。然而,目前关于  相似文献   

13.
铁代谢紊乱性疾病影响着数以亿计人口,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铁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而铁过多将导致血色素沉着症.近年来研究表明铁代谢紊乱造成的危害并不局限于此,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与铁过载有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1])、铁源性心脏病~([2])和肝纤维化~([3])等.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可加强免疫能力和抵抗力。而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多种肠道疾病。近几年,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关系研究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变化对肠道疾病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约2 h 后,细菌迅速从口腔及肛门侵入肠道,肠道内很快就可检出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菌种。随着新生儿开始进食,肠道内有更多其他菌群植入,约3 d 左右达到高峰。这些定植在宿主消化道,并为宿主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落统称为肠道正常菌群。肠道菌群大致分为3类:①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消化球菌),具有肠道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②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群(肠球菌和肠杆菌)。在某些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低下、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放化疗等,这些细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新的优势菌群,导致肠道疾病;③病原菌,大多为过路菌,数量少,长期定植的机会少,一般不足以致病,一旦数量超出正常则致病。正常成年人胃肠道内细菌总重量达1 kg 左右,目前已认识的种群至少包括40个菌属的400~500个菌种,各菌群按一定数量比例组合,相互拮抗,相互依存,与人体和外部环境形成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肠菌生理组合被破坏,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则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相似文献   

16.
<正>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治愈,但由于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或结核杆菌对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可形成复治菌阳肺结核,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威胁~([1])。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与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密切联系,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可有效改善其预后~([2])。有关研究证实,胸腺肽注射液用于治疗糖尿病肺结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治疗效果,但目前关于该药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疾病的报道较少~([3])。鉴于此,本研究将胸腺肽辅助用于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旨在探讨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是携带人体"第二基因"的"隐形器官",可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吸收、肠壁通透性,还可参与碳水化合物、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过程,形成菌群-肠-靶器官轴。肠道菌群改变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炎症、血管疾病和代谢紊乱,从而介导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通过饮食、益生菌、药物、手术、粪菌移植、遗传工程菌等手段进行的肠道菌群干预成为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参与了代谢、消化、炎症及免疫等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新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途径参与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密切,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不仅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还影响着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研究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可为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方向研究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实质和基础,对其认识不断加深。肺与肠在多方面联系密切,比如肺肠组织来源相同~([1])、肺肠黏膜免疫互相联系~([2])、肺肠菌群变化呈现一定的相关和同步~([3])、肺肠同病趋势~([4])。这些研究表明,肺与肠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故本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运用该理论以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科学界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热点,已有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改善人体免疫力,参与代谢合成人体需要物质,延缓衰老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一旦失调,则可引起肠道炎症、肥胖、糖尿病、肝病、营养不良等众多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分析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提出保养肠道健康的方法,期待更多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