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衡水市哈励逊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178例,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及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VAP的发生率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但对患者28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剂用量及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对51例ICU长期机械通气并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价镇静深度,维持目标镇静深度即SAS3~4分,记录气管切开前后各5d的镇静剂用量和镇静深度及其时间。结果与气管切开前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镇静剂用量和过度镇静时间均显著减少(P均〈0.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可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剂用量明显减少,过度镇静时间缩短。对ICU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n=27)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科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玉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12(2):121-121
对神经内科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从心理护理、气道湿化、吸痰、吸氧,及其它诸方面总结讨论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5)
目的探讨影响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高龄患者的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析影响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8,P0.05)。经口气管插管高龄患者在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的不舒适感明显高于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而经鼻气管插管高龄患者在社会需要方面比经口气管插管高龄患者的不舒适程度高。结论根据影响机械通气清醒高龄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实施按需服务、个性化护嘱,采取不同的舒适护理,可提高机械通气高龄患者舒适度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胸外伤及胸外科术后危重患者 19例 ,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9例中 ,男 18例 ,女 1例 ,年龄 41~ 80岁。其中 ,胸外伤后连枷胸 8例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11例。 8例胸外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血气胸 ,1例合并肝破裂 ,8例均做了胸腔闭式引流 ,肝破裂做了修补术。11例食管癌切除术年龄均 >6 0岁 ,有长期吸烟史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降低 ,9例心电图表现异常。连枷胸患者气管切开的时间 :伤后 8小时 1例 ,8~ 12小时 6例 ,48小时 1例。食管癌手… 相似文献
1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并行颅脑创伤术,对照组患者若未确诊肺部感染则不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创伤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颅脑创伤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感染控制率,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机械通气对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n=34)和常规机械通气组(n=34),比较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7 d病死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缓解时间方面(4.7±1.7 h vs 5.0±1.8 h,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早期机械通气组显著低于常规机械通气组(15.6±4.5 h vs 33.1±13.4 h,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7 d病死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机械通气组(8.9%vs 26.7%,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降低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机纤支镜检查对肺不张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对肺不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同意进行纤支镜检查的肺不张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和第8天进行纤支镜检查;入院后第15天、第30天和第60天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和肺复张率。结果两组第15、30、60天的病死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行纤支镜检查组与晚行纤支镜检查组比较,第15天的肺复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不张患者及早进行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我院近一年来作气管切开术66例,现对该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时机谈几点看法。本组66例由,格林巴氏综合征15例,破伤风11例,脑溢血、乙型脑炎及喉外伤各6例,喉癌及中暑各4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脑炎、药物中毒、小儿急性喉炎、喉气 相似文献
15.
我科ICU自1999-09/2002-05共收住因各种原因致昏迷病入行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65例,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尤其是雾化、湿化疗法,正确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有明显的优点,其创伤小,感染少,手术美观,操作迅速,整个过程可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相关死亡率低,已在我院普遍开展。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有157例病例行PDT并机械辅助通气,其中有24例发生皮下气肿、术中出血、气胸、纵隔气肿、阻塞性呼吸困难、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4例,均在入院48 h内行气管插管.以气管插管5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 d)34例、晚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死率、H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和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高龄不宜气管插管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18例高龄不宜气管插管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采取BiPAP呼吸机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 h、12 h做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被成功救治,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7.8%,成功救治者和失败者之间在器官衰竭数、APACHEⅡ评分、治疗2 h及12 h后pH、PaCO2、治疗后12 h PaO2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用于高龄不宜气管插管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器官衰竭数、APACHEⅡ评分及治疗后早期血气改善情况等因素可影响NIMV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宋彦斌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25(4)
摘 要:目的 探究血糖水平预后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急性脑损伤患者134例,分为生存组(n =60)和死亡组( n =74),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APACHE II、GCS、血糖水平以及ICU时间,以评估相关性。结果 生存组APACHE II评分0-14、GCS评分13-15的比率及ICU时间显著高于死亡组,相反生存组APACHE II评分≥25的比率、GCS评分3-8的比率、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患者GCS 13-15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GCS 9-12,3-8的患者(Logrank(Mantel-Cox)=7.08, P = 0.031),而血糖为110-149 mg/dL 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血糖为150-179, ≥180 mg/dL的患者(Logrank(Mantel-Cox)=18.18, P = 0.007)。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GCS 3-8和血糖水平为150-179、≥180 mg/dL是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GCS与血糖水平显著负相关(r = - 0.305, P = 0.014)。结论 高血糖水平可以作为预后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6)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机械通气(PMV)患者的临床结局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岁),男62例,女58例,机械通气时间≥21 d。比较不同年龄组(≥80岁组和<80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和撤机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和检验。结果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1.7%(26/120),住院期间脱机成功率为61.7%(74/120);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以及延迟气管切开等因素对患者住院死亡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OR=2.302,95%CI 1.357~3.905,P=0.002)和血清白蛋白≤20 g/L(OR=3.916,95%CI 2.173~7.057,P<0.000 1)时,老年PMV患者住院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老年PMV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液净化治疗、外科手术等因素对患者脱机失败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APACHEⅡ≥15(OR=2.306,95%CI 1.356~3.990,P=0.005)、血清白蛋白≤20 g/L(OR=3.945,95%CI 2.193~7.007,P=0.001)、至少有一种合并疾病(OR=2.032,95%CI 1.457~3.805,P=0.040)以及延迟气管切开(OR=2.012,95%CI 1.253~3.054,P=0.004)时,老年PMV患者脱机失败的风险显著升高。结论高APACHEⅡ评分和低白蛋白水平是PMV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患者存在合并疾病及延迟气管切开也是脱机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