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性内脏型肥胖与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女性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617名女性为调查对象,按照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大小,分为内脏脂肪正常组(VFA90 cm2,1 011例)和内脏脂肪肥胖组(VFA≥90 cm2,606例)。对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查和膳食调查,并采用体脂仪测定VFA。应用SPSS 19.0软件及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协方差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VFA与PUF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内脏脂肪肥胖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血糖(FPG)均高于内脏脂肪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内脏脂肪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BMI、TG、TC、LDL-C和FPG与VF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9、0.792、0.401、0.300、0.325和0.262,P0.01),HDL-C与VFA呈负相关(r=-0.210,P0.01)。随着VFA的升高,膳食n-3 PUFAs的摄入量逐渐减少,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步入法调整年龄、BMI、能量、膳食纤维、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体力活动和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最高摄入水平的n-3 PUFAs(OR=0.67,95%CI:0.45~0.98)和n-6 PUFAs(OR=0.65,95%CI:0.44~0.97)是女性内脏型肥胖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n-6/n-3比例与女性内脏型肥胖相关。结论在女性人群中膳食低n-3、n-6 PUFAs摄入水平容易导致体内内脏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津市体检人群基线尿酸(UA)水平与2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为探讨MS组分的构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历史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和2013年均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3 825人的体检结果,包括体格检查(体重和血压)、生化指标测定结果(UA、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及用药史等。分析基线(2011年)UA水平与2013年发生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并运用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切点值。结果基线无MS的1 566人中2年内有141人新发生MS,累计发病率为9.0%,其中男性为12.0%,女性为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基线UA水平与2013年随访时TG水平和BMI的相关程度最高(男性r值分别为0.209和0.243,女性r值分别为0.307和0.353),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UA水平的升高,2013年男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同时,女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MS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UA是肥胖(男性:OR=2.06,95%CI:1.37~3.08;女性:OR=2.55,95%CI:1.56~5.63)、高甘油三酯血症(男性:OR=2.63,95%CI:1.66~4.15;女性OR=3.91,95%CI:1.36~11.30)及女性MS(OR=2.01,95%CI:1.32~3.68)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女性中,ROC曲线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最佳切点值为285.15μmol/L。结论在天津市体检人群中,基线UA水平与2年后MS的发生及其组分异常密切相关,并且基线UA是女性发生MS的独立预测因子,建议把UA作为女性MS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城镇居民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疾病的流行现状.方法 对在锡林郭勒盟医院体检的20岁以上城镇居民1 06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MS定义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锡林浩特市城镇居民MS粗患病率为29.2%,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0%,男性高于女性(P<0.05),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9.5%,53.1%,23.8%,38.8%,0.2%.除低HDL-C血症外,MS各组分的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2)男性MS及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TG血症患病率30~50岁组均处于较高水平,60岁以后有所下降.女性MS及其各组分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后增加明显.(3)蒙古族MS患病率高于汉族.(4)77.7%的个体具有1种及以上的MS组分疾病,完全正常的个体仅占22.3%.(5)MS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 高TG血症,占MS总患病率的46.6%.结论 锡林浩特市城镇居民MS及其各组分疾病的患病情况严重.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控制MS流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女性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构成,为慢性病防控人员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0—12月在河北省13个监测点抽取3 751名≥18岁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Amos 21.0构建MS的4种因子模型,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绝经前、后2组成年女性人群进行拟合评价,得出适合2组人群的危险因素模式。结果河北省绝经后成年女性年龄、腰围、体质指数、腰高比、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G/HDL-C均较绝经前成年女性升高,身高较绝经前成年女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河北省成年女性MS患病率为26.55%,绝经前患病率为17.63%,绝经后患病率为45.53%,绝经后成年女性MS患病率高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26,P 0.00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2与绝经前成年女性适配程度较好[χ2=11.271, P=0.004,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01,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49,适配度指数(GFI)=0.997,Akaike讯息效标(AIC)=27.271,Bayes讯息效标(BIC)=71.106,AIC指标调整值(CAIC)=79.106,期望跨效度指数(ECVI)=0.015,90%CI ECVI=0.011~0.024],模型1与绝经后成年女性适配程度较好(χ2=4.312,P=0.116,RMR=0.043,RMSEA=0.024,GFI=0.999,AIC=20.312,BIC=65.038,CAIC=73.038,ECVI=0.010,90%CI ECVI=0.009~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高比、TG、FPG、收缩压4个因素的单因子模型为绝经前成年女性危险因素的主要构成,其中TG因素负荷量为0.62( 0.50),能解释模型的主要特征;腰围、TG/HDL-C、FPG和MAP 4个因素的单因子模型为绝经后成年女性危险因素的主要构成,其中腰围因素负荷量为0.56( 0.50),能解释模型的主要特征。结论河北省绝经后成年女性MS患病率较高,且绝经前、后2组成年女性人群适用于不同因子构成的单因素模型,应根据2个人群MS患病的不同特征及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成年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探讨脂肪肝(FE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成人1 113人进行现况调查、体检、生化检验、肝胆脾实时B超检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代谢指标异常的阳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2005年修订版(ATPIII2005).结果 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为17.1%,9.0%,经年龄标准化后男性为20.5%,9.97%;女性为9.7%,8.54%;腰围(W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异常的阳性率FLD组明显高于非FLD且(P<0.01),OR值为2.80~19.5,前3位分别为BMI、WC、TG;以MS的5指标异常的阳性项数为聚集标志,≥1、≥2、≥3项情况下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度(OR值)分别为9.56,17.67,41.13;WC、FPG、TG、HDL-C、SBP、DBP异常的阳性率及FLD的检出率MS组明显高于非MS组(P<0.01),OR值为3.00~30.7,TG、WC、FPG位列前3位,FLD的OR值为10.7.结论 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关键,危险因素聚集越多脂肪肝发病率越高;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往往伴有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状及相关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3-5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温州市瓯海区12个街道3 905名18岁及以上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瓯海区居民MS患病率为23.46%,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2.71%,高血压患病率为37.87%,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为17.77%,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11.11%,肥胖患病率为8.07%,随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MS、高血压和T2DM的患病率均呈升高趋势,女性增加更为迅速,女性血脂异常、HUA、肥胖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趋势明显,男性血脂异常、HUA、肥胖患病率随年龄上升不明显。18~45岁组中,男性MS、高血压、T2DM、血脂异常、HUA和肥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16名MS患者中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4种组分患病率分别为67.58%、57.10%、82.97%和54.37%。全人群MS组HDL-C水平低于非MS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均高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瓯海区居民MS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较高,MS及相关慢性病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以175例NAFLD患者为病例组,54名非脂肪性肝病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结果 病例组WI、SBP、TG、FBG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t=3.790,3.688,2.825,3.251,3.429,2.635,均P<0.01);HDL-C低于对照组(t=2.849,P<0.01);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血糖及MS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分别X2=29.02,8.64,11.37,6.51,11.72,9.65,均P<0.01),合并MS组分≥3项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X2=6.15,P<0.05),合并MS组分≤1项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X2=26.29,P<0.01).结论 NAFLD是MS的组成成分之一,NAFLD可用于预测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1017例男性体检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5组(MS0,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S0~4组间UA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UA与年龄、BMI、TG、TC、Cr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成人体重指数和总体脂肪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成人体重指数(BMI)、总体脂肪率及分布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年度查体的302例健康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测定体重(BW)、总体脂肪(TBF)、腹部脂肪(AF)、内脏脂肪(VF)、内脏脂肪面积(VFA)和腰臀围比值(WHR),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BMI、TBF及分布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结果男性BMI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WHR异常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表现为TBF%显著增高(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TBF、WHR、AF、VF、VFA、CHO、TG和LDL-C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血脂正常组,女性BMI和TBF与CHO、TG和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血脂异常组,男性和女性均表现为BMI和TBF与TG呈正相关(P<0.05),男性BMI和TBF与TG和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肥胖/超重和体脂总量超标可增加成年男性和女性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性,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9 561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体重、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血肌酐(SCr)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SUA与MS及其组分的相互关系。结果体检人群中HUA的总检出率为15.68%,男性为19.97%,女性为7.65%。高尿酸血症组(HUA组,1 499例)SBP、DBP、FPG、TC、TG、LDL-C、SCr水平及BMI均明显高于SUA正常组(NUA组,8 062例),年龄、HDL-C及GFR水平明显低于NUA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SBP、DBP、BMI、FPG、TG、TC、LDL-C和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4、0.263、0.386、0.110、0.405、0.143、0.160和0.395),与HDL-C、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1和-0.1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及男性均可使HUA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961、2.484、2.184,P0.01);HUA亦是MS的危险因素(OR=1.792,95%CI:1.541~2.085)。结论体检人群中HUA检出率高,且SUA水平与MS各组分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S筛查及风险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肥胖指标诊断及其切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各种肥胖指标诊断代谢综合征(MS)的效果,确定最佳切点.方法 对辽宁省沈阳市某高校1 907名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人体测量、检测生理及血液指标;MS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IDF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标准(CDS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筛选腰围、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SR)、腰臀比(WHR)中诊断MS效果最好的肥胖指标,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切点.结果 WSR最佳切点为男性53,女性为51;IDF标准下,腰围最佳切点男性为90 cm,女性为80 cm;CDS标准下,BMI最佳切点男性为24.6,女性为25.6;WSR在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MS的效果显著优于BMI(均P<0.05);WSR最佳切点以上者与正常者比较,MS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度明显升高(P<O.05).将WSR控制在切点以下,可能防止人群中41.3%-44.6%的MS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SR是诊断MS最简单有效的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尿酸(SUA)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中的表现和差异,探讨SUA与超重、糖脂代谢紊乱等MS成分的关系.方法 抽取1650例健康体检资料,进行SUA与MS各项指标患病率统计,SUA与MS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随年龄增高,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均升高.<60岁HUA男性高于女性(P<0.05),>60岁HUA没有性别差异(P>0.05),而40~60岁女性HUA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2)与正常血尿酸相比,HUA患者的BMI、SBP、TG、FPG与低HDL-C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的指标变化幅度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MSO相比,MS1、MS2、MS3者HUA的发生率有随着代谢紊乱组分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5),男女性在不同代谢组分中HU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相关分析表明,BMI、TG、SBP、FPG以及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对HUA影响较大(P<0.05,OR>1).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年农村居民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关系,为MS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9月山东省自然人群队列中济南市平阴县39个村3 997名握力指标和MS相关指标信息完整的18~80岁成年居民相关数据,分析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MS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平阴县成年农村居民的MS患病率为18.71%,其中男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15%,女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97%。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8.53±8.32)kg]高于非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6.67±9.16)kg],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4.28±5.38)kg]低于非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5.07±5.40)kg](均P 0.01);MS组总体、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分别为(40.66±11.21)、(50.39±10.86)和(36.45±8.40),均低于非MS组的(46.30±12.36)、(55.74±12.96)和(41.99±9.30)(均P 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绝对握力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和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均P 0.001),与收缩压(SB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均P 0.05),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20,P 0.001),与BMI、SBP、TG和空腹血糖(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女性居民绝对握力与BMI呈正相关(r=0.13,P 0.001),与SBP、HDL-C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1),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15,P 0.001),与BMI、SBP、DBP、TG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绝对握力的增加,男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血脂紊乱患病率均随之上升,高血压患病率随之下降(均P 0.05);女性居民超重和/或肥胖患病率随之上升,MS、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1);随着握力体重指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居民绝对握力最高四分位数组患超重和/或肥胖的风险分别为绝对握力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34和1.90倍(均P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组患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风险分别为握力体重指数最低四分位数组的0.16和0.19倍、0.12和0.09倍、0.51和0.42倍、0.25和0.48倍、0.36和0.55倍(均P 0.001)。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发生风险均呈负相关,可作为MS的筛查指标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肥胖指标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测量辽宁、河南、湖南三省1022名18~69岁成年居民的身体数据,描述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体脂率(BF%)判定的超重/肥胖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体测指标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能力。结果各项身体测量指标的比较中,男性WC显著高于女性[(86.1±10.2)vs.(80.7±9.9),P0.001],腿围(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5±5.3)vs.(51.7±4.5)],而腿围身高比(THtR)男性低于女性[(0.31±0.03)vs.(0.33±0.03),P0.001]。根据各肥胖指标判定我国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WHtR(58.7%)WHR(50.4%)BMI(49.1%)BF%(35.7%)WC(35.3%),其中BMI的肥胖检出率为13.2%,大幅低于其他指标。以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男、女性WHt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最高,切点值分别为0.53和0.56;以高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男、女性WHR的AUC均最大且在男性中为唯一有意义的指标;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MI、WC、WHtR、WHR、BF%的预测效果相当;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因变量,结果显示ThC和THtR的预测效果优于BMI、WC、WHR等常用指标,尤其在男性居民中差异更加显著,得到男、女性ThC的切点值分别为52.50和55.40,THtR的切点值分别为0.31和0.35。结论男性脂肪更易囤积于腹部,女性脂肪易于在腿部蓄积;WHtR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肥胖指标,在预测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中切点值较稳定且性别差异小,适宜切点值在0.51~0.54之间;血脂异常的不同临床分类与肥胖指标间的关系不尽相同:WHR在预测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中效果最好,ThC和THtR在预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风险中效果优于BMI、WC等常用指标,在男性居民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C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在低HDL-C血症的作用。方法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方法,从5692名成年哈萨克族人中随机选取204例低HDL-C血症患者和207例对照者,用SNap Shot技术检测ABCA1基因rs2515602、rs2275542、rs2230806、rs1800976、rs4149313位点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位点与肥胖的交互作用与低HDL-C血症的关系。结果 (1)病例组和对照组rs2515602、rs2230806和rs414931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P<0.05)。(2)rs2515602、rs2230806、rs4149313位点变异和肥胖与低HDL-C血症有关(P<0.05)。(3)rs2515602、rs2230806、rs4149313位点变异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增加机体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4)rs2515602位点,TT基因型较CC/CT基因型HDL-C水平高(P<0.05)。rs2230806位点,GG基因型较AA/AG基因型HDL-C水平较高(P<0.05)。rs4149313位点,AA基因型较AG/GG基因型TC水平高,AA基因型较GG基因型LDL-C水平高,GG基因型HDL-C水平高于AA/AG基因型(P<0.05)。结论 ABCA1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交互作用与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相关;ABCA1基因rs2515602、rs2230806和rs4149313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BC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在低HDL-C血症的作用。方法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方法,从5692名成年哈萨克族人中随机选取204例低HDL-C血症患者和207例对照者,用SNap Shot技术检测ABCA1基因rs2515602、rs2275542、rs2230806、rs1800976、rs4149313位点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位点与肥胖的交互作用与低HDL-C血症的关系。结果 (1)病例组和对照组rs2515602、rs2230806和rs414931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P0.05)。(2)rs2515602、rs2230806、rs4149313位点变异和肥胖与低HDL-C血症有关(P0.05)。(3)rs2515602、rs2230806、rs4149313位点变异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增加机体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4)rs2515602位点,TT基因型较CC/CT基因型HDL-C水平高(P0.05)。rs2230806位点,GG基因型较AA/AG基因型HDL-C水平较高(P0.05)。rs4149313位点,AA基因型较AG/GG基因型TC水平高,AA基因型较GG基因型LDL-C水平高,GG基因型HDL-C水平高于AA/AG基因型(P0.05)。结论 ABCA1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的交互作用与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相关;ABCA1基因rs2515602、rs2230806和rs4149313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哈萨克族受检人群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哈萨克族受检人群进行抽样检查,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化学修饰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直接一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哈萨克族受检人群的代谢指标检测,除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男性低于女性外,其他指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增加。肥胖情况下男性和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是47.5%和23.3%,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肥胖人群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4.854倍和16.739倍。结论哈萨克族受检人群MS及其代谢组分表现出性别差异和特点,肥胖情况下患病风险急剧增加。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减少体重,控制代谢性紊乱以及由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农民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情况,分析M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太仆寺旗366名农民(≥20岁)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MS的粗患病率为17.5%,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5%。高血压、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胆固醇(HDL-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高血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26.7%、22.7%、21.8%、13.9%和7.3%。青壮年男性(年龄≤50岁)的MS患病率(28.3%)高于中老年男性(12.5%,P<0.05)。MS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占MS总数的26.6%。饮食口味偏咸是MS的危险因素,男性、女性的OR值分别为14.27和22.76;男性MS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OR值分别为3.11、3.00和2.48;女性MS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高血脂家族史和年龄大于50岁,OR值分别为13.96和3.28;青壮年M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饮食口味偏咸(OR=15.11)和糖尿病家族史(OR=8.95)。结论太仆寺旗农民的MS患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血红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北省某矿业集团在岗职业健康检查人群为研究对象。按血红蛋白(Hb)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以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其Hb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煤矿工人MS患病率17.73%,MS组Hb[(150.26±11.12)g/L],显著高于非MS组Hb[(144.64±12.3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Hb的水平与年龄、SBP、DBP、TC、TG、HDL-C、FPG、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最低四分位组到最高四分位组,随着Hb水平的上升,SBP、DBP、TC、TG、FPG、BMI各指标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通过Pearson分析,研究对象的Hb与TG、TC、FPG、SBP、DBP、BMI等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9、0.165、0.144、0.237、0.218、0.12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值为-0.17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Hb的升高与MS发病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β=0.123、0.185、0.122、0.130、-0.204、0.104)。结论煤矿工人Hb与MS及血压、血脂、血糖、BMI存在相关性,可为该人群MS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聚集特征,探索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收集的2批样本,为北京市835名14,15岁超重肥胖儿童,其中样本1有93人(超重62人,肥胖31人)、样本2有742人(超重371人,肥胖371人).先对样本1中超重和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血压)进行因子分析,后对样本2进行因子分析用以验证和确认分析结果.结果 超重儿童MS组分共提取4个因子,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血压因子(SBP,DBP)、肥胖因子(WC,BMI)和糖代谢因子(FPG,HDL-C),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44%;肥胖儿章MS组分共提取3个因子,肥胖-血压因子(WC.BMI,SBP,DBP)、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和糖代谢因子(FPG),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9.84%.结论 儿童M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单独解释MS的全部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