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 年12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8例,皮瓣面积7.0 cm×9.0 cm至9.0 cm×20.0 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蒂,3例以肌皮穿支为蒂。 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的色泽、弹性、外观质地良好。 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恒定,血管口径大小适中,皮瓣质地厚薄适中,是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9例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桥接手部缺损动脉,重建手部血供;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穿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皮穿支)为皮瓣血供设计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长度为4~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7cm×9cm~11cm×16 cm。 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手部血供良好,供区植皮成活,术后3~9个月随访,皮瓣及手部末梢血供良好,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有排汗功能,部分供区有瘢痕增生。 结论 对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血流桥接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既可桥接血管,又可覆盖创面,是目前修复伴有动脉血供障碍的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 ~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高能量损伤所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此类缺损不但能覆盖创面而且对供区影响小。目的:总结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41例四肢及口腔颌面创伤或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25)cm×(5~11)cm,根据受区软组织缺损大小、形态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动静脉与受区动静脉吻合,覆盖创面。观察移植后股前外侧皮瓣成活、供区愈合情况,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受区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均为移植后24~36h出现皮瓣淤黑,予及时血管探查发现均为静脉栓塞,经手术取栓后皮瓣成活。病例随访4个月~3年,均得到覆盖创面的目的,2例患者移植后因皮瓣臃肿再次入院行削薄手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血管口径大,可切取面积大,修复四肢及口腔颌面皮肤黏膜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3~S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4~S5。结论 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 1.0 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 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一期原位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远端创面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终末端创面9例。术中皮瓣切取根据创面需要,或原位保留深层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6例),或保留全层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 平均手术时间为4.0 h。皮瓣大小为12 cm×8 cm~16 cm×10cm。 结果 本组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好转。其余8例愈合顺利,未有无边缘坏死,全部病例皮瓣供区植皮未出现坏死。随访3~16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比常规切取的游离穿支皮瓣厚度减少一半,术后双足穿同样尺码的鞋,患者无再次修薄的要求。 结论 应用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终末端创面,血供可靠,外形更好,无需二期修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骨科收治的21例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39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为膝周、小腿中上段前外后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8 cm~20 cm×12 cm。21例患者先予创面彻底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再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皮瓣温度、颜色及张力情况。术后定期随访,创面完全愈合后6周,参照 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评价标准评价皮瓣感觉。小腿骨折者临床骨折愈合后3个月,参照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2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在术后2周均一期愈合。21例患者获随访4~10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无软组织感染、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有弹性,皮瓣感觉 S2~S3 级,两点辨别觉7~12 mm(平均 9.7 mm)。供区愈合良好,未见股四头肌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0例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10 个月,平均8.2个月。患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05°~ 130°,平均 110°;伸直-5°~ 0°,平均-2°。术后膝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差2例。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供充足,为修复膝周、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例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主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1)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过皮下组织达皮肤。(2)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应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侧、膝关节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例。 结果 临床应用共9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肢体创面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 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 cm×12 cm~22 cm×36 cm;切取皮瓣12 cm×15 cm~25 cm×40 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The composite tissue flap of the descending genicular vessels with the adductor magnus tendon is a newly developed, reliable method to repair the Achilles tendon and relevant skin defe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atomy of the adductor magnus tendon-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bone flap, an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ue for the repair of the Achilles tendon and relevant skin defects. There were 34 adult specimens used for the anatomy of this flap. The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originates 10.5 ± 1.6 cm above the adductor tubercle, with a diameter of 1.8 ± 0.6 mm and a length of 1.2 ± 0.5 cm. Its articular bran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adductor magnus tendon and the medial condyle of the femur. The saphenous branch has a diameter of 1.1 ± 0.3 mm and is distributed in the skin of the upper medial calf. A total of 16 cases of trauma-induced Achilles tendon damage and calcaneus and skin defects were repaired with the vascularized adductor magnus tendon bone flap, includ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Achilles tendon insertion and repair of relevant skin defects. All of the composite tissue flaps were viable, the skin sensation of the flaps was recovered, and all patients walked with a normal gait.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dductor magnus tendon-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bone flap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repair composite tissue defects of the Achilles tend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缺损面积21 cm×8 cm~8.5 cm× 5.5 cm。患者均为二期修复,修复时间为伤后5~42 d,均采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完成修复,胫后动脉穿支蒂31例,腓动脉穿支蒂1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S)对穿支进行定位,根据穿支及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术中验证穿支定位准确性,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皮瓣7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术中见定位符合率达89.1%;定位误差>1 cm的有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完全坏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4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2例供区植皮,2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感染,其余供区愈合良好。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皮瓣周围感染伤口不愈合,2例供区植皮少部分坏死。术后3例失访,43例患者获得5~46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按皮瓣功能7项指标评定,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0%。 结论 术前CDS定位的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效果良好,外观满意,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与数量,为ALTF 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术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α线),其中点(A点)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B点)连线(β线),β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于β线及以A点为中心半径为3 cm圆形区域内寻找皮穿支,予以标记,以穿支搏动最明显处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我科于2016.04-2019.09,临床应用8例,均为下肢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21 cm×10 cm,最小8 cm×6 cm。 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大部分位于A点周围,其中粗大的穿支均位于A点下外侧。本组皮瓣8例,7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门诊随访5~12个月,皮瓣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术前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定位股前外侧皮瓣可靠的穿支,从而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观察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穿支血管的体表位置与数量,为ALTF 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术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α线),其中点(A点)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B点)连线(β线),β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于β线及以A点为中心半径为3 cm圆形区域内寻找皮穿支,予以标记,以穿支搏动最明显处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我科于2016.04-2019.09,临床应用8例,均为下肢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21 cm×10 cm,最小8 cm×6 cm。 结果 股前外侧皮瓣皮穿支大部分位于A点周围,其中粗大的穿支均位于A点下外侧。本组皮瓣8例,7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术后门诊随访5~12个月,皮瓣成活,外形及功能良好。 结论 术前应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定位股前外侧皮瓣可靠的穿支,从而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区跟腱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及效果。 方法 对3例外伤致足跟区跟腱止点伴跟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区皮肤缺损,以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大收肌腱骨瓣移植修复跟区复合组织缺损。其中跟区皮肤缺损面积为7 cm×9 cm~5 cm×7 cm ,跟腱缺损长度为6~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10 cm~6 cm×8 cm ,大收肌腱切取长度为7~9 cm。 结果 3例复合组织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感觉恢复S3~4,双足提踵试验及单足提踵试验均阴性,步态恢复均正常。 结论 应用隐动脉穿支设计皮瓣,皮瓣设计于大腿内侧, 改良了隐动脉皮瓣设计于小腿内侧,造成切口过大,分离血管蒂较长等缺点,疗效可靠,是目前较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