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全楚 《河南中医》2009,29(2):197-198
我们结合多年临床实际经验和体会,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变的治疗中首先提出“治肝先治肠”的理念。因为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肠道粘膜充血、水肿、肠壁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会使肠道中内毒素增加,毒素给门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若对“脾虚”进行健脾益气治疗,纠正肠功能,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是为治肝先实脾。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 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肝损伤造模组(B组),大承气汤低剂量治疗组(C组),大承气汤中剂量治疗组(D组),大承气汤高剂量治疗组(E组),每组各8只.取回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TNF-α、ALT、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1),回肠细菌培养结果所示,B组出现明显菌群失调(P<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TNF-α、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菌群失调状态改善.肝脏病理检测结果所示,B组大鼠肝细胞呈弥漫性大片状坏死,肝窦结构被破坏,汇管区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D、E组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大承气汤可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对急性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明显干预作用,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肝病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中,肝脏胆汁酸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道的瘀血,常易引起肠道生境的系列变化,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形成,而内毒素血症的存在又可加重肝脏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上予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辅以治疗胃肠道菌群失调与内毒素血症,用于改善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症状。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出血性休克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本实验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以Sprague-Dawley大鼠于颈动脉放血,血压5.32kPa维持1小时后予大黄(50mg/kg·次)分别于复苏后即刻、6、12小时经胃管注入.结果显示:大黄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小肠病理改变程度亦明显轻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可见大黄能明显降低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阻止肠道内内毒素吸收.  相似文献   

5.
杨宁 《中国中医急症》1997,6(5):227-230
近年许多研究证实,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可使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引起肠道内细菌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和肠道内毒素吸收。这种内源性感染途径一旦建立.感染将难以控制,不仅加剧毒血症。而且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如何有效地控制肠源性感染,是现代医学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有许多临床报道,中医通腑攻下法对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出现邪闭腑实证具有良好疗效。亦有研究表明,中医逐瘀通腑之方药具有抗肠源性感染和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这无疑为揭示中医通腑攻下法的作用机理,解决现代医学防治肠源性感染的难…  相似文献   

6.
<正>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1):1510-1511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思路。方法: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和西医"肠肝轴"学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探讨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存在肝与大肠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提出治肝调肠的防治思路,应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浊等为原则的中药直肠滴注或结肠透析机给药的方法,西医应用改善肠粘膜通透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蠕动等措施。结论:从肠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现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王菲  侯留法  娄静 《中医研究》2010,23(9):60-62
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机械性屏障损伤,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及门脉高压所致的门体静脉分流等综合因素而常常合并内毒素症,内毒素症一旦发生,往往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刘茵 《广西中医药》2019,42(4):76-78
<正>肝衰竭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但以肠道来源内毒素(LPS)激活Kupffer细胞(KC)为特征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则早为学术界所认可~([1])。肠道屏障损伤是造成细菌移位(BT)及继发性IETM的关键促使因素,而肠道菌群紊乱又与肠道屏障损伤关系密切。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寄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与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形成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引发低度慢性炎症,导致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卵泡发育障碍。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达到辅助治疗PCO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道净化中药对重症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60 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治疗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肠道净化中药,比较治疗后24h 、3d 、7d 时2 组患者体内IL-8 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3d、7d 及治疗组治疗后24h 、3d 、7d 患者IL-8 水平及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7d 时IL-8 水平下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3d 及7d 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净化中药能减轻重症肺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及移位,抑制IL-8 的生成,显著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造成的肺损伤,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药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福来 《陕西中医》1999,20(4):157-158
采用中药大黄、乌梅煎液灌肠治疗重症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典型病例16例,轻症14例)30例,典型病例总有效率62.5%,病情均显蓍好转。提示本法不仅可以直接清除肠道内的毒素,同时可使进入体循环的内毒素得以清泄。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机理:即肠道气体排泄途径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肠道内分泌物质的影响,指出其治则可归纳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并提出“肺与肠道相表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研究 ,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机理 :即肠道气体排泄途径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肠道内分泌物质的影响 ,指出其治则可归纳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 ,并提出“肺与肠道相表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是祖国医学经典泻下方剂,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对于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效果显著。本文综合概述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产生机理、对机体各器官的危害及大承气汤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补肾法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基本治法,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仍尚需进一步阐明。现代医学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释放内毒素、抑制维生素A吸收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男性生殖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精子供能。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男性生殖功能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补肾法治疗男性不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口炎清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免疫力低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口炎清流膏高剂量组(125.2 mg·mL-1)、口炎清流膏中剂量组(41.74 mg·mL-1)、口炎清流膏低剂量组(8.35 mg· mL-1)、丽珠肠乐组、菊糖组、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每组12只.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检测胸腺、脾脏、脾指数、sIgA、IgG和内毒素等指标.结果:给予抗生素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再经口炎清给药7天,口炎清中剂量组可避免胸腺和脾脏萎缩,以及脾功能低下,同时抑制抗生素引起的小鼠sIgA、IgG含量下降与内毒素升高.结论:口炎清能够改善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72只,自由饮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水溶液5 d,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培菲康组(0.1 g·kg-1)和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1)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7 d,无菌取粪便,应用平板稀释法培养各组肠道总厌氧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 G、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减少(P<0.01),内毒素和SP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g G及VIP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内毒素和S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益生菌、Ig G和VIP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肝病急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其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的紊乱对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治疗上西医多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以及应用抗生素,但日久可致肠道酸碱平衡失调。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中药灌肠对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降低血氨等方面有确切疗效,且可辨证用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系统回顾了中药灌肠在肝衰竭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为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