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气活血通络法组方的溶栓颗粒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炎性介质及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机制。方法急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尼荚地平作为脑保护剂阳性对照药,中药、阳性对照药采用灌胃给药,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厦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阳性药组可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缺血软化灶和出血灶。减少缺血变性细胞的产生,减少脑组织IL-1β及ICAM-1的产生;中药组优阳性药物组,大剂量中药组优于小剂量中药组。结论以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方法的溶栓颗粒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放物于分,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黄索甲醚20mg/kg组及大黄素甲醚40ms/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再灌注6h病变侧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且达高峰,随之开始逐渐下降。再灌注24h病变侧ICAM-1明显升高,再灌注24h时坏死区及组织水肿区明显,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大黄素甲醚40mg/kg组再灌注12、24h病变侧IL-1β、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组织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减少。结论IL-1β和ICAM-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大黄素甲醚可抑制IL-1β,ICAM-1的表达,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 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 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每日2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3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并显著降低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眼针具有明显地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新西兰大白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SCII对照组(C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和D3组),采用改良Zivin法制作SCII模型。再灌注48 h后,采用Tarlov评分法评估兔后肢运动功能,同时测定脊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表达,并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结果不同组别Tarlov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的总体数量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其他各组Tarlov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数量均降低(P0.05);与C组比较,D1、D2和D3组上述两指标均升高(P0.05);与D2组比较,D3组均降低(P0.05)。不同组别脊髓SOD和MDA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其他各组脊髓SOD水平均降低,MDA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脊髓SOD水平均升高,MDA水平均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3组脊髓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病理变化与上述指标变化一致。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新西兰大白兔SCII,能够改善其运动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以D2组效果最好,D3组未显示出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EX后处理组DEX组、远程缺血后处理组(远程缺血组)和联合处理组(联合组)各15只。通过采用线拴阻闭大脑中动脉1.5 h,再灌注48 h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I模型,其中对照组大鼠给予缺血期分离左股动脉,再灌注前15 min腹腔注射10 ml生理盐水处理;DEX组给予缺血期分离左股动脉,再灌注前15 min腹腔注射10 ml 3μg/kg的盐酸DEX处理;远程缺血组给予缺血期钳夹夹闭左股动脉15 min后恢复血流10 min,循环3次,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前15 min腹腔注射10 ml生理盐水处理;联合组进行DEX、远程缺血组的联合处理。24 h后进行大鼠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48 h后以Image J软件测量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比例。结果 DEX、远程缺血、联合组的NDS评分及脑梗死面积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低于DEX、远程缺血组(P0.05);而DEX、远程缺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X及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均可显著改善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处理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氧化应激及Epac1/Rap1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ex组、抑制剂组各8只。Dex组在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Dex,抑制剂组在建模前30 min及25 min时分别腹腔注射Epac1拮抗剂ESI09及Dex,假手术组、模型组在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MIRI模型,假手术组心脏仅穿线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pac1/R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pac1、Rap1。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边缘清晰,未见心肌纤维断裂和细胞间质肿胀;模型组心肌纤维出现断裂,排列紊乱、边界模糊,有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肿胀明显;Dex组与抑制剂组心肌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啶(Precedex)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鼠,并使用Precedex进行干预。检测评估神经功能、脑含水量、梗死面积及小胶质细胞中的分子蛋白表达,从而进行Precedex药物的效应判断。结果 Precedex药物有效降低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释放(P<0.05),显著降低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著改善了大脑海马体中细胞结构的紊乱,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显著减轻脑水肿(P<0.05)。结论 Precedex能够通过降低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组(P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啶组(PD组),每组18只.除S组外,余组均采用夹闭单侧颈总动脉联合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前20 min,P组输注异丙酚,D组输注右美托咪啶,PD组输注异丙酚和右美托咪啶.再灌注后6、12、24 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处死后制备脑组织匀浆或切片,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ELISA法检测TNF-α和IL-Iβ,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Western blot法检测AKT.结果 各组大鼠各时点NDS评分和脑组织MDA、TNF-α、IL-1β水平、Caspase-3表达比较,S组低于其余各组,P组和D组均高于PD组、低于I/R组,P均<0.05.各组大鼠脑组织SOD表达比较,S组高于其余各组,P组和D组均低于PD组、高于I/R组,P均<0.05.各组大鼠脑组织AKT表达比较,I/R组低于其余各组,P组和D组均低于PD组、高于S组,P均<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可通过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MDA、TNF-α和IL-1β水平和Caspase-3表达,增加SOD和AKT表达,从而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分为糖尿病(DM)组20只和正常对照(NC)组12只。4、8周末检测血糖(BG)、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UPro/24h)。处死动物后计算肾重指数(KI);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肾小球白细胞介素18(IL-1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4、8周DM组分别与同期NC组相比:BG、KI、UPro/24h、SCr显著增高;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IL-18、ICAM-1、TNF-α表达显著增高。8周DM组与4周DM组相比:KI、BUN、SCr、UPro/24h增高,肾脏病理改变加重,IL-18、ICAM-1、TNF-α在肾小球的表达增高。IL-18、ICAM-1、TNF-α三者表达之间呈正相关,与BUN、SCr、UPro/24h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球IL-18、ICAM-1、TNF-α的表达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小剂量白藜芦醇(2.5mg/kg)组、中剂量白藜芦醇(5 mg/kg)组、大剂量白藜芦醇(10 mg/kg)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在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0 min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腹腔注射,术后6 h、24 h、48 h、72 h、7天时间节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四氮唑红染色(TTC)脑组织后计算脑梗死病灶体积并比较5组的差异;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脑组织周边区组织的TNF-α表达量并比较5组的差异。结果 (1)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神经功能缺损,白藜芦醇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2)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呈显著剂量依赖性。(3)在各个时间点,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脑组织的TNF-α阳性细胞数为:模型组小剂量白藜芦醇组中剂量白藜芦醇组大剂量白藜芦醇组假手术组(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中,白藜芦醇能有效的保护大鼠脑神经细胞,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表达来完成的。(2)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剂量相关,并且呈现显著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进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右美托咪定干预及常规麻醉的D组、接受常规麻醉的C组。观察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应激激素、氧化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D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小于C组。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中CK-MB、c Tn I、人内皮素-1(ET-1)、NO、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IL-1β、TNF-α、丙二醛(MDA)的含量高于手术前,FT3、FT4、IL-1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低于手术前且D组患者手术后24 h血清中CK-MB、c Tn I、ET-1、NO、H-FABP、Cor、NE、E、IL-1β、TNF-α、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FT3、FT4、IL-10、GSH-P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干预能够减轻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5月在该院择期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DEX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EX组患者诱导前经静脉输注DEX 0.5μg/kg持续输注10 min,随后0.3μg·kg-1·h-1的速度输注至淋巴结清除结束;对照组以相同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术中输注全麻药总量;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7天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术中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7 d的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1、7 d两组POCD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血清TNF-α、IL-6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L-10明显增高(P0.05)。结论 DEX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改善甲状腺癌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不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DEX能降低炎症因子分泌和增加抗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选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缺血1 h再灌注2 h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组在缺血前30 min输注生理盐水;R组和NR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输注雷米芬太尼2 μg/(kg·min);NR组和N组大鼠在缺血前40 min给予纳络酮负荷剂量0.01 mg/kg,然后以63 μg/(kg·h)连续静脉输注,C组为假手术组.在 T1(缺血前即刻)和T2(再灌注2h)时间点,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抗原的表达.发现在T2时间点,R组3种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与I组和NR组,I组各指标明显高于NR组.I组和N组的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雷米芬太尼可能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NSE含量及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的产生,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97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后经10分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滴注至术毕(n=32);B组:停体外循环后经10分钟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滴注至术毕(n=32);C组:麻醉诱导后以相同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液至术毕(n=33)。分别监测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2小时内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集血样测定不同时点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C-反应蛋白(CR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比较三组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肾功能指标及在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A组、B组在术后12、24、48及72小时血尿素氮、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反应蛋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水平均减低,肌酐清除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上述各时点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缺血再灌注前使用右美托咪定优于缺血再灌注后使用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并寻找有效预处理的产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对照组(n=10)和阿司匹林预处理组(n=50)。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又分为5个亚组,每组10只,分别于预处理后即刻、3h、1、3、5d行大脑中动脉闭塞,以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局部脑缺血2h,于再灌22h观察阿司匹林对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病变侧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预处理后3h、1、3d组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IL-1β和TNF-α含量减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对随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IL-1β和TNF-α的过量表达有关,这种保护作用产生于预处理后3h,1d达峰,持续至第3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ASA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在相应时间点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ASA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 ASA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