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脊髓钝挫伤模型中波形蛋白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采用Allen法制备脊髓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空载组(n=15)和干扰组(n=15),分别注射空质粒和包装IL-1βsi RNA的质粒;每组再分为3 d、7 d和28 d亚组。通过Gene MANIA预测IL-1β与波形蛋白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损伤区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 Gene MANIA分析显示,IL-1β与波形蛋白可通过多个基因直接或间接联系。空载组波形蛋白在脊髓前角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广泛表达,干扰组波形蛋白及m RNA均较空载组下降(t>2.875,P<0.05)。结论 IL-1β能调控波形蛋白表达,可能影响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SIRT1对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钝挫伤模型(T10),10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4,SHAM),模型组(n=32,SCI),白藜芦醇组(n=32,RES),对照剂组(n=32,SOL).脊髓损伤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白藜芦醇(RES)100 mg/kg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100 mg/kg,在脊髓损伤后4 h,8 h,24 h,36 h取材,用QT-PCR的方法检测4组中SIRT1的动态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脊髓损伤后4 h,8 h,12 h,24 h,36 h各组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RES组SIRT1表达在4 h明显增加,在8 h达到高峰,与其他两组(SCI组,S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在损伤后4 h各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即明显升高,其中TNF-α和IL-6于损伤后8 h达峰值,IL-10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性增高,IL-1β在24 h达峰值.SOL组各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与SCI组基本一致,RES组与前两组相比,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甲基强的松龙(MP)对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 Allen氏法建立大鼠脊髓(T9、T10)中度损伤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SCI组(n=24)、生理盐水组(n=14)和 MP组(n=14),分别于损伤后 1 h、4 h、12 h、24 h、72 h和7 d取材,利用半定量RT PCR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中上述 3 种细胞因子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于 SCI后30 min经尾静脉给予MP(30 mg/kg),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 SCI后 4 h时 MP对各炎症性细胞因子 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BBB评分检测MP对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动物脊髓组织中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仅有微弱表达。SCI后1h,各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其中 IL-1β,IL-6表达于损伤后 12 h达峰值,TNF-α于损伤后 4 h达峰值,至损伤后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 P <0.05)。SCI后4 h时,MP组大鼠 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但MP并未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有益的影响。结论 MP可明显抑制SCI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亚低温对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 (T9、T10)中度损伤模型,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SCI组(n=24)、常温组(n=14)和亚低温组(n=14),分别于损伤后1 h、4 h、12 h、24 h、72 h和7 d取材,利用半定量 RT-PCR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mRNA 表达的变化规律;于SCI后即刻行亚低温治疗4 h,利用半定量 RT-PCR方法检测SCI后4 h时亚低温对各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 Tarlor评分检测亚低温对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动物脊髓组织中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仅有微弱表达.SCI后1 h时,各炎症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明显升高,其中IL-1β和IL-6表达于损伤后12 h达峰值,TNF-α于损伤后4 h达峰值,至损伤后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SCI后4 h时,亚低温组大鼠IL-1β和 TNF-α mRNA 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但亚低温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结论 亚低温可明显抑制SCI后的炎症反应,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通针法"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8)和造模组(n=64)。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存活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n=12)、电针组(C,n=12)、阻断剂NEP1-40组(D,n=12)、电针+阻断剂NEP1-40组(E,n=12)。电针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20 min,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后7 d、14 d提取损伤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活动功能。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后各组评分均较B组提高,且E组BBB评分分别高于C组和D组(P<0.05),各组14 d评分均高于7 d(t>2.623,P<0.05)。脊髓损伤后,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中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C组、D组和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通针法"电针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抑制脊髓损伤后p75NTR的表达活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通针法”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8)和造模组(n=64)。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存活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n=12)、电针组(C,n=12)、阻断剂NEP1-40组(D,n=12)、电针+阻断剂NEP1-40组(E,n=12)。电针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20 min,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后7 d、14 d提取损伤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活动功能。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后各组评分均较B组提高,且E组BBB评分分别高于C组和D组(P0.05),各组14 d评分均高于7 d(t2.623,P0.05)。脊髓损伤后,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脊髓组织中p75NTR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C组、D组和E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通针法”电针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抑制脊髓损伤后p75NTR的表达活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夹脊、督脉不同配穴的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后的大鼠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是:假模组(n=8)、模型对照组(n=8)、夹脊电针组(n=8)、督脉电针组(n=8).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于SCI后0.5h和4h分别在夹脊与督脉的穴位进行1次电针治疗.SCI后8h,每组8只大鼠行Western-blot检测脊髓IL-1β、IL-6、TNF-α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假模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β、IL-6、TNF-α的蛋白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夹脊、督脉电针可以通过抑制SCI后IL-1β、IL-6、TNF-α3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SCI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来保护脊髓,减轻损伤的发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0)、经皮电刺激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采用Allen法复制大鼠T_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GFAP、NF-κB及IL-6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B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明显优于C组(t3.349,P0.01)。术后各时间点,B组GFAP、NF-κB及IL-6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t20.815,P0.001)。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和骨癌痛组(BCP组)。采用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细胞的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行为学(n=8):于术前1 d和术后1、3、6、9、12、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压爪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pressure threshold,PWPT);于术前1 d及术后15 d,行大鼠左胫骨X线摄片检查。Real-time PCR(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与C组相比,术后6~15 d BCP组PWPT明显降低;与术前1 d比较,BCP组术后6~15 d PWPT呈进行性降低。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5 d BCP大鼠左胫骨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及骨小梁缺损。Real-time PCR: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CCR5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和实验组(n=15)。实验组于术后给与甲强龙尾静脉注射(30 mg/kg),模型组为SCI模型,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分别于7 d、14 d和21 d进行下肢功能评分(BBB评分);21 d后取出损伤脊髓,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Caspase-3阳性细胞数和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各时间点BBB评分,模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甲强龙显著抑制Bax,提高Bcl-2表达(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甲强龙显著抑制Caspase-3表达,以及下调TUNEL阳性细胞数(P0.05)。结论甲强龙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损伤Bax和Caspase-3表达,提高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9)、假手术组(n=9)、模型组(n=9)和高压氧组(n=9)。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予脊髓打击;其余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高压氧组于术后6 h开始,给予纯氧治疗连续7 d,每天1次。各组于术前(0 h)及术后6h、3 d、7 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7 d处死大鼠,提取各组损伤区脊髓1.5 cm,采用HE染色法观察损伤脊髓区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术后3 d和7 d,模型组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高压氧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的结构异常;模型组损伤脊髓区域可见胞体肿胀,细胞结构模糊,间隙增大,胞核固缩溶解等病理结构;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术后7 d,模型组PERK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高压氧组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高压氧可以降低受损脊髓PERK蛋白的表达,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微RNA。方法 1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脊髓损伤组(n=12)。脊髓损伤组根据取材时间分为4 h、3d、7 d、14 d四个组,每组3只。使用Microarray 3.0芯片检测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局部发生改变的微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论证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微RNA,进行靶基因预测。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miR-20a-3p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表达量,并分析各组中靶蛋白与目标微RNA表达变化趋势相关性。在神经元中抑制关键候选微RNA,并使用免疫荧光观察靶蛋白表达与轴突生长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标本中miR-20a-3p特征性上调明显。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STAT3可为miR-20a-3p的靶基因,与其趋势相反。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R-20a-3p抑制组与对照组相比轴突延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20a-3p抑制组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脊髓损伤后miR-20a-3p通过调节其序列互补靶基因STAT3表达量来影响神经元轴突的生长。miR-20a-3p上调导致STAT3下调,抑制miR-20a-3p,可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只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7 d。造模后2 h和干预后1 d、3 d、7 d,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评定;干预后3 d起行Barnes迷宫实验检测,共5 d;干预7 d后,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干预后7 d,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rnes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2X7受体表达,IL-1β、TNF-α水平减少(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抑制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血供。电针组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3 d。HE染色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ED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周围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P0.05),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减轻,ED1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Osteopontin抗体对小鼠脊髓损伤性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一组在伤后不同时间段给予Osteopontin抗体注射,另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伤后3 d行Q-RT-PCR检测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伤后21 d行组织学检测,计数损伤处脊髓残存的NeuN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结果 抗体注射组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下调,抗体注射组与对照组的比值分别为:IL-1β:0.517;IL-6:0.498;TNF-α:0.672,其t检验P值均<0.05(n=5/组).对照组的残存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抗体注射组,两组均数分别为660个与380个(P<0.05).结论 Osteopontin抗体在小鼠脊髓损伤中,虽可减轻炎症反应,但却可能加重神经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神经元损伤.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超短波影响神经源性疼痛时nNOS和NMDA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源性疼痛时兔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特点以及超短波对其的影响,从而探讨超短波治疗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纯种成年兔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5),损伤模型组(n=15)和超短波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定量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10d、30d和90d)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和NMDA受体阳性表达的分布特点。结果:术后10d时模型组和治疗组手术侧DRG和脊髓后角内nNOS阳性表达增多,NMDA受体阳性表达在DRG内降低;90d时治疗组nNOS和NMDA受体表达已基本接近正常,而模型组nNOS和NMDA受体仍未恢复正常。结论:超短波治疗可改变神经源性疼痛时DRG和脊髓内神经元表达上调的nNOS和表达下调的NMDA受体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NMDA受体-NO系统发挥缓解疼痛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神经连接蛋白1(NL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实验组(n=30),每组再等分为3 d、7 d、14d、21 d和28 d亚组。假手术组行T9-11椎板切除术,实验组用Allen打击仪(10 g×25 mm)制造T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相应时间点行BBB评分,Golgi-Cox染色观察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树突及树突棘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1在损伤中心上端脊髓白质中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脊髓白质树突逐渐减少,树突棘密度逐渐降低(P0.001);NL1于损伤后3 d开始升高,至14 d时达到峰值(P0.05)。结论 NL1在脊髓损伤后自发性升高,但不足以诱导突触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ski相关蛋白(SKIP)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6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和打击组(n=30),每组分为1 d、3 d、5 d、7 d、14 d五个时间点,各6只。打击组用Allen法制作T10打击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咬开椎板。采用BBB评分评价后肢运动功能;尼氏染色观察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脊髓SKIP的表达情况。结果打击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t48.267,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打击组5 d脊髓神经元胞浆中尼氏小体开始崩解、凝聚,分布不规则,神经元变性坏死,14 d时损伤加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KIP主要在脊髓灰质中表达,白质中极少表达;损伤后SKIP表达逐渐上升,5 d时达到高峰(t=-17.035,P0.001),14 d时明显降低(t=3.853,P0.05)。结论 SKIP可能是一种作用于神经元并影响其凋亡的新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 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ecl-2)/Bel-2相关的X基因( Bax)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8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功能分级将其分为完全损伤组(n=21)和不完全损伤组(n=27),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在脊髓损伤1.3.7 d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IL-6、TNF-a以及血清Bel-2 、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3 组受试者在脊髓损伤1.3.7 d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Bcl-2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而血清Bax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血清BDNF、NT-3、NT-4、,Bcl-2在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以及健康人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下降,而血清Bax在3组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完全损伤组、不完全损伤组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在脊髓损伤1d后升高,脊髓损伤3d后达到峰值(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 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因子及Bax/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或可作为临床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原代培养大鼠肺纤维化的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 RN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 RNA的表达。方法 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8 d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28 d模型组(博莱霉素A2组),于实验第28天将大鼠处死,行HE和VG染色。分离大鼠肺组织用于体外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传代后的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爬片核酸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 RNA和CTGF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28 d模型组肺泡结构破坏并伴有成纤维细胞灶形成,VG染色示28 d模型组肺间质可见大量红色的胶原纤维沉积。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组化鉴定所培养细胞为成纤维细胞。TGF-β1 m RNA和CTGF m RNA细胞爬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28 d模型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胞质中可见棕黄色颗粒,两种因子均呈阳性表达,28 d正常组胞质内几乎未见黄色颗粒,两种因子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原代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TGF-β1 m RNA和CTGF m RNA均在28 d模型组呈阳性表达,提示TGF-β1和CTGF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