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及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2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核心肌群肌力、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核心肌群肌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Z=4.498,P=<0.001);两组患儿干预前GMFM-88评分、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GMFM-88评分、BB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干预后GMFM-88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头针治疗可有助增强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核心肌群肌力,改善其躯干控制及行走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进行分组,奇数纳入观察组44例,偶数纳入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肌群训练引导康复,可有效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按摩、针灸、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每天训练时间至少3 h,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CFA-D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MFM-88、BBS、CFA-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1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实施分组,将其中以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治疗的56例列为对照组,以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康复治疗的59例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康复治疗前后智力水平、运动功能(GMFM-88、FMFM评分)、平衡能力(SI指数)、核心肌肌力及脑功能电波(θ波、β波)水平。结果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智力水平得分、GMFM-88评分、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S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核心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研究组θ波低于对照组,β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束带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核心肌肌力及脑功能电波,进而促进其智力水平、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个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72例痉挛型脑瘫(偏瘫和双瘫);随机分为SET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共6个月,SET组同时加用SET系统支持下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功能测试(GMFM-88及D区,E区)、徒手肌力评定(MMT)、儿童平衡量表(PBS)、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GMFM-88评分相比(t=-5.31,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GMFM-D区(t=-9.085,P<0.01)和GMFM-E区(t=-6.239,P<0.01)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中配合前臂拐的使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8月,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家长及患儿的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另接受应用前臂拐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及平衡仪进行评定,用GMFM-88中第70项的方法评定行走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6.002,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2.317,P0.05)。平衡测试中,两组位移运动轨迹长及外周面积治疗后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观察组应用前臂拐辅助后明显缩小(P0.01)。观察组辅助行走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χ2=25.87,P0.01)。结论康复训练中应用前臂拐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M-FM-88评分提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 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 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D区评分、E区评分和总分分别为(2.86±1.67)级、(34.94±19.73)分、(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的D区、E区,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部分,以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7.31,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8,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悬吊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法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B区、C区、D区、E区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儿坐位、四点位、立位、行走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GMFM-B区、C区、D区、E区各能区百分比、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2组粗大运动功能Ⅰ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百分比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GMFM-D区、E区百分比及BBS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Ⅱ-Ⅲ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D区、E区百分比及BBS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干预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瘫患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水疗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15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感觉统合训练组(对照组,n=78)和水疗联合感觉统合训练组(观察组,n=7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评表(GMFM-88)]、独立性[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差异。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GMFM-88、WeeFIM评分及MCA的Vs、Vm检测结果则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疗配合感觉统合训练疗法可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脑血流状态,并提高其平衡能力及独立性,也对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儿童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躯干控制训练(20min/次),两组均治疗1次/天、5天/周,共计3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88,GMFM-88)D区、E区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情况;运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儿腹直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患儿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R)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在GMFM-D、GMFM-E、BBS评分及CR值上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GMFM-D、GMFM-E及BB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C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屈肌张力、腕屈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干预痉挛型脑瘫患儿利于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提升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63-165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绳带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D区、E区]、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D区、E区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增强患儿肌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关节量角器法测量内收肌角度,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 D区、E区分值。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内收肌高张力,并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核心肌群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坐位平衡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康复组和针刺组各15例,康复组采用针对坐位平衡障碍的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核心肌群,治疗6个月后采用Pro-kin 254平衡训练检测仪检测躯干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测评中坐位(B区)的评分。结果:(1)针刺组治疗后躯干控制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康复组治疗后重心摆动轨迹长度优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躯干平均压力中心(COP)前后方向标准差、COP左右方向标准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重心移动椭圆面积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康复组(P0.05)。(2)2组治疗后GMFM-88项坐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针刺组GMFM-88项坐位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核心肌群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躯干控制能力,同时将运动医学理论引入到针刺治疗中,为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开拓了一个针刺部位选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