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5例与胸腔镜组51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出院时心肺功能指标、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胸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腔镜组患者MVV、FEV1高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孔胸腔镜对比传统开胸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8例70岁及以上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了三孔胸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胸腔镜下行三孔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开胸组患者行开胸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分别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7 d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后1 d出现下降,其中三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1 d两组CD4~+T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NK细胞在三孔胸腔镜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胸组术后7 d则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水平在三孔胸腔镜组术后1 d,7 d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胸组在术后;CD8~+T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出现了持续性的降低。结论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糖(Glu)、血清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NSCLC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手术,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Glu、WBC及P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GLU及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后的肺功能均有一定损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NSCLC患者的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低,对肺功能的损害亦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NSCLC患者14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1 d及术后1、3、5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83例,随机分为VATS组43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VATS肺叶切除术及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液体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VATS组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两组血清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各时间VATS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7 d VATS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VATS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ATS治疗老年NSCLC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及应激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早期肺癌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扫清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容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肺不张及胸腔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两组术后肺功能FEV1、FVC、MV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CEA、CA125、PCT、CRP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肺不张及胸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且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水平及炎症因子PCT、hs-CRP的表达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1个月心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MVV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0例和胸腔镜组56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与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相近,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与预后。方法老年NSCLC患者84例,按照患者意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施行小切口开胸术,观察组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发生转移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胸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与小切口开胸术患者相比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其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其中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心肺功能变化及维持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肺功能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12个月、18个月的DF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NSCLC患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而且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DF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Ⅰ~Ⅱ期老年NSCLC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开胸手术,研究组则接受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心肺功能、免疫细胞水平、1年无瘤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7 d,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较术前的升高程度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较术前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率(HR)较术前的升高程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搏量(SV)、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较术前的下降程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及CD4+/CD8+较术前的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1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疗效确切,患者心肺功能减损程度轻,且利于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和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术后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早期炎性反应明显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胸外科收治的208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和8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胸腔出血、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术后创伤小,肺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PCT、hs-CR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估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肺部小结节(CT上直径≤2cm)患者随机分入全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及肺叶切除术组。比较其手术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及手术短期效果。结果两组分别入组35例。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解剖性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术前下降,但解剖性肺段除组术后下降比例较小(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并发症相似,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更为好,可能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5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32例及对照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33例。结果手术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且低于观察组(P<0.05)。手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有效降低术后系统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并同时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且无转行开胸手术病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对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对于Ⅰa期肺癌、不耐受肺叶切除术、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功能较差者或预计肺叶切除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自发性气胸(SP)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S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FTS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术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MM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P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FTS理念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不同术式将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44)采用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n=43)采用传统开胸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D_4~+、CD_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5 d时CD+4水平逐渐恢复至术前,术后3d、15d时CD_4~+/CD_8~+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15d时观察组CD_4~+、CD_4~+/CD_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术后3d、15d时NK细胞水平均略低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体现出微创手术优势,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更轻,更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康复训练对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术前康复锻炼。在入院时和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康复组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P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住院天数(7.0±0.6)d,明显短于对照组(8.4±1.2)d,P0.05。结论术前康复,能增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开胸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5年生存率、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开胸手术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复发时间长于开胸手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4%,开胸手术组为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附加肺癌相关因素评分及总分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g G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5.6%(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生存期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