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方法将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3),实验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疗程25次,45min/次,对照组接受短波足区疗法,疗程25次,35min/次,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SQ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59,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改善失眠症状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EMGBFT)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按病历号奇偶数排序,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组及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2~85岁,其中病灶基底核区18例、枕叶4例、脑干4例,脑出血7例,脑梗死19例,有14例留置鼻饲管;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其中病灶基底核区16例、枕叶6例、脑干5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16例,有13例留置鼻饲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电刺激治疗和吞咽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生物反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56%;生物反馈组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较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评级显示生物反馈组吞咽功能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功能紊乱因子得分下降更显著(P〈0.05),使用睡眠药物更少(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方法 将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3),实验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疗程25次,45min/次,对照组接受短波足区疗法,疗程25次,35min/次,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PSQI指数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259,P&;lt;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改善失眠症状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分别经3周治疗后,发现其sEMG平均波幅、吞咽时限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及电刺激组sEMG平均波幅[分别为(25.96±2.49) μV和(22.71 ±4.29) μV]、吞咽时限[分别为(1.15±0.11)s和(1.25±0.11)s]及SSA评分[分别为(22.40±3.46)分和(27.39 ±4.5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肌电生物反馈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电刺激及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6.
李道明  孙鸣 《中国康复》2014,29(4):260-26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伴有足下垂的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定、关节活动度(ROM)评定踝背屈主动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步行能力、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吞咽功能训练组、普通电刺激组及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20例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组给予常规口腔、咽喉部肌肉感觉及力量训练,普通电刺激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辅以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及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sEMG平均波幅、VDS评分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普通电刺激组sEMG平均波幅[分别为(46.4±8.4)μV和(38.2±9.7)μV]、SSA评分[分别为(21.7±3.0)分和(25.9±4.7)分]、VDS评分[分别为(40.2±9.6)分和(59.2±8.3)分]均显著优于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同时肌电生物反馈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普通电刺激组(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较普通电刺激具有较大优势,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建强 《中国康复》2014,29(3):212-2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跖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脑卒中患者跖屈肌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并测量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结果:训练10周后,2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跖屈肌的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共选取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吞咽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2个疗程治疗后,发现其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生物反馈为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HAMA及MBI评分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音乐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音乐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失眠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治疗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失眠程度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组在综合护理基础上行音乐辅助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睡眠状况。结果失眠改善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改善脑卒中后失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eCBT-I)对慢性失眠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经过评估的慢性失眠患者78例入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CBT-I组(n=39)和对照组(n=39).入组后两组均进行基线评估并记录第1周的睡眠日记,eCBT-I组予以4周eCBT-I课程,对照组不开通课程,仅提供睡眠卫生教育.第4周两组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运动引导想象训练组、音乐组和对照组。运动引导想象训练组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引导想象训练,音乐组实施音乐干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干预后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3组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干预后2周、6周,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运动想象训练的干预效果优于音乐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缓解其疼痛。  相似文献   

14.
蔡萍  万喻烨 《上海护理》2011,11(5):9-11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睡眼障碍患者42例。进行为期2周的放松训练,包括心理疏导、诱导睡眠和渐进性放松训练。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分别在训练前1d及训练2周后进行效果测评,观察患者的睡眠变化情况。结果 2周后,42例患者的SRSS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噻奈普汀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常出现的情况。以往常以镇静药物治疗,笔者发现此类患者常伴有兴奋、烦躁或抑郁的表现,故临床上在应用常规镇静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并观察不同用药治疗对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6月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瑜伽放松训练对改善骨科手术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4例骨科手术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骨科手术后常规护理,并针对失眠原因实施护理干预等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瑜伽放松洲练.结果 放松训练后,干预组在术后第4天,中、重度失眠显著降低.结论 瑜伽放松疗法可有效改善骨科手术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焦虑、失眠的临床特征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孕期焦虑、失眠的疗效。 方法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2018年3月至6月伴有焦虑、失眠的孕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伴焦虑、失眠的孕妇分为CBT-I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每组均24例,分别给予6周CBT-I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干预6周后、干预结束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对患者睡眠潜伏期(SOL)、在床时间(TIB)、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SE)情况进行评估记录。 结果孕期发生焦虑、失眠者,首次怀孕36例(75.00%),本科及以上学历44例(91.67%),就业39例(81.25%);轻度焦虑2例(4.17%),中度焦虑36例(75.00%),重度焦虑10例(20.83%)。CBT-I干预6周后,CBT-I组SAS得分[(50.13±7.73)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60.25±8.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而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AS得分[(57.92±12.22)分]与常规健康教育组[(61.38±5.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CBT-I干预6周后,CBT-I组PSQI得分[(10.50±2.34)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5.52±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5),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PSQI得分[(11.63±3.00)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4.83±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5)。CPC结果显示,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OL分别为(29.54±8.67)min、(28.88±9.18)min,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54.58±16.20)min、(55.67±18.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6.36;均P<0.05)。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TST分别为(347.50±38.12)min、(325.87±58.18)min,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230.25±68.75)min、(257.41±77.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 3.45;均P<0.05)。 结论孕期伴有焦虑、失眠者主要为首次怀孕、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继续工作者,多数为中度焦虑。CBT-I能够有效改善孕妇主观睡眠感受和部分客观睡眠指标,对于孕妇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但CBT-I对焦虑情绪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有着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病情迁延的特征,是严重的健康负担。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失眠症治疗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出勤率低及依从性差,其有效性受到阻碍。失眠患者最常见以情绪为导向的应对方式,压力反应性高于常人,培养更健康的应对方式解决睡眠问题而不纠缠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也许会带来更深入的改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基于优势、面向未来的心理治疗模式,其框架明确、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可以用作初级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甚至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首次访谈常用评量询问、预设性询问及奇迹询问,促进患者做出改变的决定;在建构失眠解决方案时,常用到关系问句、例外问句、应对问句及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正常化、鼓舞与赞许是重要的赋能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肉松弛疗法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 MECT)术后患者疼痛、焦虑及睡眠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次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采用长海痛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焦虑及睡眠状况。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间=22.772,P<0.001)。研究组干预后焦虑及睡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743,P<0.001; t=-2.180,P<0.001)。 结论 肌肉松弛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MECT术后疼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 2组甘油三酯、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值均升高,而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实验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脑卒中后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的恶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