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符合CCMD-3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36位病人,随机将其中的1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认知行为疗法做为研究组,另18例单纯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12周,采用临床疗效评定,临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及自我评估报告评定两组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结果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增强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障碍@许又新!教授$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态,并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主要的疗愈因子。方法:ASD儿童父母32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匹配的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1周行SCL-90及特质应对方式测查,干预后实验组施行团体疗效因子问卷。结果:消极应对、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其他因子的测量效应,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5,10.00,28.3,4.21;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基线水平无差别(P0.05);组别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总分、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15.63,15.25;P0.05)。团体疗效因子相对重要性排序靠前的6个因子分别为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自我了解、信息传递、社交技能发展。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父母心理状态,团体疗效因子中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交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交焦虑障碍 (socialanxietydisor der ,SAD)又称社交恐怖症 (socialpho bia) ,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在人前表演(操作 )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 ,担心自己会面临窘境 ,且一旦暴露于这些场合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焦虑反应 ,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SAD的患病率各文献报导相差很大 ,从 3 % -13 %不等 ,这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一项研究发现 ,2 0 %的人对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过度紧张、窘迫 ,但只有 2 %症状符合SAD的诊断标准[1] 。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发现 ,SAD的终生患病率为 1…  相似文献   

7.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72例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给予米氮平药物治疗8周。研究组同时进行每周1次共8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在治疗的2,4,8周末,研究组HAMA、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为6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9.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指对社交场合或对在别人面前表演(或感觉被关注)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从而妨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辅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 对16名医学院大学生采用综合性团体干预的方法,进行了为期9周的辅导,采用自尊量表(SES)、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个人评价问卷(PE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交往焦虑量表(IAS)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辅导前后比较,SES、PEI总分明显提高,SAD总分、回避因子、焦虑因子及I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SCL-90量表的总分、因子分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团体辅导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效果。方法5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被分为认知行为组(31例)和氯硝西泮组(20例)治疗8周,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社交回避苦恼量表(SAD)进行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认知行为组疗效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8周后的SAD评分认知行为组较氯硝西泮组下降明显。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社交焦虑障碍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据美国全国共患病调查[1]发现,SAD的终身患病率在13.3%,仅次于重性抑郁和酒依赖;并且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4.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SAD分为二个亚型:(1)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涉及几乎所有的社交处境;(2)非广泛性SAD:患者的害怕只限于某一、两种特殊场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过度考前焦虑的疗效。方法在唐山市某重点高中和某普通高中心理咨询室筛查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的高三学生,应用CBT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CBT治疗4周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1.79,6.21;P<0.05);治疗8周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继续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t=1.11,7.63;P<0.01)。结论 CBT治疗过度考前焦虑起效快,疗效肯定且随着治疗的深入而递增。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干预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进行干预实验,以探索降低高一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和分析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消化内科患者胃镜检查前焦虑、检查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4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评估并对比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值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值,计算检查总配合率、不良症状总发生率值.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值、抑郁SDS评分值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总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胃镜检查前给予网络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减少由于胃镜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发生,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琼 《校园心理》2009,7(5):359-360
<正>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并可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考前紧张焦虑和慢性疼痛。对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也可作为选用的一种方法。为了便于理解该疗法的治疗方法及要点,我们报告1例社交恐怖症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尝试在团体辅导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方法对西南大学1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社交效能感团体辅导,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交往焦虑量表(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交效能感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团体辅导后,社交效能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交往焦虑得分明显降低、差异迭到极其显著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进而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人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AS、EPQ、A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要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团体正念认知治疗(MBCT)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注意维持功能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DSM-IV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的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配进入团体MBCT+常规治疗组和团体CBT+常规治疗组,两组在进行常规的门诊药物治疗外,分别给予8周的团体MBCT和团体CBT。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持续操作测验-相同配对版(CPT-IP)评估患者在基线、治疗8周后的焦虑症状与注意维持功能。结果:8周治疗结束时,两组的HAMA评分均较基线降低(均P<0.001),CPT得分均较基线提高(均P<0.05);两组间的HAMA临床有效率(87.50%vs.81.48%)、临床治愈率(71.43%vs.59.26%)、HAMA减分情况、CPT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体正念认知治疗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注意维持功能,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跨诊断取向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主要治疗性因素及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运用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34例患者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施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治疗结束时完成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和认知行为治疗反馈问卷。结果:34例患者治疗10周后SAI评分降低[(34.9±6.4)vs.(53.6±5.4),P0.01];4种诊断治疗前后S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治疗疗效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人际互动中的获取、自我了解、普遍性、信息传递、团体凝聚力、存在意识因子、情绪宣泄、希望重塑、人际互动中的付出、利他性、家庭情境重现、行为模仿。患者认为受益最多的认知行为技术依次是关于焦虑和ABC情绪理论的心理教育、社交技巧训练和放松训练。结论:跨诊断取向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同诊断的焦虑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认知行为技术中心理教育、社交技巧训练和放松训练在团体形式中运用较为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