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蛉为黑热病的传抪媒介,黑热病能否根除,除与传染原是否存在有密切关系外,白蛉的有无也具有重要意义。1977年太原全国黑热病防治科研坐谈会拟定的根除黑热病暂行标准中指出:“在平原地区的居民点及其附近,查不到媒介白蛉;在山丘地区,一九七五年以后病村及其附近,在白蛉季节高峰时,平均每人每小时捕蛉数不超过五只。”我省于一九五一~一九五七年曾进行了蛉种分布与生态观察证明有中华白蛉、苎古白蛉、江苏白蛉、鳞啄白蛉、许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黑热病疫点媒介白蛉情况,为有效预防黑热病的发生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6-10月在林州市的2个疫点采用诱蚊灯法、吸蚊管和捕蛉器等方法进行白蛉监测,每月2次,并对捕捉到的白蛉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白蛉217只,经鉴定全部是中华白蛉,其中6月、8月、9月分别捕获到白蛉2、214、1只,其余月份均未捕获。结论黑热病媒介白蛉在疫点村广泛存在,对该地区的白蛉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1.在北京调查鳞喙白蛉占46.7%,中华白蛉占44.3%,许氏白蛉和蒙古白蛉较少。室内24小时观察白蛉在23时密度最高。观察到黑热病媒介中华白蛉的栖息性从家栖迁到野栖和半家栖,其白蛉季节为4个半月,高峰季节在六月中旬。北京平原地区白蛉基本消灭,而在山区、半山区白岭密度可高达230只/人工小时。
2.试验后证实了马拉硫磷及杀螟松灭白蛉效果好,持久效长,既经济又减少药物的用量。三年来在密云六个公社推广使用此两种药后,为国家节约了药费,降低了白蛉密度,并继续控制了黑热病新病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本底情况,为快速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蠓科3属11种:库蠓属6种,细蠓属2种,蠛蠓属3种;虻科5属57种:斑虻属7种,黄虻属3种,麻虻属5种,瘤虻属18种,虻属24种;白蛉2属5种;白蛉属2种,司蛉属3种。结论初步掌握了陇南地震灾区重要吸血昆虫的本底情况,给蠓、虻和白蛉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蚊虫中存在许多由形态相似的隐种组成的种团或复合体,沿用传统的方法对其分类和鉴别较为困难,因此,寻找合适的特征和方法成为新世纪蚊虫分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子鉴别是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以遗传的本质DNA为依据来阐明物种间的差别,从分子水平上鉴别物种,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在蚊虫分类中广为应用。而应用分子标志研究群体遗传结构是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公认mtDNA部分基因序列和微卫星DNA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作者冷延家教授(Leng Y.J.)与D.J.Lewis博士报告了1982年8月在筠连县巡司乡大硝洞(104°35′E,28°06′N,海拔490米)和云胜乡猴子洞、燕子洞(104°31′,28°01′N,海拔690~895米),采用夜间灯诱的方法捕获白蛉,经分类鉴定标本后发现9种白蛉,其中筠连秦蛉(Chinius Junlianensis SP.n.)和云胜白蛉(P.Yunshengensis SP.n.)为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基因分析,建立江苏口岸常见鼠形动物Cytb基因数据库和进化树,为口岸常见鼠形动物进行分子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扩增、构建质粒载体、测序等方法,建立江苏口岸常见鼠形动物Cytb基因数据库。结果获得了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大麝鼩等5种鼠形动物全长Cytb基因,并建立了5种鼠形动物Cytb基因进化树。结论建立了江苏口岸常见鼠形动物Cytb基因数据库和进化树,为实现部分鼠形动物的分类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对从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疑似鼠样本进行鉴定种类。方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对目的片段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同源性比对。从Genbank获取宁波口岸常见8个鼠种24个样本的Cytb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样本DXR1110与小家鼠同源性最高,DXR1203与褐家鼠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鼠种间形成独立分支。结论Cytb基因分析是进行鼠种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线粒体Cytb基因部分序列,对从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疑似鼠样本进行鉴定种类。方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对目的片段测序,通过blast比对进行同源性比对。从Genbank获取宁波口岸常见8个鼠种24个样本的Cytb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5.0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样本DXR1110与小家鼠同源性最高,DXR1203与褐家鼠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鼠种间形成独立分支。结论Cytb基因分析是进行鼠种鉴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室内15种常见蜚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为建立蜚蠊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检索我国室内常见蜚蠊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和MEGA 6.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探讨种间差异和遗传关系,利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我国室内常见15种蜚蠊种平均进化分歧数为0.166,种间差异较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属蜚蠊COⅠ分子标记分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基本一致,且可信度均91。结论基于658 bp COⅠ基因序列,可对我国室内部分蜚蠊进行种下水平的分类鉴定,而该基因对于属或科以上水平的区分及少数近缘种的鉴定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茂县黑热病流行动态和防治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医疗机构患者病历资料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核实后进行资料处理;了解疫区各乡镇防治措施实施情况。采用诊治患者、犬只管理、防蛉灭蛉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结果 1990-2010年全县共发病58例,2005年以来发病呈逐年上升和扩散态势,病例主要以紧邻重疫区黑水县的雅都乡居多,占病例数的39.66%;患者以男性为主,10岁以下儿童病例占患者数的58.62%;2~5月发病占全年的51.72%;病程在6个月内的占84.48%。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家犬,阳性率为8.00%;媒介中华白蛉为优势蛉种,密度高峰在8月中、下旬。结论家犬是茂县黑热病的保虫宿主,作好犬只管理,灭犬降低家犬密度、查杀感染犬或病犬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减少白蛉与人和犬的接触机会,是切断黑热病传播环节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加大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剂量和改进给药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兰州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鼠类的组成,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种进行鉴定。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采用笼夜法采集鼠类,提取鼠肾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在DNA条形码专用数据库BOLD中进行比对,确定鼠种。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进化树。对于形态学和COⅠ基因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通过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18份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COⅠ基因片段,115份样本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3份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有差异,经Cytb基因序列比对及形态学反复鉴定,确定初步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误,采用分子鉴定结果。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鼠类进行有效鉴定,是对形态学鉴定的有力补充,为口岸病媒生物的快速识别和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夏部分地区蚊虫种类组成和不同蚊种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特征和蚊虫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对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青铜峡市的三带喙库蚊、里海伊蚊、淡色库蚊和八代按蚊4种蚊种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在Gen Bank中对所测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基因特征、颠换率、遗传距离,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本研究中相似性比对结果,其他蚊虫分别与其同种蚊虫的相似性均达到94%~99%,COI基因序列扩增长度为417 bp左右,GC含量为29.4%~31.5%,种间颠换率为5.80%~13.81%,种间遗传距离为0.121~0.160。结论 COI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可作为不同蚊种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鉴定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鼠类调查中新发现的鼠类。方法将新发现的6只鼠类,采集肝脏组织,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COⅠ和Cytb基因并测序;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分析鉴定鼠种。结果 6个样本成功扩增出COⅠ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样本序列与索氏仓鼠同源性最高,均大于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索氏仓鼠聚在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样本为索氏仓鼠。结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口岸鼠类调查中新发现的鼠种为索氏仓鼠(Cricetulus sokolovi),是甘肃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9年确诊的86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报告时间、地区分布、临床表现等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2009年9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例迅速攀升,10月底~11月份初达到新的高峰,报告的861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54,年龄中位数为15岁;学生占82.58;病例主要集中在海口市(475例,占55.17),其次为三亚市(138例,占16.03)、文昌市(78例,占9.06);重症9例,占1.05;有个案资料的171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发热(91.81)、咳嗽(80.70)、咽痛(57.89)、头痛(30.99)等症状为主。[结论]海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经历了2个高峰,学生是主要的感染人群,病例以轻症为主,重症病例发生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建立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l对扩增COI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等常见11种成蚊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依据COI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1种蚊虫的COI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650 bp左右,A+T含量为66.51%~69.97%。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8%~100.0%;不同蚊种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7.7%~91.8%。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从种的水平上看,白纹伊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等上述所有蚊种均聚集成簇,即同种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在属的水平上,库蚊属、阿蚊属、伊蚊属等均聚集成簇,形成各自的单独一支;各属间,阿蚊属与伊蚊属先聚类,再分别与库蚊属、曼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属与上述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本次研究中的COI基因差异可作为国境口岸常见11种蚊虫分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为口岸常见蚊种的分子鉴定提供帮助,也可为口岸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地区重要媒介生物的本底,笔者于2001~2002年对该地区的重要医学昆虫进行了调查。1 调查方法 采用人帐诱法和网捕法,自6:00开始至20:00结束,每小时人帐诱15min,辅助网捕5min,采集的各类标本分别整理、归类、计数、编号,蚊、虻和白蛉制作针插标本,蠓类制作玻片标本,然后进行形态分类研究。2 结果 对天水北道地区捕获的蚊、蠓、虻和白蛉种群经整理鉴定,蚊科有4属14种,即按蚊属的赫坎按蚊、济南按蚊、中华按蚊;伊蚊属的仁川伊蚊、骚扰伊蚊;赛蚊属的阿拉斯加赛蚊;库蚊属的二带喙库蚊、褐尾库蚊、贪食库蚊、凶小库蚊、致倦库…  相似文献   

18.
试用集中度评价疾病的时间聚集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疾病的时间聚集性因病而异。同一种疾病有时由于自然,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使其发病高峰时间有所漂移。本文将向量合成表示法——集中度引入流行病学,分析我县11年来6种常见传染病发病的时间、频率等变化特征,从而确定我县传染病发病的时间特点。 1 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县1978~1988年的疫情资料,收集整理6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数。应用历年年平均人口,计算出各月的发病率及月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率的百分比(表1),然后按式1~3计算历年各病的集中度。  相似文献   

19.
各种自然疫源疾病均有其特异的媒介生物。已知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媒介生物主要是蜱、螨、蚊、蚤和白蛉等,现简介如下。1 蜱类蜱和螨都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蜱类为寄螨目中的蜱亚目,与医学有关主要是硬蜱科和软蜱科Argasidae的属、种。蜱类是多种脊椎动物的体外寄生虫,除常见其侵寄家畜和人体外,还寄生于野生动物和鸟类。蜱类个体发育分为卵、幼蜱、稚啤和成蜱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