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贝母素乙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以及裸鼠成瘤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检测贝母素乙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以及Ki67、PCNA、VEGF、E-cadherin、N-cadherin、HIF-1α、Akt/p-Akt表达水平;构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分析贝母素乙体内抗肿瘤活性及HIF-1α、VEGF、Akt/p-Akt表达影响.结果贝母素乙能够明显抑制SW480细胞克隆增殖和侵袭(P<0.05),降低Ki67、PCNA、N-cadherin、E-cadherin、HIF-1α、p-Akt/Akt表达量(P<0.05),升高Vimentin表达水平(P<0.05),还可以抑制肿瘤增长,抑制移植瘤组织Ki67、VEGF、HIF-1α、p-Akt/Akt表达(P<0.05).结论贝母素乙可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克隆增殖、侵袭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五味子乙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实验验证五味子乙素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毒性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五味子乙素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五味子乙素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促进细胞的凋亡,较好地抑制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明显缩小肿瘤体积。五味子乙素处理后肿瘤裸鼠模型的肿瘤组织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说明五味子乙素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结论五味子乙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并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黄芪多糖(AP)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细胞系SCC-25移植瘤模型小鼠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 皮下注射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建立异种移植瘤模型,将移植瘤BALB/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RL)、AP低剂量组(AP 10 mg)、AP中剂量组(AP 25 mg)和AP高剂量组(AP 50 mg)。AP治疗后,检测移植瘤体积和小鼠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TUNEL实验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JAK2/STAT3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和磷酸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AP低、中、高剂量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小鼠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Ki67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JAK2/STAT3/c-myc磷酸化水平明显被抑制(P<0.01)。 结论 AP以剂量依赖抑制SCC-25移植瘤体积,提高移植瘤小鼠存活率,下调Ki67和VEGF表达水平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AP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c-myc信号通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SCC-25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17-DMAG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人胃癌细胞HGC-27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7-DMAG组(腹腔注射17-DMAG 25 mg/kg)、5-氟尿嘧啶(5-FU)组(腹腔注射5-FU20 mg/kg)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4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17-DMAG组移植瘤体积为(288.10±23.32)mm3,5-FU组移植瘤体积为(366.37±26.42)mm3,对照组移植瘤体积为(957.66±117.51)mm3,前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移植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17-DMAG组(0.41±0.02)g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08)g,P0.05;5-FU组(0.48±0.05)g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08)g,P0.05;17-DMAG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63%和57%,2组抑瘤率无明显差异。17-DMAG组微血管密度(21.72±1.24)比对照组(37.78±1.68)明显减少,P0.05;5-FU组(36.70±1.51)和对照组(37.78±1.6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7-DMAG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15.39±4.37)明显低于对照组(36.45±7.45)和5-FU组(26.11±6.26)。结论: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17-DMAG可通过降低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例,随机分成5组,即生理盐水组、5-氟脲嘧啶(5-FU)组、20mg/kg EGCG组、10mg/kg EGCG组、5mg/kg EGCG组,观察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情况,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淋巴管,检测淋巴管密度及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EGF-C在20mg/kg EGCG处理组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且VEGF-C的表达与EGCG成剂量依赖性;移植瘤周边淋巴管密度、面积在20mg/kg EGCG处理组中显著低于5-FU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GCG高剂量处理组VEGF-C蛋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EGCG可以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中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t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8只Balb/c裸鼠建立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积增至约100mm3时,随机分为对照组、THHta-1(100mg/kg)和THHta-2(200mg/kg)组,实验期间观测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及裸鼠体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相对增殖率及瘤重抑制率;取肿瘤组织及肝、脾、肾等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HHta-1组和THHta-2组裸鼠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降低,平均抑瘤率为60.4%和80.2%,治疗第21天两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均<40%;THHta-1组和THHta-2组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HHta致裸鼠体重减轻但裸鼠肝、脾、肾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THHta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体内抗结肠癌活性,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人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予NIM治疗,计算NIM的抑瘤率,RT-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素-1、2 (Ang-1、Ang-2) mRNA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裸鼠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 NIM可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为43.02%。 NIM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Ang-2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1 mRNA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 Ang-2/Ang-1 mRNA比值下降(P<0.01);同时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COX-2抑制剂NIM可下调Ang-2基因表达,改变Ang-2/Ang-1 mRNA比值,该作用可能是COX-2抑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白桦脂醇对宫颈癌细胞系c4-1移植瘤模型裸鼠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宫颈癌细胞系c4-1建立异种移植瘤模型,将移植瘤BALB/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MSO)、白桦脂醇低剂量组(Betulin 50)、白桦脂醇高剂量组(Betulin 200),进行后续使用。白桦脂醇治疗后,检测移植瘤体积和裸鼠存活率;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 TUNEL实验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和磷酸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DMSO)相比较,白桦脂醇低剂量组(Betulin 50)、白桦脂醇高剂量组(Betulin 200)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 01),裸鼠存活率明显增加(P0. 01),Ki67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 01),且PI3K/AKT磷酸化水平明显被抑制(P0. 01)。结论:白桦脂醇能抑制c4-1移植瘤体积,增加移植瘤裸鼠存活率,下调Ki67和VEGF表达水平和PI3K/AKT磷酸化水平。白桦脂醇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系c4-1移植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人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五味子乙素A组(10μmol/L)、五味子乙素B组(20μmol/L)、五味子乙素C组(40μmol/L)、五味子乙素D组(80μmol/L)和五味子乙素E组(160μmol/L)。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和D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0b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均能显著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80μmol/L五味子乙素的效果最好。同时发现五味子乙素能显著抑制T-24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五味子乙素能抑制Wnt10b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10b与β-catenin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与内皮抑素(ES)比值的变化,以及它们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通过ELISA方法和EIA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VEGF和ES的浓度,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发现荷瘤鼠血中VEGF含量在种瘤5 d组[(81.79±13.20) μg/L]或10d组[(87.78±2.76) μg/L]与正常裸鼠[(82.06±9.78) μg/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种瘤20 d组[(101.58±10.71) μg/L]显著高于正常裸鼠(P<0.05)。种瘤30 d组、40 d组[(97.20±9.98) μg/L]、[(88.22±12.94) μg/L]与正常裸鼠、种瘤5 d组、10 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瘤宿主血VEGF含量逐渐升高,种瘤20 d组明显增高并达高峰,种瘤30 d组、40 d组降至正常水平。V/E比值在种瘤5 d组低于正常裸鼠(P<0.05),30 d组、40 d组持续在低水平(P<0.05)。结论:提示肿瘤的发展与血VEGF和VEGF/ES比值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用SPSS 13.0软件分析HIF-1α与VEGF、VEGFR2及肿瘤MVD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中有39例(78%)肿瘤细胞HIF-1α阳性,27例(54%)VEGFR2阳性,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组VEGF和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和64%,明显高于HIF-1α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3)HIF-1α、VEGF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肿瘤MVD相关(P<0.01);(4)15例伴有血管中心性浸润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例均表达HIF-1α。结论: HIF-1α可促进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肿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VEGFR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抗小鼠炎性痛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炎性痛模型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0.5 mg/kg)组及白藜芦醇(100、50和25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测定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及冷缩足反射次数,观察白藜芦醇是否具有缓解小鼠炎性痛的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L4~L6)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β,IKK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100和50 mg/kg)可明显升高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炎性痛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延长其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减少其冷缩足反射次数(P0.05或P0.01);白藜芦醇(100 mg/kg)可明显下调CFA诱导的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NF-κB、IκBα、IKKβ、TNF-α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炎性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联合顺铂(DDP)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核因子(NF)-κB、P38、P53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Lewis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6mg/kg DDP)、APS组(50、100、200)mg/kg,联合用药组[1/2 DDP+APS,即:(3+25、3+50、3+100)mg/kg]。各组均于造模第2天起用药,APS每日1次,DDP每周1次,连续20d。观察肿瘤肺转移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F-κB、P38、P65蛋白和基因,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9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可降低肺转移灶数目(P0.05或P0.01);除P38外,APS中、高剂量组可使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NF-κB p65、P53表达降低,Caspase-9表达增高;联合用药高剂量组作用则接近DDP组。结论 APS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转移,抑制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APS与减半剂量的DDP铂类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作用增强,APS对DDP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模型鼠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P/CPPS模型组(model)、姜黄素50及100 mg治疗组(cur-50 mg,cur-100 mg)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连续腹腔给药12 d后,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NF-α、p38、COX-2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TNF-α,COX-2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p-p38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CP/CPPS模型组的NF-κB、p-p38、TNF-α和COX-2蛋白,TNF-α、COX-2和p38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cur-100 mg组和SB203580组可显著缓解模型组的变化(P0.01);cur-100 mg组中的COX-2蛋白和mRNA均比SB203580组明显下降(P0.05);相较模型组,姜黄素2个组、SB203580组p-p38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降低CP/CPPS模型鼠NF-κB、TNF-α和COX-2及p-p38等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翘苷对Lewis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临床收集的正常肺部组织、癌旁组织和肺癌组织样本中VEGF和endostatin的蛋白表达。设空白对照组10只,同时于40只小鼠右肢腋窝皮下接种Lewis瘤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中剂量组和连翘苷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1次灌胃等体积无菌水;连翘苷低、中剂量组每天灌胃5、10 g/kg连翘苷1次;高剂量组每天灌胃10 g/kg连翘苷2次。给药20 d后取肺部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形态学与肺部组织中VEGF和endostatin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临床样本中,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的VEGF呈高表达,endostatin呈低表达。连翘苷随剂量增加可显著减少Lewis肺癌小鼠肿瘤体积和瘤组织密度;给予不同剂量连翘苷后,VEGF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而endostatin表达则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连翘苷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上调endostatin的表达而发挥抑制肺部肿瘤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IR)组及CIR+ATRA(10、30和90 mg/kg)组。采用MCAO线栓法建立大鼠CIR损伤模型,缺血1. 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的测定;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JNK、p-JNK、P38、p-P38和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IR模型组相比,ATRA(30 mg/kg)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降低缺血区紧密连接蛋白的降解(P 0. 01),降低缺血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及蛋白的表达(P 0. 01),抑制JNK/P38 MAPK通路中JNK和P38的磷酸化并减少p-JNK和p-P38的蛋白水平(P 0. 01)。结论:ATRA能够减轻CIR对大鼠脑组织的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和MMP-9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香叶木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的影响。 方法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labeling, TUNEL)染色分析肝脏组织病变及细胞凋亡。蛋白印记检测p-AMPKα1,AMPKα1,CPT-1, PPAR-α,SREBP-1c,FAS,p-P38,P38,p-AKT,AKT,p-AKT,AKT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TC, TG, 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TC, TG, 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上升(P<0.01)。香叶木素可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组织病变。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高于对照组(P<0.01)。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低于高脂饮食组(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p-AMPKα1,CPT-1 和PPAR-α 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20, 50 mg/kg)组大鼠p-AMPKα1,CPT-1 和PPAR-α 表达升高(P< 0.01)。高脂饮食组大鼠SREBP-1c 和FAS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10, 20, 50 mg/kg)组大鼠SREBP-1c 和FAS表达下降(P<0.01)。而且,高脂饮食组大鼠IL-6, 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香叶木素(20, 50 mg/kg)组大鼠IL-6, IL-1β和TNF-α水平下降(P<0.01)。另外,香叶木素可逆转compound C对AMPK通路的抑制作用。 结论 香叶木素激活AMPK通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幼鼠脂质代谢异常,肝脏组织病变,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血糖16.7 mmol/L)。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al B高剂量(160 mg·kg~(-1)·d~(-1))组和Sal B低剂量(80 mg·kg-1·d-1)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丹酚酸B组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剂量丹酚酸B,共6周。采用离体动脉环实验检测血管舒张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色法测定血管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丹酚酸B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提高血管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和NO水平,降低组织MDA以及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P0.05或P0.01),并减少主动脉NF-κB p65亚基核转位及ICAM-1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管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抑制NF-κB活化而减轻血管炎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对NF-κB p65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e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用2F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制模后次日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人参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2.5、25、50 mg/kg人参皂苷Re。连续给药14 d后取损伤段颈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血管管腔面积(lumen area,LA)、内膜面积(intima area,IA)、中膜面积(media area,MA),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管腔明显变窄(P0.01),血管壁TNF-α、IL-1β的mRNA水平及PCNA、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e中、高剂量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减轻(P0.05),血管壁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及PCNA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P0.05)。结论:人参皂苷Re能减轻球囊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