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口腔感知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流涎的疗效。方法 将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伴有流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常规吞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口腔感知觉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估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流涎情况。治疗后3、6个月进行随访,分别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FOIS、T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OIS分级均高于治疗前,TDS分级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OIS分级高于对照组,TDS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随访,观察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MES和常规吞咽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口腔感知觉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和流涎情况。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流涎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妍 《中国康复》2010,25(1):45-46
目的:观察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流涎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流涎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A组加用口唇运动功能训练、口腔感知觉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结果:治疗28d后,A组流涎分级法评定,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2.0%与76.0%,P0.05);吞咽功能评分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流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联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bid,仪器治疗、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评估及口腔情况评估,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并联合冰刺激治疗,观察4周后,对口咽部细菌菌株定植、肺感染发生例数、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咽部细菌培养菌株定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改善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能有效提高口腔清洁度,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改善口腔健康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5.
陈欢  包正军  谭洁  袁光辉 《中国康复》2019,34(8):414-416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技术。治疗15d后,通过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5d后,2组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在口腔期、口腔期合并咽期、咽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口腔期合并咽期、咽期的吞咽功能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口腔期合并咽期及咽期患者中,观察组吞咽功能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期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对口腔期合并咽期和咽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急性期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VOCASTIM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和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程度和饮水试验在治疗后2周和4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结合镜像神经元激活训练对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每组均进行常规吞咽治疗30min,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另外接受肌内效贴扎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1组另外接受观察静态食物图片人工音治疗,观察2组接受镜像观察动态吞咽视频声音治疗,每次训练2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持续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后用WST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观察2组FOIS评分较对照组、观察1组提高(P<0.05)。治疗后3组WST分级、EAT-10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2组较对照组、观察1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2组较对照组及观察1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扎治疗的同时,予以镜像观察吞咽相关的动作视频及声音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加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热交替式口腔护理对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水刺激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恢复有效性、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交替冲吸式口腔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缩短病人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3例,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采用吞咽训练,电刺激组同时采用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电刺激组为93.9%,对照组为7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2.
林茜  陈美云  林秀瑶 《中国康复》2014,29(6):409-411
目的:观察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治疗前后采用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冰棒咽部冷刺激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和个性化姿势控制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SAP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渗漏-误吸量表(PAS)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并且以观察组患者FOIS分级及PAS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VitalStim电刺激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能显著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发生率,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在虚拟现实设备中进行动作观察疗法。治疗前后行吞咽相关的时间学参数分析、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渗漏误吸评估(PAS)。结果:治疗4周后,2组吞咽时间学参数比较,2组口腔运送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除了喉关闭时间外,其余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SSA及P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再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复合体动度比较,2组治疗后甲状软骨前移和上移、舌骨前移和上移距离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7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再给予tDCS阳极交替刺激双侧口咽部皮层感觉区域,对照组以tDCS阳极假刺激同一区域。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电视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渗透-误吸指数(PAS)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SSA评分各阶段较组内治疗前的同一阶段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期、误吸情况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PA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双侧口咽部感觉皮层能更好地改善吞咽功能,对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姚萍  张玲  孙静  周莹 《中国康复》2011,26(3):211-2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口面肌群、声带、咀嚼及吞咽功能训练,感觉刺激等。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训练仪(低频电)和经颅磁刺激(TMS)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洼田饮水试验≥3分的患者,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合低频电及TMS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侧低频加患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rTMS假刺激,观察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治疗,分别为健侧1Hz和患侧10Hz刺激。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Rosenbek渗漏-误吸评分(PA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分级(FOI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PAS、FOIS及SWAL-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PAS、FOIS及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洼田饮水评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rTM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能较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部针刺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咽阶段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颈部针刺廉泉穴、吞咽穴,上述治疗每天1次.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发现2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以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4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部廉泉穴、吞咽穴可直接刺激咽缩肌及舌骨下肌群,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咽阶段吞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