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痰、瘀、毒与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有着密切关系。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气虚痰瘀;肝郁脾虚,则生痰湿,易蕴瘀毒;气血、五脏俱虚,内生毒邪,最终都会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痰瘀毒不仅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痰瘀毒三者之间也密切相关。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现代医家施以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老年痴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基于中医古籍及现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认为其病机之本为脾肾亏虚,病机之标为痰瘀互结,且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间相互兼夹、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痴呆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基于此病机特点,临证以健脾益肾、化痰祛瘀为法,拟方加减薯蓣丸治疗痴呆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法则,通过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得出虚、痰、瘀、毒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理机制,针对虚、痰、瘀、毒病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肺间质纤维化与肺痹的关系进行论述,从毒、虚两方面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认为毒损肺络、邪毒顽恶难解、痰瘀胶结、正气损耗是肺痹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关键;脏腑损伤增加毒邪化生,而毒邪内伏可进一步损伤脏腑之正气,终致毒、痰、瘀、虚互结,病势缠绵,变证丛生。因此,虚、瘀、痰、毒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膝骨性关节炎(KOA)与中医传统"膝痹"有相似之处。膝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医文献深入研究,结合历代医家对膝痹认识及治疗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中医认为KOA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痹阻、筋骨脉络结聚,造成筋络瘀滞为标。肝肾亏虚是发病基础,筋络瘀滞是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毒痰瘀虚"的用药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规律。方法收集20个省市卫生部门以及专家制定防治方案,通过药物频次统计,从卫气营血传变角度探究"毒痰瘀虚"类药物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和思路。结果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中医药防治处方中,用药多偏重于"痰"、"毒"且多归于肺、脾、胃;预防期药物兼以补虚,治疗期药物兼以化瘀。结论基于"湿、毒、瘀"的主要病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注重"化痰解毒",预防期药物着卫、气分,宜解表兼补虚,但不可过于寒凉,以防止治疗期瘀邪停聚入心肝之营血分。  相似文献   

9.
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瘀、热、毒,痰、热、毒均在虚和瘀基础上形成.正虚和邪实可以相互影响,并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可外感与内伤并重,扶正与祛邪并调.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的病机观点论治肺间质纤维化,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随着实验医学的发展,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而更多的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是有利的。针对活血化瘀法,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深化。1中医对肿瘤血瘀证的认识历代医家对肿瘤基本病机"虚、毒、瘀、痰"已经达成共识,瘀血是肿瘤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古代认为"瘀滞内结"、"离经之血"、"污秽之血"皆为瘀,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病因病机认识与治疗思路,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查阅浙派中医中几位代表性医家的书籍、文献资料,摘录整理其关于眩晕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总结归纳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的共同点及各家学术经验与特色。[结果]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眩晕多因正气亏虚,治疗应补虚为先,实脾补肾,慎用攻法。朱丹溪等医家主张因痰作眩,痰因火动,主要采用顺气治痰、兼降相火等治法。虞抟等则倡导瘀血致眩,重视活血化瘀法在眩晕中的应用,并且强调辨体论治。[结论]浙派中医辨治眩晕,病因病机立足虚、痰、瘀为核心,治疗上紧扣病因病机,攻补允当,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了重要指导,其学术思想特色值得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中医消渴病痹证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瘀血痰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皆为维系周身气血津液有序运行的微观结构,也是瘀血、痰、毒产生的关键病位,故基于中医"玄府-络脉"理论,提出玄府开阖失司、络脉瘀滞不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玄府郁闭,精微不布,化生糖毒,发为糖尿病,诸邪滋生进一步加重玄府闭塞,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发环节,日久内生毒邪、损伤络脉为其病机关键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宿病顽疾,病邪痼结难解,非一般之药可解.临证组方时借藤类风药以"开玄通络",玄府开、络脉通、瘀痹除,则诸症皆除,临床获效颇丰,为从中医微观结构层次认识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痴呆病荣气虚滞的特点包括荣气虚与荣气滞两个方面。荣气虚则五脏虚弱,脑络失养,髓减脑消;荣气滞则五脏功能失调,脑络不通,脑髓不充,最终导致神机失用。荣气虚与荣气滞互结为害,缠绵搏结,形成虚、痰、浊、瘀、滞的恶性循环,最终脑髓空虚,脑失滋养,神机失用,五神失司,灵机记性减退以至丧失而致痴呆的发生。先秦及秦汉时期,该病多描述为"善忘""言喜忘",多由五脏虚衰、髓海不足、气血逆乱及瘀血内停等导致。荣气虚滞之证正是渊薮于此,肺气虚衰,精髓疲乏,五脏生化乏源,精明之府失于濡养,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疏泄失司,气血逆乱,血蓄不行等,即为荣气虚滞之具体化表现。晋隋唐时期,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多从心论,称痴呆为多忘、善忘等,认为其多忘、善忘者与心相关。心主神志。心气虚衰,血脉不充,脑脉失养,脑髓不用,神气难以外显,日渐发展而成多忘。宋金元时期,医家们继承了前人对心主神志、心气虚易致痴呆健忘之外,创新性地提出了心脾两虚亦是健忘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比较重视老年人的食治摄养。明代医家对痴呆病机的认识是以"虚、闭、瘀"为主。至清代,医家不仅继承了明代时期的"虚、闭、瘀"理论,也观察到了"火、痰"在痴呆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痴呆的病因病机与"虚、火、痰"关系密切。明清医家提出了脑主神机记忆的理论,同时总结脑作为元神之府在"虚、闭、瘀、火"等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善忘癫狂等病证。近现代医家们对痴呆病的认识从五脏虚损、痰浊瘀血、虚实夹杂、毒损脑络等逐渐演化到荣气虚滞,为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现主要采取预防和对症治疗,不能满足患者所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各医家大同小异,主要以"虚、水、湿、浊、痰、瘀"为主。作者依据慢性心力衰竭"虚、水、湿、浊、痰、瘀"的病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肾虚邪伏的病机,加深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而为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5.
整理和归纳林毅教授临床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思路与方法。林毅教授认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痰瘀内阻,毒瘀互结。其中正气亏虚为先决条件,余毒未清是关键因素,痰瘀内阻、毒瘀互结为主要病因。针对其病机的临床治疗原则应为"时时扶正,适时祛邪,随证加减"。扶正固本重在补脾肾,养气血;适时投用祛邪之品需根据机体状况、正邪力量对比来确定;临床诊疗中应根据证候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根据其转移部位加减用药,平衡调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引发慢性肾脏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梳理古代典籍资料以及现代各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总结出“虚、痰、瘀、毒”的病机理论,即脾肾虚弱、痰瘀阻滞、毒损肾络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根据梳理得出脾肾两脏同补、化痰祛瘀并用、解毒补肾通络合法的治疗方法。掌握该病的病机及治疗方法对中医临床诊疗该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行宽认为风热毒邪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致病之因,早期主因风热夹毒,潜伏于营血,湿热蕴结致瘀,久之脏真虚衰,内犯肾脏,肾失封藏,营精暗泄,发为"溺毒",其病机与"风、热、湿、毒、瘀、虚"密切相关.治疗上早期以疏风清热,凉血泄毒为...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五脏亏虚功能减退为其本,痰浊、瘀血、内毒等邪为其标。痰瘀阻络,毒聚络病,脑髓失养为其发生发展病情演变的病理过程。治疗应紧抓疾病的病机,辨证施治,同时标本兼治,以补脏为主,补其不足,兼顾铲剔痰瘀、通畅脉络,使毒去神安。  相似文献   

20.
浅述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论与实践,审病关键在于虚、痰、瘀、毒,辨证候主要在辨虚实,论治法,主要在补虚祛邪。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但要把握住时期。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治法、中西医结合角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探讨。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