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辨证分型有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以肝火亢盛型较为常见。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发生多由于机体肝阳偏盛,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导致肝火亢盛,出现头痛、头晕等症。中医药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清海  李桂明  李典鸿 《新中医》2005,37(11):26-2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结果:高血压病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有相关性。肝火亢盛型多属于体重较重者,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收缩压(SBP)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明显高于阴虚阳亢型和气虚痰浊型(P〈0.05);舒张压(DBP)肝火亢盛型明显升高,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及其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52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气虚痰浊型4型,检测各证型TXB2的含量,分析证型分布及与TXB2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出现率最高的是气虚痰浊型,其余依次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各证型TXB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布规律为阴虚阳亢型>气虚痰浊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与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型、气虚痰浊型(P<0.05),肝火亢盛型舒张压高于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和气虚痰浊型.结论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痰浊型为多见,阴虚阳亢型与气虚痰浊型TXB2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客观化脉诊特征,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客观化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档案人群中选取49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择44名社区健康居民。利用脉诊仪对两组双侧手臂桡动脉关脉信息进行采集。结果病例组右侧桡动脉关脉信息的H1、H2、Ass三个脉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病例组其他大部分指标的均值均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脉诊仪能够发现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右手关脉脉诊图的主波要比正常人高大,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正确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羚羊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羚羊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属肝火亢盛证型患者,运用自拟羚羊天麻汤加减(药用羚羊骨、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菊花、生地、山栀、黄芩、牛膝等)内服,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烦躁、便秘、溲赤等,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1%、92.2%、94.7%、84.4%、93.2%、89.2%;降压疗效:显效41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18%.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羚羊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火亢盛是高血压病重要病机,治疗当以清心泻火为原则。且心火常与肝火、肾虚合并出现,形成心肝火旺证、心肾不交证。然而多年来清心泻火论治高血压病并未获得足够重视。文章在总结古今医家认识及现代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清心泻火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8例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对照组68例单纯用中医药治疗。2组均5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血压、症状变化。结果降压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临床症状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1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血脂ET NO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文献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指导临床规范辨证治疗。方法:以描述频率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52篇,涉及中医证型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为主,累计频率为69.85%。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六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相关客观指标的比较,探讨H型高血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差异性特征。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9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间年龄、性别、病程、血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性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心脏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结果:各证型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病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年龄小于其余3型,病程短于其余3型。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男性患者居多。阴虚阳亢型患者体重指数低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各证型间合并心律失常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患者更多见合并有心律失常。各证型间高血压病1级者所占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中高血压病1级最少见。各证型间混合斑所占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各证型间左右两侧PW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PWV较其他证型更高。各证型间TG、TC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型患者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结论:H型高血压病的肝火亢盛型更多见年轻、初发者,且肝火亢盛型患者PWV、TG、TC较其他证型更高;痰湿壅盛型更多见混合斑,阴阳两虚型更多见合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空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空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空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初诊患者中医证型、症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临床问卷调查方法,研究200例社区高血压病初诊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型、症状情况,初步探讨社区高血压病初诊患者中医证型、症状分布规律。结果: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初诊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头胀、急躁易怒、耳鸣、心悸、胸闷等。中医证型频次及构成比中,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及其他型等比例较少。结论:社区高血压病初诊患者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中医证型分布符合高血压病中医发病规律。为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症状分布规律及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特点及其与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的1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调查表,统计分析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其次为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从病程与证型的关系来看,随着病程的延长,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型呈下降趋势,瘀血阻络、阴阳两虚型呈上升趋势.结论:高血压病部分中医证候因素的分布受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邢台市中医院及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高血压患者175例,男女比例为1.13∶1.00,平均年龄54.32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以痰湿壅盛证为最多,占32.0%;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证为主,40岁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各中医证型在不同BMI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的以阴虚阳亢及痰湿壅盛证居多,肥胖者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吸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饮酒及高血压家族史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饮酒的高血压病患者以肝火亢盛为主要证型,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为主。结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分布上以痰湿壅盛证为主;年龄49岁,超重和肥胖可能是痰湿壅盛证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家族史可能分别是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的心血管综合征,往往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病"病名的记载,高血压病在中医体系中,可以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约3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2])。  相似文献   

18.
陈分乔  许文忠  董旭  梅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22-1322,139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脂水平变化及观察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程度。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检测各个证型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TC/HDL的比值。结果痰湿壅盛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三型相比,TG有显著差异(P0.05);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型相比,TC/HD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阳两虚型及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型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彭丽莉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10,29(7):534-536,53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所选的39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抑郁指数评分,筛选出SDS评分标准分大于50分的患者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同时选择SDS评分标准分小于5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和气血亏虚6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和肝火亢盛为多见,分别为37.85%和31.18%;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辨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4型,其中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分别为27.24%和18.28%.气滞血瘀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证型中所占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多样性,以血瘀、火(热)、气滞、湿浊、血虚、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组合出现较为多见,其中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火(热)、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浊、气虚、血虚组合较为常见,其中火(热)出现频率最高.(2)和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的中医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连景 《天津中医药》2009,26(6):509-510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