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对顺铂(Cisplatin,CIS)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组)、100 mg/kg.d-1二氢杨梅素组(DMY组)、2 mg/kg.d-1顺铂组(CIS组)、2 mg/kg.d-1顺铂+100 mg/kg.d-1二氢杨梅素组(联合组),实验第24 d,测定小鼠体重变化、肾脏指数(KI)、尿素氮(BUN)及肌酐(CRE)水平、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K组相比,DMY组小鼠体重前期无明显差异,后期有明显下降,KI、BUN、CRE及MDA均无显著差异;CIS组及联合给药组小鼠体重及KI显著下降,BUN、CRE及MDA均显著增加。与CIS组相比,联合组小鼠体重前期无明显差异,后期显著增加,KI有一定增加,而BUN、CRE及MDA显著降低。结论在活体条件下DMY对小鼠CIS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MY增强小鼠肾脏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DM)抗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效应。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DMY、ADM单独应用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利用中效原理判定两药合用的效应,应用联合作用指数来定量DMY与ADM的联合作用。结果 DMY和ADM对MDA-MB-231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作用48h,DMY和ADM的IC50值分别为54.8μg/ml和1.3μg/ml。中效原理分析显示,当抑制效应(Fraction affected,fa)≤0.75时,两药联合应用为协同效应;在相同的抑制效应下可明显降低DMY和ADM单用时的使用剂量。结论 DMY可以增加MDA-MB-231对ADM的敏感性,降低其有效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顺铂抗卵巢癌效应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MTT法检测阿司匹林+顺铂与单纯顺铂或阿司匹林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不同组别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MRP、GSTπ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单纯阿司匹林和顺铂对COC1/DDP细胞生长的影响较弱(P〉0.05),阿司匹林+顺铂显著抑制COC1/DDP细胞生长(P〈0.05)。P—gp在COC1/DDP细胞系呈低表达状态,MRP、GSTπ表达率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司匹林+顺铂组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增强顺铂的抗卵巢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核因子NF—κB的表达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瘦素(leptin)突变型ob/ob肥胖小鼠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36只雄性ob/ob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b/ob组、DHM 50 mg/kg干预组(ob/ob+ DHM 50 mg/kg)、DHM 100 mg/kg干预组(ob/ob+ DHM 100 mg/kg),每组12只,干预16周;10只C57 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T).检测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的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or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 α)和蛋白水解酶剪切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ibrone-ctin type Ⅲ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FNDC5的表达.结果 与WT组相比,ob/ob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明显受损(P<0.05);ob/ob组舒张期左室内径(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IDd)、收缩期左室内径(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IDs)、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的比值(E/A)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但短轴缩短分数(fraction of shortening,FS)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未发现明显的心肌细胞肥大及胶原沉积;心肌组织PGC-1α和FNDC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DHM干预16周后,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受损、FS和EF的降低、PGC-1α和FNDC5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结论 DHM改善ob/ob小鼠心脏功能与PGC-1 α/FNDC5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杨梅素抗肝肿瘤细胞HepG2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杨梅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甲基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株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HepG2细胞株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应用形态学观察、HE染色和AnnexinV—PI流式检测,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并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最后对杨梅素对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p34^mk-2、CyclinB1、Bcl-2和PAR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杨梅素对HepG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细胞G2/M期阻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Bliss法测定杨梅素对HepG2细胞的IC如值为(32.18±2.31)μmol/L,30、50μmol.L杨梅素对GJM期细胞比率分别为(41.32±0.90)%和(80.0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4^ok-2之蛋白的表达量未见变化,而CyclinB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上升,Bcl-2蛋白的表达量锐减,并诱导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底物PARP蛋白(113kD)水解为89kD的特异性水解产物。结论杨梅素通过激活Caspase家族蛋白实现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海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4)
目的观察川楝素对顺铂抗肺癌活性的协同效应并研究其机制。方法人肺癌细胞系A549分为对照组、川楝素组、顺铂组、川楝素+顺铂组及川楝素+顺铂+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质粒组。MTT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活力抑制率;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凋亡;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XIAP表达水平及其与半胱天冬酶-9(Caspase-9)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A549细胞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果川楝素+顺铂组A549细胞活力抑制率[(66.8±5.9)%]显著高于顺铂单治疗组[(15.2±1.2)%,P0.05]和川楝素+顺铂+XIAP质粒组[(20.4±1.8)%,P0.05];川楝素+顺铂组A549细胞凋亡率[(34.5±2.6)%]显著高于顺铂单治疗组[(9.7±0.8)%,P0.05]和川楝素+顺铂+XIAP质粒组[(13.3±1.2)%,P0.05];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川楝素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XIAP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9和Caspase-3的相互作用,川楝素促进顺铂对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结论川楝素通过下调XIAP表达增强顺铂抗肺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桔梗皂苷D对阿霉素体外抗肝癌活性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PLC细胞按5×103/孔接种在96孔板上,分为对照组、桔梗皂苷D组、阿霉素组、阿霉素+桔梗皂苷D组、阿霉素+桔梗皂苷D+NAC组和阿霉素+桔梗皂苷D+ASK1小干扰RNA组。各组细胞处理完毕后,采用MT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系PLC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LC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簇(ROS)的产生;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LC细胞ASK1及JNK磷酸化水平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化水平。结果桔梗皂苷D联合阿霉素对PLC细胞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细胞活力抑制率:(61.5±5.1)%比(15.2±1.4)%,P0.05;凋亡诱导率:(36.8±2.9)%比(7.6±0.6)%,P0.05]。桔梗皂苷D处理不影响PLC细胞内ROS水平,但桔梗皂苷D联合阿霉素处理组ASK1及JNK磷酸化水平及Caspase-3活化水平均显著高于阿霉素组。阿霉素+桔梗皂苷D+NAC组、阿霉素+桔梗皂苷D+ASK1小干扰RNA组PLC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低于桔梗皂苷D联合阿霉素组[细胞活力抑制率:(25.8±2.0)%、(19.7±1.6)%比(61.5±5.1)%,P均0.05;凋亡诱导率:(12.4±1.1)%、(10.8±0.9)%比(36.8±2.9)%,P均0.05]。结论桔梗皂苷D可能通过上调ASK1表达增强阿霉素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药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二萜醌(diterpenoid tanshinones,DT)抗肺癌进行研究,验证DT的抗肺癌效能以及其对顺铂的增效作用,并探寻DT抗肺癌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A549肺癌BALB/c-nu裸鼠模型56只,根据腹腔注射及灌胃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T低剂量组、DT中剂量组、DT高剂量组、顺铂+DT高剂量组,测量并记录各组肿瘤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CDKN1B)、Bcl-2关联X(Bcl-2 associated X,Bax)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分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c acid receptor-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C-CIK细胞和不同浓度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DC细胞和CIK细胞共同培养得到的DC-CIK细胞与顺铂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共同培养12h、24 h和48 h,MTT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对比DC-CIK细胞和顺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与DC-CIK细胞共培养12 h、24 h与48 h,MCF-7细胞均出现一定的凋亡,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5×106个DC-CIK细胞共培养12h与40 ng/mL顺铂对其作用12 h的抑制效果相同,共培养24 h与5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共培养48 h与6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结论该研究为DC-CIK法治疗乳腺癌作出了实验室基础性研究,为临床DC-CIK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顺铂脂质体和顺铂纳米粒细胞转运和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探讨载体种类对药物传递的影响.方法:制备得到粒径、电位、载药量、释放曲线相近的顺铂脂质体和明胶纳米粒,考察二者在A549细胞中的细胞摄取和消除动力学情况,通过内吞抑制剂研究颗粒入胞途径.利用MTT试验评价纳米载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两种载体主要通过clathrin介导的内吞途径和大胞饮入胞,顺铂纳米粒摄取水平显著高于脂质体.而后者的胞内滞留能力远高于前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纳米粒组的3倍,曲线下面积(AUC)约为纳米粒2倍.MTF结果表明,顺铂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远高于明胶纳米粒,IC50分别为(2.94 +0.21、20.70±1.05) μg/ml.结论:制剂参数相近的两种纳米粒在细胞摄取、消除的药物传递过程中有较大的区别,引起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差异.与纳米粒相比,脂质体是更适合顺铂发挥疗效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干细胞培养液,顺铂组细胞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 mg•L-1顺铂作用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SHG-44神经球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2组SHG-44神经球分泌Bax、Bcl-2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L-1 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24、48和72 h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倒置显微镜下,顺铂组神经球数量明显减少,并可见到明显的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10 mg•L-1 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72 h,培养上清中Bax和Bcl-2分泌量均降低,caspase-3分泌量增加,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顺铂可以明显地抑制SHG-44神经球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Bcl-2比值,使促凋亡因素占优势,从而使神经球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对食管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9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组织中GLUT1的表达;以EC109细胞株为亲本细胞,采用顺铂间歇冲击的方法构建顺铂耐药EC109/CDDP细胞株;CCK-8试剂盒测定E...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5):373-378
目的探讨顺铂与卡铂对骨肉瘤细胞(MG-63)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骨肉瘤细胞混悬液与不同浓度顺铂和卡铂分别作用24、48、72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噻唑蓝法测定每孔的吸光度值,制作生长曲线,并求出顺铂和卡铂的半抑制浓度(IC_(50))。用IC_(50)顺铂、卡铂作用于骨肉瘤细胞24、48、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相同浓度顺铂和卡铂作用的骨肉瘤细胞死亡数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顺铂和卡铂对骨肉瘤细胞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细胞的生长均起到抑制作用,相同时间内,药物浓度越高,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骨肉瘤细胞与IC_(50)顺铂和卡铂作用24、48、72 h后,在细胞各期均未见明显凋亡峰,但随着时间增加,G_1、S、G_2期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顺铂和卡铂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和卡铂组PCNA表达下降,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略减少。结论顺铂和卡铂对肿瘤细胞生长各期均有抑制作用,对于骨肉瘤细胞来说,卡铂的浓度约需25倍于顺铂才能产生相似的生长抑制效应。顺铂、卡铂与骨肉瘤细胞作用后存在凋亡现象,但是未能形成凋亡峰,这可能与铂类化合物能够对处于任何生长周期的细胞均能产生杀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DHA)联合顺铂(CDD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DHA组、CDDP组和DHA+DDP联用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及凋亡的百分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Cyclin D1、P21、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HA和CDDP都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DHA+CDDP组抑制强度明显高于单一药物处理组,二者具有协同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DHA和CDDP均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DHA+CDDP作用组停滞在G1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独DHA或CDDP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HA或CDDP处理组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21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DHA+CDDP组细胞Cyclin D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单用组(P <0.05);P21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用组(P<0.01).结论 DHA与CDDP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和上调P21、Caspase-3基因表达,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顺铂抗宫颈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黄芩素组、顺铂组、顺铂+黄芩素组和顺铂+黄芩素+长寿因子1(SIRT1)质粒组。各组细胞处理完毕后,噻唑蓝(MTT)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la细胞中SIRT1、p53、乙酰化p53、p53上调凋亡调节因子(Puma)的表达水平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顺铂+黄芩素组对Hela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均显著高于顺铂组[(66.3±5.7)%比(18.1±1.4)%,(38.4±3.2)%比(10.4±0.9)%,P均0.05]。顺铂+黄芩素组SIR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顺铂组,同时顺铂+黄芩素组p53乙酰化水平和表达水平、Puma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化水平均显著高于顺铂组。顺铂+黄芩素+SIRT1质粒组Hela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诱导率显著低于顺铂+黄芩素组[(25.7±2.1)%比(66.3±5.7)%,(14.5±1.1)%比(38.4±3.2)%,P均0.05]。结论黄芩素通过SIRT1/p53途径增强顺铂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顺铂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设空白组、对照组、给药组A、给药组B、给药组C、给药组D、给药E组.给药A、B、C、D、E组分别加入稀释后的二甲双胍(1、2.5、5、10、15mmol/L)和顺铂(5、12.5、25、50、75μmol/L)混合物,室温处理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