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通过改良Sihler's染色法揭示肉眼可见的大腿皮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为皮瓣移植感觉重建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中国成年和儿童尸体各12具。紧贴肌表面取下含皮下脂肪的股部皮肤。改良Sihler’s染色法显示股部皮神经分布模式。结果改良Sihler's染色后的标本呈淡紫色,皮神经及分支呈黑色。肉眼可见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生殖股神经股支、股神经内侧皮支、闭孔神经皮支和股后皮神经的树枝样分支和分布模式;股外侧皮神经与股神经前皮支和股后皮神经间存在明显交通。股前内侧区的中部和股后区的中间带,各级神经支分布较密集,分支间存在交通。结论股前内侧区中部和股后区中间带应被推荐为皮瓣移植感觉重建的首选供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带血供的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功能手术提供供区肌肉神经、血管相关解剖学依据,评估切取该肌远端肌支对供区的影响.方法:手部固定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第1骨间背侧肌形态和神经支配情况.通过再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第1骨间背侧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结果:第1骨间背侧肌神经来源于尺神经深支,在进入第1骨间背侧肌前分成2支.其中近端分支主要分布于肌腹的上2/3,远端分支主要分布在肌腹的下1/3.结论:切取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位修复拇对掌肌的功能是可行的,其对供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最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结论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相似文献   

4.
腹直肌形态与肌内神经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直肌形态学、神经入肌点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研究,为腹直肌的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1)腹直肌肌重(47.80±12.89)g,肌长(33.18±3.38)cm,肌宽(4.55±1.87)cm,肌厚(0.55±0.24)cm,腱划长(1.06±0.32)cm.(2)腹白:肌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自上而下呈线形排列.(3)腹直肌受第7~12胸神终前支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呈节段性、重替性分布.神经主干和分支在肌内走行不受腱划分隔的影响.结论:腹直肌由多神经节段性重叠性支配,神经在肌内的行程不受腱划影响.腹直肌的神经入肌点在肌深面肌宽的中、外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再改良在中腔器官染色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再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整体染色人的食管、胃、膀胱。结果各器官染色后,不需要剪开器官,支配食管、胃、膀胱的神经在器官壁内清晰可见,神经的分支以及分支间的联系可见。结论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不仅适用于骨骼肌肌内神经染色,也适用于平滑肌,只要处理得当较大的器官不剪开的情况下也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人腹外斜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和肌内神经染色观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成尸11具定位神经入肌点和5具行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 结果 腹外斜肌受下8对肋间神经外侧肌支支配,各个肌齿的神经入肌点距离相应肌齿起端中点(1.54±0.33)cm,位于锁骨中线与第5肋下缘的交界处至腋后线与第11肋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Sihler’s染色显示支配腹外斜肌的肋间神经外侧肌支入肌后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起端1/3,然后约在各肌齿的近、中1/3交界处分出2支二级神经分支,即上支与下支,它们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中间1/3,相邻两个肌齿的上支与下支在各肌齿中远部形成“U”形吻合,从“U”形吻合弓上分出小分支分布到各肌齿的止端1/3。在腹外斜肌上半部,各肌齿的神经分支分布到相应的肌齿,但在腹外斜肌下半部,上一肌齿的远侧下份是由下一肌齿的神经分支(上支)分布。 结论 ①为临床上腹壁局部麻醉和术后切口疼痛的神经阻滞提供指导意义;②腹外斜肌中远部从上至下形成“波浪形”的神经分支密集区;③腹部手术切口建议不要超过四个肌齿。  相似文献   

7.
人缝匠肌肌内神经、肌梭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的分布部位、范围及密度,分析肌梭与肌内神经分布间的功能联系;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缝匠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缝匠肌神经入肌点;用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尸体缝匠肌肌梭分布;用改良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1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缝匠肌有2支1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中和下部.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距髂前上棘(9.75±1.30)cm.结论: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缝匠肌的上部比中部和下部肌梭密度高;缝匠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用肌瓣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肌瓣的肌内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展肌、背阔肌、股薄肌、腹直肌、胸小肌以及缝匠肌,观察测量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结果:经Sihler’s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大体形态保持完整,呈透明或半透明、淡蓝色,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蓝紫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结论:(1)根据染色结果可将肌肉分为不同的肌亚部;(2)结果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索髂腰肌和腰方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定位其肌痉挛时肉毒毒素A的阻滞靶点。 方法 12具24侧中国成人尸体髂腰肌和腰方肌。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肌内神经分布。 结果 髂腰肌和腰方肌的神经支配源于T12和L1~L4脊神经分支。腰大肌肌腹上1/2区内有一神经分支密集区,位于肌长的(12.10±0.65)%~(43.20±1.17)%水平,其中心点在肌长(23.90±0.82)%水平,向内平对第三腰椎体中部;髂肌中央有一与髂嵴平行的蚕豆形神经密集区,其中心点位于髂腰肌肌长的(58.0±1.61)%水平,向外平对髂结节;腰方肌的内上和下1/3部各存在1个肌内神经密集区,其中心点分别平对第一和第三腰椎体下部。 结论 这些肌内神经密集区及中心的定位研究能指导临床医生注射肉毒毒素A接近其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准确定位小腿外侧群肌的神经入肌点(NEP)和肌梭丰度最高区中心(CHRMSA)的位置。 方法 12具成人尸体,侧卧。经皮肤连接股骨外上髁与内上髁和股骨外上髁与外踝的连线分别为横向参考线(H)和纵向参考线(L)。解剖暴露NEP;Sihler's染色显示肌内神经分支密集区;HE染色肌梭,计算肌梭丰度;硫酸钡标记NEP和CHRMSA,CT扫描。NEP在体表的投影点为P,P通过NEP后投射至相反侧皮肤上的点为P',经P的垂线与H线、水平线与L线的交点分别记为PH 和PL,确定PH和PL在H和L线上的百分位置及NEP的深度。 结果 腓骨长、短肌的NEP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3.41%和10.35%处,PL分别位于L线的21.81%和52.6%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50.89%和25.7%处。腓骨长、短肌的CHRMSA的PH分别位于H线的14.45%和12.86%处,PL分别位于L线的35.11%和71.49%处;深度分别位于PP'线的18.16%和20.40%处。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小腿外侧群肌痉挛治疗中准确定位阻滞靶点提供解剖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臂后群肌内的桡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自体骨骼肌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5 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观测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 结果 采用Sihler’s 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紫黑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 结论 根据染色结果可将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分为不同的肌亚部,为临床肌移植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大圆肌肌内神经密集区中心(centers of intramuscular nerve dense regions,CINDR)的位置和标记方法。 方法 选取24具成人尸体。设计紧贴皮肤连接肩胛上角和肩峰及肩胛下角的曲线分别为横向(H)和纵向(L)参考线。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一侧大圆肌肌内神经密集区,解剖暴露另一侧肌的肌内神经密集区相应位置,硫酸钡标记其CINDR,螺旋CT扫描确定CINDR在背部和胸部的体表投影点(P和P'点)。Syngo系统确定通过P点的垂线分别与H和L线的交点(PH和PL点)的位置和CINDR的深度。 结果 大圆肌内仅有1个肌内神经密集区,其CINDR的PH位于H线的(86.71±0.85)%处,PL位于L线的(72.07±1.08)%处。CINDR的深度位于P-P'线的(40.06±2.44)%处。 结论 这些结果可作为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阻滞大圆肌痉挛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踝及足背皮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为皮瓣移植感觉重建提供形态学指导。 方法 成年尸体24具,紧贴肌表面摘取含皮下脂肪的踝及足背皮肤,用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并观察皮神经整体分布模式。 结果 在Sihler’s染色的标本中,肉眼可见隐神经支配踝前区(40.01±7.6)%、踝后区(30±6.7)%、以及部分足背内侧缘。腓浅神经支配踝前区(60.03±6.8)%,其足背内侧皮神经支配足背内侧区、第1、2趾背及第3趾背内侧半;95.83%的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到第3趾背外侧半、第4、5趾背。腓肠神经支配踝后区(70±5.3)%,其足背外侧皮神经支配足背外侧缘皮肤。腓深神经分布到第1、2趾背相对面。初级神经支密度以踝前区最高,次级及以下神经支密度和总的神经支密度均以足背内侧区最高。 结论 在踝或足背的皮瓣移植中,建议把踝前区或足背内侧区设计为利于感觉重建的首选供区或感觉需求较高的受区。  相似文献   

14.
The exact ram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anatomists and clinician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ursue perfectly all of the fine twigs of nerve branches even if we use a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Recently, Liu et al. (Anat. Rec., 247: 137, 1997) applied a modified Sihler's stain techniqu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ntramuscular nerve branches in mammalian skeletal muscles. Then, we attempted to apply this technique to plantar nerves of human foot removed from cadavers which were used for ordinary dissection practices at the School of Medicine.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oot with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branches were removed en bloc from bones of the foot. They were macerated and depigmented in 3% aqueous potassium hydroxide, decalcified in Sihler's solution 1. Then, after staining in Sihler's solution II, they were destained in Sihler's solution I, neutralized in 0.05% lithium carbonate, and cleared i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glycerin. As a result, each nerve fascicle, which are bundles of nerve fibers invested by the perineurium, was very clearly visualized, since only nerve fibers were stained deep blue-purple, while muscles, the epineurium and the perineurium were made transparent in glycerin. We found an anastomosis between a deep branch of the lateral plantar nerve and the medial plantar nerve, composed of several nerve fascicles. Therefore, the modified Sihler's stain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cadaveric peripheral nerves after medical students' dissection course.  相似文献   

15.
人三角肌的肌内神经分布与亚部划分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三角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三角肌的肌肉移植提供详尽的解剖学基础。方法:用经甲醛固定1年以内的童尸3具(3~10岁)及成人尸体2具,完整取下三角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三角肌前、中、后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彼此间未见明显的神经吻合。中亚部内的肌内神经吻合较前、后亚部为密集。结论:根据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一步证实三角肌可分为前、中、后3个亚部。前、后亚部可单独取材用于肌移植。三角肌中亚部内的神经吻合较致密,在三角肌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能单独用于肌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腘肌肌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特点。 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 染色法。 结果 腘肌为三角形扁肌,肌中间有两块并排的冠状位腱板。肌重(15.13±0.41) g,肌长(9.09±0.31) cm,肌纤维长(1.93±0.09) cm,羽状角(11.5±0.82)°,肌生理横切面积(7.17±0.13) cm2。支配腘肌的神经于该肌外侧缘入肌,入肌后分成上、下支2支,上支较细,支配该肌前上部,下支较粗,支配该肌前下部和后部。 结论  腘肌是羽肌,倾向力量型设计,肌内神经主要分布于肌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大鼠皮下取材和肠系膜取材制备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的差异;观察同一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HE染色和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差异;分析不同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两种染色方法的结果差异。 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0 g/L苔盼蓝生理盐水溶液2.5 ml,1次/d,连续3 d,分别在皮下、肠系膜取疏松结缔组织,铺片。两个部位的铺片分别采用HE染色、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 结果 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巨噬细胞可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可见,但不明显;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呈紫红色、胶原纤维呈橙色,细胞不易着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明显,弹性纤维呈蓝紫色、胶原纤维呈淡红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被染成紫红色、胶原纤维染成鲜艳的绿色,肥大细胞被染成紫红色,核呈圆或椭圆形、棕黄色,巨噬细胞清晰可见、形态不规则,胞质中可见粗大呈蓝紫色的苔盼蓝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棕黄色;成纤维细胞胞质无着色,核呈棕黄色。 结论 大鼠肠系膜取材制备的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各种类型细胞和纤维,各结构间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趾长屈肌的亚部划分,为临床外科“半肌”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大体解剖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 染色法。 结果 ①可依劈开趾长屈肌肌内腱板,把该肌分为胫侧和腓侧两个亚部;②胫侧亚部各构筑学值大于腓侧亚部;③两亚部存在单独神经支配。 结论 ①趾长屈肌可分为胫侧亚部和腓侧亚部,两亚部有独立的神经支配;②趾长屈肌的两个亚部均为半羽肌,胫侧亚部产生的肌力大于腓侧亚部。  相似文献   

19.
CGRP肽能神经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e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ORP)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超微定位,以探讨其在皮肤中功能影响.方法:采用ABC-GND免疫组化染色、免疫透射电镜方法观察CGRP在正常皮肤分布和超微结构情况.结果:CGRP分布在表皮下、毛囊、皮脂腺周围、真皮、皮下以及小血管壁周围,其中以小动脉壁阳性纤维密度大.可见粗、细两种纤维,前者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后者位于表皮下、毛囊皮脂腺周围.四肢较胸背皮肤CGRP分布相对多而明显.结论:CGRP可能作为神经调节或神经递质参与皮肤各种生理功能调节.尤其在血管周围分布,可能作为CGRP调节皮肤的机制研究和可能的药物治疗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