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认知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B组行全身麻醉、C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通过MMSE评分统计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3种麻醉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在手术后6 h、24 h及3 d时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患者在手术后3 d时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但在其他测量时段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能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短期POCD的发生率;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认知功能影响大于单纯全麻,但其恢复到术前水平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全麻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T1)、手术结束前3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3 min(T4)、1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拔管期间骚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两组T1、T2、T5时HR、MA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B组HR和MAP较A组显著降低,而SpO2较A组显著升高(P<0.01);3B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A组显著缩短,B组麻醉恢复期骚动发生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稳定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促进麻醉苏醒,并且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提高全麻苏醒期的苏醒质量,因此对于无禁忌的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宜首选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前列腺汽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前列腺汽化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24、72 h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6、24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 h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34.78%)(P<0.05);术后6 d,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轻,且POCD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老年患者手术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手术中血液动力学与术后苏醒程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40例,年龄>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程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每组20例。分别记录患者诱导时心率、血压、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1h和24h的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诱导时血压明显降低(P<0.05),心血管抑制发生率和插管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增加(P<0.05),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室和拔管后1h的OA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1h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能够很好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 ±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 ±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接受全麻和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辅助喉罩全麻,记录两组摘除喉罩期间躁动的发生、术后呼吸规律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测定手术结束前30 min(T1)、拔出喉罩时(T2)、拔出喉罩后5 min(T3)和10 min(T4)心率、平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T2、T3观察组心率和平均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呼吸恢复规律、睁眼、拔喉罩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辅助喉罩全麻可稳定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并促进术后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记录2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法,评估2组术后30 min、2 h、4 h、8 h的疼痛强度及相关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短于A组(P0.05)。B组拔管后30 min以及术后2 h、4 h、8 h 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的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TKA,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苏醒,减轻患者的早期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就诊我院的66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全身麻醉维持用药量、复苏后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术后2h、4h、8h、12h、24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颈丛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中,七氟醚以及异丙酚对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组32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和异丙酚,观测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评结果。结果 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A组(P0.05);A组术后2 h、12 h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B组术后2 hMMSE评分低于麻醉前(P0.05);B组术后2 hMMSE评分高于A组(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MMSE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相较于七氟醚麻醉处理,异丙酚麻醉处理更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可有效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恢复时间,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50例患者。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全身麻醉。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语言恢复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以上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MMSE评分相当,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降低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择期全麻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观察组以NT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计算麻醉期间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时MAP均有所下降,其他各时点两组HR、MAP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过程中采用Narcotrend脑电监测,可显著提高麻醉镇静深度判断的准确性,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静脉麻醉组及静吸复合麻醉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静脉麻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术前24 h和拔管后12 h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3 h靶控静脉麻醉组MMSE评分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效果,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行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89例)和硬膜外组(89例),全麻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硬膜外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心率、血压异常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硬膜外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麻醉前,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全麻组血压、心率异常率显著高于硬膜组(P<0.05);硬膜外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仅能有效维持血压和心率正常,还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术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8例择期行全麻腹腔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4):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麻醉诱导后15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随后0.6μg(kg·h)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术前、用药前、停药后及拔管期间血压、心率、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使用总量,并采静脉血检测术前、术后2h、4h、12h和24h的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的水平。拔管后15min内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拔管期血压明显低于B组(均P0.05);A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使用量明显少于B组(均P0.05);A组呛咳次数显著少于B组(χ2=6.73,P0.05);A组术后2h、4h、12h和24h的E、NE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t=3.02~4.74,均P0.05)。结论全麻时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老年心血管病全麻下腹腔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道癌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择期行食道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34例给予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对比两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等情况。结果 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至拔管后血清皮质醇、血浆肾上腺素水平低于A组(P0.05);B组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拔管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8%,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低于A组的28.1%、21.9%(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食道癌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具有苏醒质量高、镇痛效果好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新伟 《山东医药》2012,52(10):47-48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两组麻醉前及术后1、3、6、12、24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17) min,睁眼时间为(2.2±2.1)min,语言陈述时间为(3.9±2.2)min,麻醉药用量为(1 565±120)mL,对照组分别为(62±16) min、(3.1±1.9) min、(8.4±1.8) min、(1938±223)mL,两组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相比,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 h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对照组术后1、3、6 h 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麻小,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二氧化碳(CO2)残留对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切除术患者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切除手术,B组采用开腹行结直肠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即刻(T_1)、拔管后30 min(T_2)、拔管后1 h(T_3)、拔管后2 h(T_4)、拔管后24 h(T_5)、拔管后48 h(T_6)各时间点的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并对T_2~6各时间点作Steward苏醒评分、病人合作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以及拔管后高碳酸血症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_1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_2~5的Pa CO2均增高,且A组T_2~5Pa CO2显著高于B组(P0.05)。B组病人合作评分在T_2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恢复室停留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患高血压、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吸收腹内残留的CO2明显影响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且增加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S组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P组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SP组为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另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24 h及术后1、12、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各个时间点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恢复呼吸、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组、P组、SP组术后1、12、24 h MMSE评分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后1、12、24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48、72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无差异(P0.05);三组手术患者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12 h三组患者较术前24 h S100β蛋白水平升高(P0.05),术后12、24、72 h与术后1 h相比,三组患者S100β水平均下降(P0.05),但S组S100β水平高于SP组和P组(P0.05),而SP组高于P组(P0.05),并且S组术后48h恢复术前水平比SP组、P组术后24 h恢复术前水平所用时间长(P0.05)。结论三种全麻方式均能引起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S100β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且七氟烷比异丙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倪洋林 《山东医药》2014,(45):77-78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随机分为A组39例、B组40例。 A组实施全身麻醉给药,B组实施椎管内麻醉给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尿量、输液量及术后24 h VAS评分),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时评价认知功能、POCD的发生率及血浆β淀粉样蛋白水平。结果两组围术期变量比较P均>0.05。与术前相比,A组术后24 h及术后72 h MoCA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均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比较P<0.05,术后72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A组术后24 h较术前β淀粉样蛋白显著升高( P<0.05),术后72 h后降低,与术后24 h比较P<0.05。两组术后24 hβ淀粉样蛋白比较P<0.05,术后72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仿,但全身麻醉给药较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给药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术后24 h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联合给药组。观察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泵注麻醉维持,联合给药组给予七氟烷和丙泊酚泵注麻醉,三组其它麻醉方案相同。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1、3、5、7 d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6 h、术后1、3、5、7 d时的MMSE评分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且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3、5、7 d时的MMSE评分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POCD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6.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组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和联合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高,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理想的麻醉维持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