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膏方制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膏方又称"膏滋药"、"膏滋方",是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研究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救偏祛病的中药方剂。秦伯未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具有浓度高,作用相对稳定、持久、缓和,体积小,易保存,服用较方便等特点,在历代中医的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膏方,又叫膏滋方,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1]。它是中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过多次煎熬,浓缩成的膏剂,常常在冬季进补膏方。冬令进补依据的是《黄帝内经》"冬藏精"和"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季是服用膏滋药的最佳时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3.
中医膏方与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膏方 "膏"指稠黏的糊状物,含有滋润的意思.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蒸煮后滤渣,再浓缩熬成膏状制剂,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理论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秋季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秋季气候干燥、肺燥阴虚,常食膏滋类补肺养阴方,可补益肺肾、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现介绍几则润肺膏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5.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细贵、阿胶、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称为膏剂[1]。《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2]。  相似文献   

6.
正膏方,又名膏剂、膏滋,是一类经特殊加工制作成半流体或半固体膏状的中药制剂,为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剂之一,细滑如饴,乌润似漆。服用后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1]。秦伯未于《膏方大全》中提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膏方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究其原因就在于膏方具有养生及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集饮  相似文献   

7.
我院中药膏方配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古代“膏”和“煎”混称)、《肘后方》的黑膏、  相似文献   

8.
周端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  相似文献   

9.
中药膏方,又称膏滋,即传统意义上的煎膏剂,系指将处方药材加水煎煮2-3次,去渣取汁,过滤,浓缩后,加入炼蜜或蔗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制剂.药汁直接浓缩不加任何赋形剂的称为清膏(或素膏),加入胶类的称为荤膏.目前,我院生产的膏滋均为荤膏,即加入了溶化好的胶剂,目的是为了增加膏滋的稠度.膏方在人们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故此,笔者就中药膏方的制备与服用探讨如下: 1膏方的成分分析 传统的中药膏方多用炼蜜或蔗糖,因其既能矫味,又起滋补作用治疗慢性病.但对于糖尿病人就不适合;对一些需要减肥的人群也不适合.若确需矫味,可以选用甜菊糖来代替.对于一些"三高"患者,胶类药也不适合,应制成清膏或素膏.  相似文献   

10.
膏方是江南地区冬令进补的一种方法,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治病纠偏等多种作用。海上名医秦伯未先生尝谓:"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阐明了膏方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膏方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的不同处方,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对药物进行配伍,经过煎煮,去渣过滤,药液浓缩,再加入适宜辅料收膏而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体的剂型。秦伯未《膏方大全》记载:"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本草蒙筌》谓:"膏,熬成稠膏也……去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滋补胶固。"膏方分为成方膏方和临方膏方(个体化膏方)~([1])。成方膏方为经典方或传统方,疗效确  相似文献   

12.
从狭义膏方与广义膏方、膏方发展历史源流、膏方的适应病症范围、膏方的配伍原则、膏方的适用方药、膏方的用方季节6方面入手探讨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应用,指出传统意义上的膏滋方受地域、时令及理论限制,故用方局限于冬令进补,方剂以补虚为功。随着现代膏方临床实践的深入,狭义膏滋方逐渐发展为广义膏方,从外用发展到内服,从补益发展到补虚、却病、纠偏,从冬令进补发展为四时可服,从固定方药到"煎膏代汤丸"。膏方在继承传统膏滋方的基础上,遵循中医基本理论,丰富了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运用,推动了对膏方的进一步探索,为中医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钦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43-44
了解膏滋药处方中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探讨我院膏滋药的用药特色。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40份膏滋药处方中涉及的11大类42种中药饮片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补虚药在销售总量中占约65%。结论:我院膏方以滋补类药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膏",是一个多义字,在我国传统医学所论"膏滋方"中的"膏"字,有膏泽、滋濡之义.业师秦伯未先生在<秦伯未膏方集>提出:"膏方者,博雅润泽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多数膏滋方的所选药味,会多于一般的汤剂.故秦先生认为,"……膏方之集合多种药物,面面俱到,一齐着力.故天下惟混合物最合于身体营养."这也说明,中医在治疗八法中颇多应用的"补"法,对于某些病证选用膏滋方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只是防病、治病,对于"治未病"和人体保健、增强体质等,尤宜加以重视.膏滋方主要盛行于南方各大、中城市,北方能制膏剂的药店不多.  相似文献   

15.
中药膏方在调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膏方(膏滋药)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药性滋润,浓度高、体积小、易保存、服用方便。能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之说。膏方具有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作用,对慢性病的适应性相对  相似文献   

16.
膏方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所谓“膏”者,《正韵》释为“泽”,《博雅》释为“润泽”。而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曾云:“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大全》),说明膏方乃滋润、补养之方剂。然世人往往把“膏方”与“进补”划上等号,一味蛮补,以致虚虚实实,反为药害。今以制备养血膏方为例,浅谈一点临证运用经验,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膏方处方中不同种类原料药物对膏滋成品的影响,探讨影响膏滋成型工艺的因素,为优化成型工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河车大补膏为模型膏方,通过单因素考察中医膏方中不同类原料药物(包括辅料)的改变,检测含水量、动力粘度两项指标,并进行以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膏滋成品动力粘度与含水量两指标随因素改变存在规律性分布,动力粘度与含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动力粘度与含水量为膏滋成型工艺中两个重要指标,膏方药材组成、辅料冰糖或蜂蜜、胶类药材都不同程度影响膏滋成品的动力粘度与含水量。  相似文献   

18.
膏方,又名膏剂、膏滋药、煎膏等,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分内服与外用两种。从清代以后,内服膏方渐渐盛行,在膏方发展的过程中,其经历了各种蜕变,并在治疗疾病和中医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文章在系统整理清代至民国时期膏方医案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膏方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冬令膏方形成的源流。  相似文献   

19.
膏滋是指经特殊加工制成的膏状方剂。膏方药料较多,制作繁复,质量难以把握。现将膏滋的制作方法与储存方法介绍如下。1膏滋的制作审方记录。认真核对药物与处方是否相符,有无错配漏配,有无配伍禁忌。详细记录膏方来源,客户姓名、年龄、  相似文献   

20.
<正>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曰:"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方。"按"天人相应"之说,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论。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