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1个心脏中心置入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13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术后1年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352位患者共1869处病变置入Partner支架.其中,糖尿病患者占23.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占90.49%,C 型病变占30.98%,分叉病变占11.13%,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7.81%;靶病变血管平均长度21.99±10.57 mm,病变平均狭窄程度88.18%±10.93%,参考血管直径3.17±1.81 mm,病变最大扩张压力13.77±3.01 atm;使用球囊预扩张的病变占78.12%,球囊后扩张的病变占25.79%.随访结果显示:12个月累积心源性死亡0.52%,心肌梗死0.96%,靶血管重建2.14%,MACE 3.62%,数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患者1年累积血栓发生率(0.66%)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结论 1 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国产Partner冠状动脉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支架植入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基础上加用裸金属单纯支架植入]与DCB组(PCI治疗基础上加用紫杉醇DCB)。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术后9个月靶病变分支最小管腔内径(MLD)、直径狭窄率,术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靶病变失败[Target Lesion Failure (TLF)]、心源性休克、靶血管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与支架植入组比较,DCB组术后MLD[(1.66±0.29)mm比(2.04±0.32)mm]、术后9个月MLD [(1.40±0.46)mm比(1.75±0.53) mm]均显著扩大(P均=0.001)。术后9个月,DCB组再狭窄率(4.0%比18.0%)、MACE发生率(8.0%比24.0%)均显著低于支架植入组(P均<0.05);两组LLL、TLF、心源性休克、靶血管心肌梗死、TL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DCB可显著扩大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分支血管直径2.5mm时,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同时与分支血管保护球囊低压力扩张对吻技术保护分支血管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同时与分支血管保护球囊低压力扩张对吻);对照组51例(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同时分支血管采用导丝保护)。比较2组术中并发症、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并发症和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8%vs 29.4%,P0.05;9.8%vs 27.5%,P0.05)。结论在分叉病变处理中,球囊-支架对吻技术保护分支血管成功率高,有效降低分支血管闭塞、术中并发症和MAC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6处钙化病变,有15处钙化病变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管腔狭窄由术前的87%±10%减少至42%±9%,结合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共植入18枚国产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75%(15/16)。1例因血管严重扭曲,球囊扩张后出现冠状动脉夹层,植入支架失败,建议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均无主要并发症(包括心源性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发生。所有患者随访(8.4±3.6)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5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有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0%。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再次行介入治疗后的造影复查结果,试图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行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介入治疗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根据再次介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置入药物支架(DES)和非DES治疗(包括单纯球囊扩张、双导丝球囊或切割球囊扩张、放射治疗和裸支架置入)组,分析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共涉及58处ISR病变,前降支病变占56.90%;70.69%为裸支架的ISR病变;32.76%的病变为支架内局限性狭窄,支架内弥漫性狭窄病变占18.97%,10.24%为支架完全闭塞病变;其中50%的ISR患者接受了病变处DES治疗,20.69%接受了单纯的普通球囊扩张;复查造影时间为平均(13.12±8.03)个月;ISR病变DES组发生病变处再狭窄和发生MACE情况明显低于接受其他治疗组(再狭窄发生率17.24%:51.72%,P<0.05;MACE发生率20.69%:51.72%,P<0.05);对有可能影响ISR病变介入治疗后再次发生ISR的各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可见,再次治疗的方法是再次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SR病变置入DES近中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CREDITⅡ、Ⅲ研究中的糖尿病亚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第二代聚合物涂层可降解钴铬合金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2)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了CREDITⅡ、Ⅲ研究中置入EXCEL2支架的所有患者。主要终点为24个月的靶病变失败,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为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患者相关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结果入选828例患者24个月随访率99.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P0.05)及次要终点发生率[全因死亡(2.5%比1.4%,P=0.290)、心肌梗死(7.5%比5.0%,P=0.215)、任何血运重建(5.0%比3.9%,P=0.533)以及支架内血栓形成(0.6%比0.5%,P=0.5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XCEL2支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且不劣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四年临床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再狭窄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及4年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0月连续237例置入DES患者6个月再狭窄率与靶病变重建率(TLR)、4年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TVR)和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雷帕霉素组与紫杉醇组比较,6个月两组TLR、支架内再狭窄、MACE、心肌梗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有更高的晚期管腔丢失(P=0.022).4年免于TVR生存率分别为88.97%与82.28%(P=0.127),免于MACE生存率分别为83.8%与79.2%(P=0.056).多变量分析每个病变置入支架数(P=0.001)和糖尿病(P=0.001)与TVR相关,多支病变(P=0.0013)和糖尿病(P:0.0001)与MACE相关.4年总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47%与1.98%)无统计学意义,肯定的很可能的和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近、远期效果,但紫杉醇洗脱支架晚期管腔丢失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术后发生ISR的时间是否1年分为早期ISR组与晚期SR组。选择同期因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置入DES治疗的部分患者作为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组(De novo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早期ISR组入选患者80例,晚期ISR组入选患者124例,De novo组入选患者494例。早期ISR组和晚期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vs.41.1%vs.27.1%,P0.01);早期ISR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晚期ISR组和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vs.63.7%vs.70.6%,P0.01);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及病变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ISR组与晚期ISR组直径明显小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0.36)vs.(2.68±0.41)vs.(3.08±0.54)mm,P0.01)]。早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30%vs.15.3%vs.14.2%,P0.01),其中早期ISR组TLR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vs.12.1%vs.10.7%,P0.01),而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vs.14.2%,P0.05)。结论:DES治疗ISR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组病变TLR发生率高于晚期ISR组及De novo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中的有效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入选DM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39例,均单独应用DCB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最小管腔直径(MLD)、手术即刻成功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血管MLD,计算晚期管腔丢失(LLL)。结果:39例患者共46处病变接受DCB治疗,DCB扩张后,1处病变管壁急性弹性回缩,2处病变出现C型夹层,给予补救性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即刻成功率93.48%,术后即刻MLD较术前显著增加(1.64±0.38)mm对(0.92±0.43)mm,P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28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较明显的再狭窄,其中1例置入DES,1例再次给予DCB扩张治疗,复查造影患者的MLD为(1.46±0.32)mm,LLL为(0.18±0.31)mm。按靶血管部位分别计算,6个月后与术后即刻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总体靶血管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可显著增加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管腔直径,LLL较少,且耐受性好,无异物置入,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置入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疗效。方法 :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2013-12至2014-08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1 174例置入BUMA支架,1 174例置入EXCEL支架。患者平均年龄(61.2±10.6)岁,男性1 658例(70.6%)。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570例(24.2%)和非糖尿病组1 778例(75.7%)。所有患者在1、6、9个月及1、2年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靶病变失败(target lesion failure,TL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支架血栓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所有的血运重建)。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中分别有558例(97.9%)、1704(95.8%)例的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明显升高(2.87%vs 1.12%,P=0.004);TLF事件发生率虽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vs 6.81%,P=0.25)。MACE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13.98%vs 11.38%,P=0.10)。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事件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73%vs 5.11%,P=0.56、6.45%vs 5.46%,P=0.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30%vs.2.46%,P=0.03)。倾向值匹配分析前后结果一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及术前SYTNAX评分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随访2年MACE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2年的死亡事件,尤其是心原性死亡事件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7 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靶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治疗。观察靶病变变化的相关数据,包括狭窄程度、长度、近端参考血管直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比较老年患者(≥60岁)和中青年患者(<60岁)支架置入比例。结果 7 d后复查CAG显示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较直接PCI时减轻(35.5%±14.1%比48.8%±11.0%,P<0.01)、病变长度缩短[(15.69±5.36)mm比(18.94±5.37)mm,P<0.01],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3.29±0.33)mm比(3.24±0.32)mm,P=0.02]和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18±0.33)mm比(3.08±0.33)mm,P<0.01]增大;其中,39.6%(19/48)患者因靶病变狭窄>50%置入支架,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置入支架比例分别是56%(9/16)、31%(10/32)(P=0.04)。结论对于中青年高血栓负荷不适宜直接支架置入术的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血栓抽吸即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再延迟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实验为前瞻性、单中心试验,57例有分叉病变患者。评估术后即刻效果,同时于术后9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记录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DCB。术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主支为(0.27±0.38)mm,分支为(0.10±0.44)mm,MACE发生率为7.02%。其中1例死亡,2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论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在主支植入DES,在分支应用紫杉醇涂层的药物球囊可考虑为治疗分叉病变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时是否行FFR检查将患者分为:FFR组68例(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组)和CAG组92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平均支架总长度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5±1.0)枚vs.(2.6±0.5)枚,P=0.02]和平均支架总长度[(51.4±30.0)mm vs.(67.2±20.5)mm,P=0.03]显著低于CAG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1.5%vs. 3.3%,P=0.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FFR组MACE发生率(5.9%vs. 16.3%,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FR指导下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支架置入数量和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对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PCI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并且行PCI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PCI术中采用IVUS技术进行指导)。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率(AS)、支架直径及长度、支架释放压力、后扩张球囊压力及直径等指标;随访1年,观察2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观察组MLD[(2.17±0.36)mmvs (1.62±0.59)mm,P=0.000]、MLA[(4.94±1.61)mm~2 vs (2.51±1.77)mm~2,P=0.000]、支架直径[(3.54±0.24)mmvs (3.34±0.31)mm,P=0.002]、支架长度[(14.41±5.25)mmvs (12.11±4.21)mm,P=0.038]、后扩张球囊直径[(3.98±0.51)mmvs (3.77±0.38)mm,P=0.040]、后扩张球囊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AS明显低于对照组[(63.23±8.17)%vs (77.31±7.42)%,P=0.000)];随访期观察组总MACE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9.09%vs 12.73%,P=0.540)。结论 IVUS能有效指导左主干病变PCI支架定位,辅助判断支架扩张和贴壁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系统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性检验研究,国内9个中心参与研究,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同期入选22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超过1周,需要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其中BuMA支架组(试验组)113例,Endeavor支架组(对照组)111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270±30)d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的晚期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30 d、90 d、180 d、270 d、360 d和54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血栓事件,并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结果支架置入后(270±30)d的晚期管腔丢失,BuMA组和Endeavor组分别为0.24 mm和0.5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后540 d的MACE发生率,BuMA组为6.19%,Endeavor组为8.11%(χ2=0.3097,P=0.5788)。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MACE发生率,BuMA组仍为6.19%,Endeavor组为9.91%(χ2=1.0533,P=0.3048)。结论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晚期管腔丢失,提示BuMA支架在降低支架再狭窄方面可能优于Endeavor支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5月连续725例接受多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剔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患者。Cypher支架组187例,普通金属支架(普通支架)组538例。比较两组支架术后的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除糖尿病患者比例在Cypher支架组较高外,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介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690例患者平均随访(18.8±11.7)个月,Cypher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2.4%vs58.2%(P>0.05)。尽管Cypher支架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平均年龄63.5岁、不稳定性心绞痛占66.3%、糖尿病占41.6%、3支血管病变占57.8%、B2/C型复杂病变占86.2%,但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3.1%vs16.6%,5.5%vs16.7%,P均<0.01),心功能改善率高于普通支架组(63.1%vs30.6%,P<0.01)。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无显著差异(81.3%vs86.8%,P>0.05),但发生MACE的患者中,Cypher支架组不完全血运重建者比例高于普通支架组(60.0%vs23.5%,P<0.05);两组发生MACE的患者中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比例均低于本组总的完全血运重建率(Cypher支架组:4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SeQuent Please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术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7日至2017年6月2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DCB扩张术治疗的246例患者。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和TLR为观察终点。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包含270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117例(47.6%,病变130处),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91例(37.0%,病变101处),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15例(6.1%,病变16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1例(8.5%,病变21处)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病变患者2例(0.8%,病变2处),所有患者共使用312枚DCB。平均随访(18.8±7.7)个月,主要MACE共发生11例(4.5%),其中1例(0.4%)患者确认为心原性死亡,1例(0.4%)患者为非致死性AMI行TLR,9例(4.1%)患者为再狭窄后行TLR。ISR患者TLR发生率(5.1%比2.2%,P=0.276)和MACE发生率(5.1%比3.3%,P=0.520)均较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患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5例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患者无MACE(包括TLR)发生。结论在临床上,DCB扩张术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无论对ISR患者还是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患者,其应用安全有效,且对大血管原发病变的使用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群中药物洗脱球囊(DEB)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ISR)的疗效进行非劣效性比较。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因DES-ISR而接受DEB或第二代DES治疗的患者,根据所接受的治疗策略将患者分别纳入DEB组和第二代DES组。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于术后1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共纳入DES-ISR患者183例,包括DEB组74例,DES组109例;根据Mehran分型,非点状病变患者147例。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MACE;(12.4±2.9)个月临床随访发现,DEB组共发生MACE 8例,包括心源性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2例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6例;第二代DES组MACE 3例,均为TVR。DEB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第二代DES组(11.0%vs.2.8%,P=0.03),并且DEB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劣于第二代DES组(89.0%vs.97.2%,P非劣效=0.94),而在非点状病变患者中,DEB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仍劣于第二代DES组患者(87.9%vs.96.6%,P非劣效=0.92)。结论:药物洗脱球囊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治疗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且在非点状病变患者中仍劣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中国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支架(BMS)或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之间,临床预后的差别。方法检索数据库,纳入随访时间≥6个月的、比较DES和BMS或SES和PES的临床研究。用STATA 10.0作荟萃分析,比较不同类型支架的临床预后,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3780例),随访时间从6个月至3年。与BMS相比,DES可减少MACE(OR=0.471,95%CI0.336~0.662,P<0.001)、减少TVR(OR=0.250,95% CI0.148~0.422,P<0.001),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ES与PES相比,在MACE、TLR、TVR、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有效性、安全性高,药物支架中,西罗莫司支架和紫杉醇支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