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神经损伤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8例脑神经损伤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口腔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神经损伤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做对比分析.方法 入组研究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实验结果均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7.80分±1.30分与5.32分±1.99分,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吞咽障碍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但配合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整脊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山市中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LD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整脊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整脊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腰椎伸直过程、屈曲过程的平均表面肌电值(AEMG)。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6%vs80.00%;χ2=5.075,P=0.024)。治疗后,两组JOA、SF-36评分均升高,VAS评分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腰椎伸直过程的AEMG均升高,屈曲过程的AEMG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 整脊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LDH可促进疼痛缓解,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腰椎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厱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天突芒针弯刺,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WST分级、SSA积分、MMA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WST分级、SSA积分、MMS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突芒针弯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中风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宜早期针灸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冰刺激干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A组(48例)与B组(49例)。其中A组给予常规摄食训练、功能锻炼及冰刺激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穴位艾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分级及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估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吞咽时程及最大振幅,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为5~7级的占比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为5~7级的占比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次数及喉上抬幅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吞咽次数及喉上抬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时程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吞咽时程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振幅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最大振幅明显大于A组(P0.05)。A组、B组治疗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与8.16%,P0.05)。结论在常规摄食训练、功能锻炼基础上,艾灸联合冰刺激可明显促进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及吞咽功能恢复,缩短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吞咽时程及增大最大振幅,且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过电视透视检查诊断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95例,随机分成神经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45例,吞咽训练组50例。吞咽训练组仅给以单纯吞咽训练,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同时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治疗。吞咽训练每次(30~60)min,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次20min,1次/日,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4周为一个疗程。神经肌肉电刺激组与吞咽训练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标准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刺激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较吞咽训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较吞咽训练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后,两组P物质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120例早期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2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分级法测评。结果: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其FMA指数及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活动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肢体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及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NMES疗法及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观察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P<0.05),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和对照组中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NMES治疗配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提高疗效,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假性延髓麻痹的康复效果好于真性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训练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及联合治疗组(在吞咽训练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各49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且与吞咽训练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83±0.74)分比(1.41±0.63)分]降低更显著,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8.96±1.23)分比(9.86±1.04)分]提高更显著(P均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69.39%比42.6%,P=0.008)。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层咽部舌根针刺法结合颊肌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92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电刺激针刺组(在常规康复组的基础上接受颊肌电刺激联合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OIS等级显著升高,WST分级显著降低,P均=0.001;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电刺激针刺组治疗后FOIS等级[(4.41±0.47)级比(5.45±0.21)级]升高更显著,WST分级[(2.76±0.27)级比(2.02±0.23)级]降低更显著,P均=0.001。电刺激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组(95.65%比84.78%),但无显著差异,P=0.160。结论:皮层咽部舌根针刺法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摄食和饮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依时间顺序积累病例,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出院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及出院时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仅进行吞咽训练治疗患者,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生存质量更高,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初步筛查中的作用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24 h内仅做常规吞咽功能评定、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电针治疗;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入院24 h内进行VFSS进行初步筛查,针对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预见性治疗,即早期电针治疗,并采用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进行吞咽训练。结果干预组经过VFSS评估后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P0.05);采用电针加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其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组通过VFSS可较为准确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针对不同程度吞咽障碍给予预见性治疗,采用电针联合Vital 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触发吞咽反射进行吞咽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吞咽障碍不同分期不同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169例,随机分成试验组84例,对照组85例。试验组按照吞咽分期进行针刺取穴,治疗组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时间30 min/次,1次/d, 5次/w,共治疗3 w。结果 试验组标准吞咽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按照吞咽分期进行针刺取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干预时间2 w。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中文版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GU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试验组ED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改善吞咽功能,并且能够显著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吞咽动作、刺激咽部、局部按摩、冷疗、手法推拿及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治疗,藤岛一郎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训练后通过吞咽功能及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显效率94.4%,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廉泉穴、风池穴注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