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检验肌肉硬度检测仪量化评估不同状态下(俯卧位、等长收缩、站立位)健康男性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信度,并分析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差异性、肌肉硬度与踝关节主被动力矩的相关性。 方法:健康男性受试者30例,应用肌肉硬度检测仪评估俯卧位、40%、80%最大自主等长收缩及站立位时右侧腓肠肌内侧头(medi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 MG)、腓肠肌外侧头(lateral head of the gastrocnemius, LG)和比目鱼肌(soleus, Sol)的肌肉硬度。分别由评估者A和评估者B进行测量,其中评估者A在5天后重复测量一次。 结果:不同状态下,评估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均为良好至优秀(0.86—0.98, 0.75—0.98)。站立位时MG、LG及Sol的肌肉硬度高于其俯卧位(P<0.001),且均表现为Sol>LG>MG;肌肉硬度随着收缩强度的增长而增长(P<0.001),但两者增长比例不相对应;被动和主动肌肉硬度均与踝关节主被动力矩不相关(P>0.05)。 结论:肌肉硬度检测仪评估健康男性MG、LG及Sol肌肉硬度的信度较高,能用于小腿三头肌肌肉硬度的评估,有助于明确MG、LG及Sol在不同状态下的生理硬度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深层肌肉刺激(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在康复治疗应用日益普遍,尤其在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帮助运动员放松肌肉和减轻肌肉疲劳状态,但是可能由于缺乏定量评估肌肉弹性的设备,至今国内外仍无文献报道DMS可以降低肌肉张力。Myoton PRO肌肉弹性定量评估系统可以准确的测试骨骼肌肉弹性,例如肱二头肌~([1])、屈腕肌群~([2])、肩关节周围肌群等肌群~([3])。本研究旨在观察DMS对小腿三头肌张力影响,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广志 《现代康复》2000,4(5):650-652
对临床和康复工程中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方法及其特点作了介绍,对Ashworth评价指标、电生理评价指标、肌肉与肌腱反射特征、摆动实验、机械扰动实验等临床和工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上述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代表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临床和康复工程中肌肉痉挛定量评估的方法及其特点作了介绍 ,对Ashworth评价指标、电生理评价指标、肌肉与肌腱反射特征、摆动实验、机械扰动实验等临床和工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上述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代表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ESW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SWT治疗(能量0.02mJ/mm2,压力1.5bar,频率8Hz,冲击次数2000次),对照组给以安慰治疗,均为每周1次,连续4周。于治疗前(t0)、疗程结束后即刻(t1)、治疗结束1周后(t2)、治疗结束4周后(t3)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10米步行时间(10MWT)和神经电生理(H反射、Hmax/Mmax)评定。 结果 t1、t2、t3 3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CSS评分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SWT组在t1、t2 2个时间点的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3个时间点,ESWT组的PROM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t1、t2 2个时间点的PROM高于组内t0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t3 3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10MWT较组内t0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SWT组t1、t2、t3 3个时间点的10MW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间点,ESWT组与组内t0时间点比较,H反射潜伏期延长,Hmax/Mma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ESWT组仅H反射潜伏期在t1时间点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SWT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7.
正肌肉在放松、牵伸、收缩状态下均有所不同。在临床检查和康复评定中,医生和治疗师常常通过触诊肌肉,凭主观感觉评估肌肉的硬度;也可以借助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或肌张力的分级间接评估肌肉的硬度,如关节活动度减小表明肌肉顺应性降低,肌肉硬度增加;对痉挛的肌肉而言,检查者触诊时可感知肌肉硬度的增加,而肌肉附近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受限。需注意的是,这些间接测定肌肉硬度的方法反映的不仅仅是肌肉的硬度,还包括关节、神经、血管及其他软组织结构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骨前肌(TA)及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羽状角和肌肉厚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减小(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长(P0.05)。而健侧和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TA和MG的形态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超声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肌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中深度和介质因素对组织硬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选用猪的4种离体组织,其中3种作为介质(脂肪、肌肉和肝),3种作为被测物体(肾、肝和肌肉),取2 cm、3 cm、4 cm和5 cm4种测量深度,分别测量3种物体在不同深度不同介质下的剪切波速度(Vs)值.结果 将深度2、3 cm的Vs值作为一组,4、5 cm的Vs值作为一组,两组V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深度越大物体Vs值越小.不同介质下物体Vs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估组织硬度时,不同测量深度及介质对物体弹性测量值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点定量弹性成像(ElastPQ)测量正常肝脏硬度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93名正常人进行ElastPQ,获取肝脏硬度值,分析性别和年龄对肝脏硬度测量的影响。选取其中34名,分析不同肝段、呼吸时相、探头位置及操作者对肝脏硬度测量的影响。结果 S5的测值变异系数(CV)最小(19.94%),且与S1、S2、S3的硬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S4、S6、S7及S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呼气末和吸气末肝脏硬度值分别为(4.14±0.93)kPa和(3.35±0.55)kPa(P<0.001);正常肝脏硬度值为(3.87±1.04)kPa,正常男性肝脏硬度值显著高于女性[(4.18±1.29)kPa vs (3.71±0.85)kPa,P=0.002];不同探头位置、操作者及年龄间的肝脏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量正常肝脏硬度时,应尽量于同一呼吸时相在右侧肋间隙选择S5进行;对于正常男性及女性,应分别制定不同的肝脏硬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研究,对比小腿三头肌内外侧头硬度。方法:两名经过培训的测试人员A、B分别用新型MyotonPRO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进行测量,其中测试人员A在5天之后重复测量一次。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和最小检测变化值(MDC),并对利腿侧进行Bland-Altman分析,同时比较利腿与非利腿侧腓肠肌内外侧头硬度的差异性。结果:测试人员A与测试人员B的评估者间信度ICC两侧均为优秀(ICC=0.94—0.96),测试人员A的重测信度均为好(ICC=0.75—0.87),最小检测变化值为18.3 N/m;Bland-Altman分析显示,同一测试者与不同测试者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利腿和非利腿侧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结论:新型MyotonPRO数字化肌肉检测仪评估健康成年人小腿腓肠肌肉内外侧头硬度信度较高,腓肠肌外侧头硬度比内侧头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系统辨识方法研究脊髓多节段硬化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髌韧带反射特性 ,抽取一系列系统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 ,探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测量的系统参数进行分级和评定的方法及效果 ,证明这种方法对腱反射特征的定量评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肌肉痉挛进行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志  张立群 《现代康复》2000,4(5):647-649
利用系统辨识方法研究脊髓多节段硬化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髌韧带反射特性,抽取一系列系统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测量的系统参数进行分级和评定的方法及效果,证明这种方法对腱反射特征的定量评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输出压力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脑卒中后偏瘫侧小腿三头肌痉挛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30例。3组均予基础和常规康复治疗,两个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SWT治疗,输出压力分别为1.5 bar和2.0 bar,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10米步行时间(10MWT)和神经电生理(H反射潜伏期、Hmax/Mmax)进行评定。两个治疗组在每次ESWT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时疼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SS评分、PROM和10MW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7.261, P 0.001),两个治疗组CSS评分和10MWT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2 10MWT低于治疗组1 (P 0.05)。治疗后,两个治疗组H反射潜伏期显著延长(t 15.025, P 0.001),Hmax/Mmax均显著下降(t 14.850, P 0.001),治疗组1 H反射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 0.01)。两个治疗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735, P 0.05)。结论 2.0 bar和1.5 bar ESWT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提高步行功能,2.0 bar较1.5 bar对步行功能的改善更大。其电生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硬度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266例共266个结节。采用VTQ技术检测PTC剪切波速度(SWV)值。将PTC分为SWV值≥2.87 m/s与SWV值2.87 m/s 2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PTC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TC SWV值的影响因素。结果 266个PTC中,183个SWV值≥2.87 m/s,83个SWV值2.87 m/s。2组PTC结节单多发、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位置、大小、形态、后方回声有无衰减、有无钙化、有无包膜浸润、是否贴近气管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3、4.740、9.910、4.988、4.907、4.416、4.737、7.154、8.559,P均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单多发、位置、后方回声有无衰减、有无钙化、是否贴近气管是PTC SWV值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2.507+0.670X1(结节单多发)+0.800 X3(位置)+0.851 X6(后方回声有无衰减)+0.628 X7(有无钙化)+1.106 X9(是否贴近气管)。结论结节多发、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位于峡部、结节大小10 mm、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有衰减、有钙化、有包膜浸润、贴近气管与VTQ技术诊断PTC具有相关性,其中结节多发、位于峡部、后方回声有衰减、有钙化、贴近气管这些特征越多,PTC越硬。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根据血栓形成的累及范围分为两类:累及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的血栓被归类为近端深静脉血栓,累及小腿中枢部(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以及小腿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深静脉为远端深静脉血栓[1]。小腿肌肉静脉血栓(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CMVT)占所有远端深静脉血栓的30%~5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小腿三头肌BTX-A局部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给予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MAS),并评定伸膝踝关节背屈度.结果:治疗1、2、3个月后,观察组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0.05);2组伸膝踝关节背屈度均较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MAS评分才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BTX-A局部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斜刺阿是穴对一次大强度力竭离心运动所致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方法:①于2006-05/06选择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学生30人,均为健康男性,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为3组:牵伸组、斜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②让受试者先做5组原地蛙跳共60个,然后在跑台上沿-15°斜坡以10km/h跑速跑至力竭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第1次治疗时间均为力竭跑后即刻,而后每隔24h治疗1次,共进行4次。牵伸组:先做5min的准备活动,再做10min的小腿三头肌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牵伸练习,然后使用“收缩-放松-向相反方向牵伸法”。斜刺组:在小腿三头肌用28号3寸毫针在沿此束肌肉长轴距最痛点适当距离处垂直进针,针尖进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时调整进针角度向痛点斜向刺入。在有明显的酸胀感觉时留针3~15min,不提插捻转,当针感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即可出针。对照组:进行15min的基本活动:先做5min慢跑,再进行10min专项基本活动。③于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24,48,72h先采用美国RT-1904C型半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酸激酶活性;再按照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当触压到小腿三头肌感到酸痛的程度时,看水银压力计对应的刻度,作为受试者的主观酸痛感觉阈。压力越小表示主观察酸痛感觉越明显。全部选取右腿进行测试。最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原地纵跳摸高高度值(做3次,记录最高值),反映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强弱。运动后测试于当天做完相应治疗措施后进行。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对血清肌酸激酶和主观酸痛感觉阈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学生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反映受损肌肉恢复程度):牵伸组、斜刺组运动员运动后48和7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4.31,P<0.01),且运动后72h已经下降至接近安静时(P>0.05),牵伸组、斜刺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安静时(t=4.80~10.62,P<0.01)。②主观酸痛感觉阈:牵伸组和斜刺组运动后各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4.19,P<0.05~0.01),两组各时段差异不明显(P>0.05);牵伸组和斜刺组只在运动后72h接近安静时(P>0.05),而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4.43~16.61,P<0.01)。③纵跳摸高高度值(反映小腿三头肌肌力):斜刺组运动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t=3.28,P<0.01);牵伸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2.48,3.55,P<0.01)。④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主观酸痛感觉阈的相关性:运动后48和72h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除安静时各时段主观酸痛感觉阈呈显著负相关(r=-0.443~0.487,P<0.05~0.01)。结论:①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和斜刺均可以明显加快运动员受损肌肉的恢复、降低主观酸痛感觉。②斜刺阿是穴提高运动员肌力的效果优于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特别是运动后24h。③在一次大强度离心力竭跑后48和72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与主观酸痛感觉有关,而在运动后24h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斜刺阿是穴对一次大强度力竭离心运动所致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①于2006—05/06选择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学生30人,均为健康男性,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为3组:牵伸组、斜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②让受试者先做5组原地蛙跳共60个,然后在跑台上沿-15&;#176;斜坡以10km/h跑速跑至力竭造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第1次治疗时间均为力竭跑后即刻,而后每隔24h治疗1次,共进行4次。牵伸组:先做5min的准备活动,再做10min的小腿三头肌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牵伸练习,然后使用“收缩-放松-向相反方向牵伸法”。斜刺组:在小腿三头肌用28号3寸毫针在沿此束肌肉长轴距最痛点适当距离处垂直进针,针尖进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时调整进针角度向痛点斜向刺入。在有明显的酸胀感觉时留针3—15min,不提插捻转,当针感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即可出针。对照组:进行15min的基本活动;先做5min慢跑,再进行10min专项基本活动。③于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24,48,72h先采用美国RT-1904C型半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磷酸激酶活性;再按照测量血压的方法,记录当触压到小腿三头肌感到酸痛的程度时,看水银压力计对应的刻度,作为受试者的主观酸痛感觉阈。压力越小表示主观察酸痛感觉越明显。全部选取右腿进行测试。最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原地纵跳摸高高度值(做3次,记录最高值),反映小腿三头肌的肌力强弱。运动后测试于当天做完相应治疗措施后进行。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对血清肌酸激酶和主观酸痛感觉阈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学生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反映受损肌肉恢复程度):牵伸组、斜刺组运动员运动后48和7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4.31,P〈0.01),且运动后72h已经下降至接近安静时(P〉0.05),牵伸组、斜刺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安静时(t=4.80~10.62,P〈0.01)。②主观酸痛感觉阈:牵伸组和斜刺组运动后各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63~4.19,P〈0.05~0.01),两组各时段差异不明显(P〉0.05);牵伸组和斜刺组只在运动后72h接近安静时(P〉0.05),而对照组在运动后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4.43~16.61,P〈0.01)。③纵跳摸岛高度值(反映小腿三头肌肌力):斜刺组运动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t=328,P〈0.01);牵伸组与对照组相近,两组均明显低于安静时(t=2.48,3.55,P〈0.01)。④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主观酸痛感觉闯的相关性:运动后48和72h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除安静时各时段主观酸痛感觉阈早显著负相关(r=-0.443~0.487,P〈0.05—0.01)。 结论:①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和斜刺均可以明显加快运动员受损肌肉的恢复、降低主观酸痛感觉。②斜剌阿是穴提高运动员肌力的效果优于本体感神经肌肉易化法牵伸,特别是运动后24h。③在一次大强度离心力竭跑后48和72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与主观酸痛感觉有关,而在运动后24h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腰痛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流行病学报告显示青年人群发病率为42.4%[1]。重体力劳动、频繁扭转/屈曲躯干、站立运动为LBP的好发人群。对于腰痛的研究多集中在竖脊肌(胸最长肌、腰髂肋肌)、多裂肌及腰方肌等肌肉硬度上[2]。肌肉的硬度(肌肉机械特性之一)被认为是肌肉功能的基础,并保证肌肉能够有效的收缩。有研究表明,肌肉功能紊乱是潜在腰痛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3]。然而,目前量化肌肉硬度的方法包括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 US),以及数字化弹性触诊仪MyotonPRO。但在临床中MRE由于操作耗时、代价大,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近年来对Myo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