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卒中后失眠(PSI)患者睡眠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中心PSI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采用tDCS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基于心肺耦合技术的睡眠监测系统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情绪。结果 两组各脱落2例。治疗后,两组PSQI、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 8.575, P <0.001),试验组PSQI、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 2.811, P <0.01),两组间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1.756,P> 0.05);两组睡眠质量指数、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转换次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 4.721, P <0.001),试验组快速眼动期时间优于治疗前(t=-2.851, P=0.010);试验组睡眠质量指数、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P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t DC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3周,采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H)、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试验结束或退出试验时填写安全性调查表。结果对照组3例、实验组2例退出。两组SADQ-H和ADRS评分均随时间而下降(F时间 100.643, P 0.001),实验组SADQ-H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别=6.891, P=0.011), ADR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组别=2.925, P=0.093),SADQ-H和ADRS评分交互效应显著(F交互 13.642, P 0.001)。实验组治疗前后MBI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7.016, P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t DCS对卒中后抑郁并发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正据报道有20%~81%的患者卒中后会出现口咽部吞咽困难,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被发现能增强大脑的可塑性,这项研究检验了该干预方法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受试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在入院筛查中表现出吞咽困难。在参与筛选的受试者中,有60名患者被确诊,并连续4天随机接受20分钟有效的tDCS或无效的tDCS治疗作用于运动皮层吞咽网络中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是否能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健侧和患侧吞咽皮质t DCS兴奋性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22例,随机分为健侧组、患侧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健侧组和患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健侧和患侧吞咽感觉运动皮质t DCS兴奋性刺激。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健侧组高于患侧组和对照组(均P0.05),患侧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侧吞咽皮质t DCS兴奋性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而患侧刺激在本组研究中未显现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安徽省中医院针灸康复一科住院的60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tDCS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tDCS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判2组临床疗效差异;同时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NIHSS、PQSI、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7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再给予tDCS阳极交替刺激双侧口咽部皮层感觉区域,对照组以tDCS阳极假刺激同一区域。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渗透-误吸指数(PAS)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SSA评分各阶段较组内治疗前的同一阶段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期、误吸情况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PA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双侧口咽部感觉皮层能更好地改善吞咽功能,对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CS刺激,每周5次,每次20min,共4周;对照组参照观察组,但仅在初始和最后30s内施加电流,余同观察组。采用数字广度测试(DST)和字母删除试验分别对患者注意广度和持久度进行评估,采用符号数字模式测试(SDMT)对患者注意转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评估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和波幅均增加(均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观察组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正有报道称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高达78%~([1]),且吞咽障碍可增加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风险,增加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难度,影响其康复进展,进一步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吞咽过程受多个脑区和多对传入传出神经的支配,多个部位的脑组织损伤皆可能引起吞咽障碍的发生,目前,吞咽功能的神经控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传统的吞咽障碍干预方法的康复疗效有限。因此,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改善卒中后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卒中后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外周经皮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tDCS组进行小脑tDCS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小脑tDCS假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吞咽障碍能力评价表和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Masa吞咽能力评价和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tDCS组和对照组的改良吞咽障碍能力评价和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且tDCS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脑阳极tDCS配合外周经皮电刺激治疗,可以更为明显地改善卒中后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为共济失调型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配合常规综合康复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tDCS治疗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综合训练,tDC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tDCS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评估(DOSS),以及吞咽功能(FDS)评分,同时检验2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PAB)]和感染指标[(包括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DOSS评分和FD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治疗组的DOSS评分和FDS评分分别为(6.20±1.62)分和(46.15±18.82)分,显著优于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和感染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DCS 治疗组的营养相关指标Alb和Hb以及感染指标WBC和CRP与常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疗法与常规综合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改善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并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8年2月。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s,包括225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 DCS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SMD=0.71,95%CI:0.32~1.10,P0.001),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t DCS能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孕期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心理疾病,孕期抑郁治疗不当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无创、安全、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案对改善育龄妇女及胎儿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式来改善孕期抑郁,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适宜的刺激参数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TMS和tDCS两种主要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神经调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孕期抑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孕期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及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并给予失语症刺激疗法(Schuell刺激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tDCS,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语言功能评分(包括言语表达、听理解力、阅读能...  相似文献   

16.
17.
张强  王佳昱  刘山  秦雪娇  董艳红 《临床荟萃》2020,35(11):1042-104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运动抑制等临床症状。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通过无创刺激而影响大脑兴奋性的一种新型康复手段。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PSD康复的机制、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视听觉通道命名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32例恢复期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实验组在左侧额下回(L-IFG)实施阳极tDCS,对照组实施假tDCS,刺激的同时行语言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AB)、图片命名测试和环境声音命名测试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15例、实验组16例完成实验。治疗后,两组WAB失语商均显著提高(t 5.081,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550, P 0.05);两组图片命名评分均明显提高(Z 2.650,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Z=-2.258, P 0.05);实验组WAB实物命名评分明显提高(Z=-3.239, P 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3.008, P 0.01);实验组环境声音命名评分显著提高(t=-4.745, P 0.001),治疗前后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224, P 0.05);实验组WAB自发命名、WAB完成句子、WAB反应命名评分均提高(Z 2.191, P 0.05),对照组WAB自发命名评分提高(Z=-2.376, P 0.05),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Z 1.568, P 0.05)。结论 tDCS阳极刺激L-IFG对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命名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语义或语音加工提高命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语言障碍,约20%40%的幸存者因其受到严重影响[1].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方法有限,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言语-语言疗法(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SLT)为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金标准,SLT的治疗强度可能对失语症的恢复产生着关键影响[2],但由于我国言语语言康复从业人员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出现卒中后疲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同步舱内经颅直流电假刺激治疗。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分变化,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FSS及MFI-20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FSS及MFI-20评分均较治疗前及A组下降(均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IL-1β、IL-6、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组血清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的IL-1β、IL-6、TNF-α浓度均低于A组(均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