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各6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固体饮食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胃动素明显高于传统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TME,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TME,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优于开腹TME,其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比较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率。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0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的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01),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均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两组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术治疗结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与开统开腹术治疗效果相当,不会增加远期转移复发率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陈琳 《山东医药》2011,51(51):58-5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行后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带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带引流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泌尿系疾病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在用于治疗结直肠癌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患者58例,开腹手术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情况好(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性更小,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术中吸入不同浓度氧气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认知能力恢复及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于手术开始时至手术结束后2 h内予以防漏面罩吸入高浓度氧(FiO_2=55%),对照组同期予以鼻导管供给正常浓度氧(FiO_2=28%)。术后2 h测定血氧分压及末梢血管血氧饱和度,并比较患者术后认知能力恢复情况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言语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吸入高浓度氧气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的认知能力恢复,并能降低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2例)与开腹组(40例),其中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 0. 05),且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 0. 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开腹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P 0. 05)。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Cor、E、GSH、SOD)与免疫功能指标(IgM、IgG、CD_4~+、CD_4~+/CD_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腹腔镜组Cor、E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GSH、SOD水平高于开腹组(P均0. 05),腹腔镜组免疫功能指标IgM、IgG、CD_4~+、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均0. 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 76%)与开腹组(7. 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手术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综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型子宫悬吊装置”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女性直肠癌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采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42例(观察组)、自制子宫悬吊装置42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悬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指标及悬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子宫悬吊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第1天疼痛模拟评分低(P均<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悬吊装置,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新型子宫悬吊装置操作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探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84例确诊为结肠、直肠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综合对比得出),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肠胃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病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具有创口小,手术切除部位精准,术中出血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更有利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广泛应用于实际临床当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老年直肠息肉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即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 d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仅为4.08%,优于对照组(18.76%,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直肠息肉能有效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及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各31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出血量(84.77±12.06)mL、住院时间(10.20±1.40)d、并发症发生率(22.58%)、肠鸣音恢复时间(2.76±0.05)d、排气时间(2.51±1.03)d、进食时间(53.20±20.04)h等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且对胃肠功能造成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14.52±18.42)vs(187.69±25.85)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48.85±6.83)vs(97.34±11.38)ml〕,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持续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3.24±0.56)vs(4.95±0.68)d,(2.94±0.44)vs(4.11±0.59)d〕,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高于对照组〔(78.2±10.5)vs(57.5±7.9)pg/ml,(238.3±42.1)vs(158.7±25.2)pg/ml〕。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00例直肠癌术前均实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资料,每组50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虽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开腹手术治疗并无差异,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C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CRC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行手辅助腹腔镜治疗;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行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副损伤、胃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对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治疗具有损伤低、手术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其在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实用性高,针对复杂性的肿瘤根治性切除治疗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外科治疗结直肠癌中的近期疗效,另外对手辅助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的79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者41例,接受手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者38例。根据2种术式分为全腹腔镜组(LAC组)和手助腹腔镜组(HALS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病理类型、分期、ASA分级、BMI指数等;手术资料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取标本切口长度、Trocar数目等;术后资料包括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HALS组和LAC组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Trocar使用数目、取标本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论的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疼痛管理,观察组50例,采用以FTS理论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对两组的疼痛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 h、12 h、24 h比较,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则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 h、24 h比较,两组IL-6、CRP差异显著(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FTS理论下多模式镇痛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3在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的免疫功能指标仍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起到保护免疫功能的作用,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观察组30例与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3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无术后胆管损伤并发胆汁漏、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而对照组术后因胆管损伤并发胆汁漏2例(6.67%),无术后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