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以及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644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量调查。结果:1高自尊组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清晰性得分显著高于低自尊组(t=-6.21,P0.01),低自尊组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高自尊组(t=7.62,P0.01);2自尊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均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0.35,P0.01);3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6%。结论:青少年自尊、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密切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自尊和社交焦虑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假想观众与社交应用使用之间的关系及自我呈现、积极反馈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假想观众量表、自我呈现问卷、积极反馈问卷、社交应用使用强度问卷对897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假想观众、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积极反馈与社交应用使用强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②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假想观众通过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以及积极反馈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社交应用使用。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为0.12,占总效应的32.43%,95%水平的置信区间为0.09~0.16。结论:青少年假想观众是影响社交应用使用的重要因素,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以及积极反馈在两者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上行社会比较行为、社交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836名高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社交焦虑与抑郁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抑郁,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社交焦虑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行为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55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网络受欺负问卷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发生率为60.8%;儿童期心理虐待、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及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直接效应显著(t=8.13,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社交焦虑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1,0.07]。结论:社交焦虑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青少年疏离感的基本情况及人格、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541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最高,社会疏离感次高,人际疏离感最低。②青少年疏离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差异不显著。③青少年疏离感与人格的开放性、责任意识、外倾性、群体相容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人格的五个维度及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疏离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⑤社会支持在群体相容性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责任意识、外倾性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格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疏离感,同时又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考察身体不满在自我客体化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探讨自我客体化影响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问卷(SO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分量表(NPSS-G)、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对4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客体化与身体不满(r=0.17,P<0.01)、社交焦虑(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暴力暴露、反刍思维及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暴露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暴力暴露、反刍思维及大学生社交焦虑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5,t=1.34,P0.05);暴力暴露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置信区间为[0.05,0.12]。结论:反刍思维在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虚拟现实技术减少流动青少年社交焦虑的有效性以及沉浸感的中介作用。方法:将深圳某民办学校流动青少年33人(平均年龄13.50±1.35岁)随机分为虚拟现实暴露组和对照组,虚拟现实暴露组完成了六次30分钟的不同焦虑等级的VR内容场景干预,前测与后测均填写了社交焦虑量表(SASC),后测填写了沉浸感量表(IPQ)。结果:①相比对照组,虚拟现实暴露组在干预后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0.016);②沉浸感在虚拟现实暴露减少社交焦虑的过程中有中介作用(a~*b=0.112, SE=0.076, Boots CI=[0.079, 0.33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有效降低了流动青少年群体的社交焦虑,虚拟现实暴露通过唤起个体的沉浸感进而降低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及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以453名12-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用主观感知社会支持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和儿童焦虑相关障碍筛查表进行测量。结果: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①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促进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②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结论: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临床研究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03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上行社会比较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比较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上行社会比较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留守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疏离感和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对贵州省的109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疏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7~-0.4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9~0.43,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自尊、负向评价恐惧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发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交互动焦虑量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与简版负向评价恐惧量表对29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均存在负相关(r=-0.27,-0.12;P0.05),社交焦虑与负向评价恐惧存在正相关(r=0.48,P0.001);2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符合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负向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这种中介效应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γ=-0.20,P0.001)。结论:1自尊水平越低且负向评价恐惧越高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引发社交焦虑,但这种中介效应受到了社会支持的调节;2提高自尊水平和降低负向评价恐惧是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途径,增加社会支持不仅能通过降低负向评价恐惧来间接缓解社交焦虑,还能对社交焦虑的改善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情绪安全感理论为依据,探索父母冲突、儿童情绪安全感与社交焦虑间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情绪安全感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两所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冲突频率和冲突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4,-2.85;P0.05);经检验,在情绪安全感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t=-3.67,-2.94,-2.76;P0.01),农村儿童感知到更高的情绪不安全感;(2)父母冲突水平、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和社交焦虑水平三者在调查样本范围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情绪安全感在父母冲突和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值为49.79%。结论:父母冲突不仅对儿童的社交焦虑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情绪安全感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隐瞒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自我隐瞒、社交焦虑、孤独感和网络成瘾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隐瞒影响网络成瘾的路径有三条,自我隐瞒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自我隐瞒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影响网络成瘾。结论: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在自我隐瞒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对青少年进食行为的影响,并考察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饮食行为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随机选取的264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限制性进食和情绪性进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而在外因性进食和自我控制的得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体重组在限制性进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和自我控制上差异不显著(P0.05)。3状态焦虑、特质焦虑、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自我控制与其他几个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37~0.458,P0.01),两种焦虑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7~0.321,P0.01);4自我控制在状态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特质焦虑影响进食行为的路径中中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自我控制能部分中介状态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但不能中介特质焦虑对进食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自尊对自尊需要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之间关系的调节和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的自尊需要问卷、M.Rosenberg自尊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534名福州市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逐步多元分析,当回归方程纳入自控后,自尊对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影响下降,说明自尊对自尊需要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而自尊对自尊需要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来降低其社交焦虑体验、社交回避行为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初中生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网络受欺负量表、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48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②社会自我效能感在传统受欺负、网络受欺负和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初中生受欺负既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同时又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大学生自尊和评价恐惧在自悯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悯量表、自尊量表、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正面评价恐惧量表与交往焦虑量表,对全国十九所大学916名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41份。结果:①自悯、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②中介模型检验表明自悯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显著;自尊、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在自悯和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自尊-正面评价恐惧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大学生自悯不仅直接预测社交焦虑,还分别通过自尊、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的并列中介作用,以及自尊-正面评价恐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20.
探讨职业院校青少年学生存在焦虑、安全感与疏离感的关系,为降低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提出建议。采用《存在焦虑量表》《安全感量表》和《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3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死亡与命运焦虑得分高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城市学生的谴责与内疚焦虑和孤独与疏离焦虑的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班干部的确定控制感得分高于非班干部;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环境疏离感得分高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②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负向预测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谴责与内疚焦虑、孤独与疏离焦虑正向预测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确定控制感负向预测环境疏离感,谴责与内疚焦虑正向预测环境疏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