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氏善用温针疗法、化脓灸法,起沉疴,疗顽疾。临床常针灸、中药并用以治疑难杂症,在针灸治疗顽痹、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因其医术精湛,疗效显著,深得病家信赖。究其针法,注重一个“气”字,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句话,即留针重在聚气,艾温重在导气,行针重在调气。现简介于下。留针重在聚气温针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针刺,在于针入必留。夫留置乃针刺基本操作,一般应用多遵《内经》“寒者留之”的原则。而施氏温针,则对一切经络壅滞,气血痹闭等证,可不问其气盛、气滞、属虚、属实、属寒、属热,针入皆留之。然则留针果适于寒、热、虚、实、…  相似文献   

2.
正施氏针灸于2012年7月被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收录。笔者有幸跟随此"非遗"项目的学术继承人之一施孝文先生学习,潜心研习施氏针灸,对老师擅长的温针疗法深有体会,感触良多。现就施氏针灸的温针疗法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对温针之独特见地1.1温针非灸论:温针,就形式而言,是一种针艾并用的疗法,但一直以来,其应归属于针法还是灸法问题,见仁见智,尚无定论。有归之于灸法,称为"温针灸"或"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施孝文先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分析病例、施老讲解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施老关于帕金森病的疾病认知、病机分析、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列举医案验证。结果:施老认为肝肾不足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肝肾、益气血、熄肝风、定元神为纲要,以施氏家学之温针为手段,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施老紧扣病机、随证用针,运用施氏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总结国医大师阮士怡辨治胸痹经验。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因其虚所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为标;基于此,结合"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理论,创胸痹治疗大法"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胸痹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正> "虚者助之使通",是明代医家王师文在《医学薪传》中,提出的治疗虚痛之法则.痛证因虚者,虽有气血阴阳虚之别,然临床则多以虚与寒,或虚与热并见.虚且寒者,治当补而兼温;虚且热者,治宜补而兼清.其用补益为助,促使气血和调,经脉畅通之法,可谓"助之使通"之意也.现举治例四则,以试验其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施氏温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施氏温针和西乐葆治疗的两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温针组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温针组远期疗效仍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以上的患者经半年后随访,温针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施氏温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大法、治疗特色等三个方面,结合病案总结雷磊教授治疗宫腔粘连的经验。雷磊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虚""瘀""热",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诊治以"补肾健脾养膜、清热活血化瘀"为法,辨治特点主要为:驱邪与扶正相结合;经后期滋肾补血养膜,暖宫助孕;中医药膳相辅相成;中西结合各取所长;内服外用相得益彰;心理疏导,身心同调。  相似文献   

8.
陈炜  韩明向 《新中医》2014,46(6):19-20
介绍韩明向教授运用温法治疗痰饮咳喘的经验。韩教授认为,痰饮是哮病、喘证、肺胀等肺系疾病形成的病理因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其本在于脾肾虚寒,其标责之于外邪袭肺。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大法,运用温肺蠲饮、温脾益气、温肾化饮、温阳行瘀等温法辨治痰饮咳喘。  相似文献   

9.
血证辨证论治始于《伤寒论》,散见于六经篇章之中。以六经为序对血证进行梳理,总结仲景治疗血证的经验。仲景对血证的论述有出血、瘀血之分,而其病机、治法、方药各有不同。其中出血的部位广泛,在上可从口鼻而出,在下可从大小便而出;其病机有火热迫血妄行(火热亦有虚实之分)以及气(阳)虚不摄之别;治法上实热者清热泻火,虚热者滋阴清热,阳虚不摄者温涩固脱。瘀血病机有寒热之不同,治法虽以活血化瘀为主,亦要随病机之寒热而加以变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外,在活血药的使用上要根据瘀血之轻重缓急酌情选用植物药或动物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配合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80.0%,对照组分别为61.8%和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氏温针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FDI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施氏温针结合双侧取穴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汗证,总因阴阳失调而致汗液失司。唐蜀华教授对中医经典仔细研读并反复验之临床,总结出汗证辨证论治在阴阳"两纲"基础上,尤重"六要"之热与虚。热有虚热、实热之分,具体成因有因气、因湿、因痰、因瘀及阴虚之别;虚则以表虚为主。唐教授认为,汗证属湿热、阴虚、表虚者尤多,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擅用黄连平胃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并强调辨治汗证需先明汗与气、血、阴、阳间的有机联系,多方兼顾,灵活加减。效欠佳时,亦可选用敛汗治标之品一二味。且汗与小便其实皆水,重用黄芪补气利尿,临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金实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摭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实教授认为正虚是RA的发病基础,风温痰瘀贯穿RA发病、发展之始终.在辨证治疗方面,认为本病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急性期多热,慢性期多寒,主张"先表后里"、"先清后温"、"先攻后补";久病正虚者,提出"治血强于补肾";久病入络者,常选虫类药搜剔祛邪;疼痛剧烈者,善用有剧毒但止痛效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法则,后世医家对痰饮实质、广义与狭义痰饮、"温药和之"等内容存在不同见解.笔者追根溯源力求原意,张仲景所论之痰饮实为饮邪,"温药和之"针对广义痰饮.饮为阴邪,多由脏腑阳气不足、水液停聚导致,证属本虚标实当以温药治之,但须遵循"和之"的总体目标和原则.应当根据邪正之盛衰、病势之缓急...  相似文献   

15.
张闻东教授认为难治性面瘫的病机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即正气亏虚,余邪未尽,病性属虚实夹杂。治疗当扶正祛邪,以温通为法,即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温壮阳气以通络活血。火针治疗重在“温通”,以针纳火,集中了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优势,通过对针体加热,引热入体,可取温壮阳气、通经活络之效,同时通过灼刺人体腧穴而启经脉之外门,行气开闭,予邪以去路。无邪则温补,有邪则胜邪,使面部筋脉、肌肉得以濡养而功能复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子才  黄春华 《中医杂志》2011,52(10):884-885
不孕症原因复杂,临床证候多样,其治疗并无定论,必须因人而施,辨证论治。《景岳全书.子嗣类》说:"种子之方,本无定轨,因人而药,各有所宜,故凡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滑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阴阳和而生化著矣。"导师杨志敏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师从颜德馨、邓铁涛等名家,在治疗不孕症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杨老师运用温阳散寒治疗不孕症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吴云定教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经验。吴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夹瘀、夹寒、夹痰、夹气滞。治疗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或兼化瘀通络,散寒止痛,祛湿化痰,行气消滞。采用施氏伤科温经养荣汤加减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认为产后恶露不绝发病主要与虚、热、瘀等因素影响冲任,导致气血失调。临床分气虚、血瘀、热毒三型辨证论治,治疗上遵循"虚者补之,瘀者化之,热者清之"的原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初步总结了许建安教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经验,许老认为本病多由肾阳亏虚,阴寒内生,气血失却温煦,又外感寒邪,寒性收引,使筋脉拘急,发为本病。提出"寒为主因"的观点,急性发作以从寒邪着手,寒祛则疼痛自除,慢性迁延则以"温药"主之,肾阳得温,寒邪得祛,症状得除。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得食痛减是虚寒性胃痛的主要特征之一。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言:“但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临床上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上投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可获佳效。近10余年来,笔者在诊治胃痛病例时,观察到得食痛减不是虚寒性胃痛的唯一特点,痰热型、寒热错杂型、寒湿型胃痛中亦较常见,如胃小弯、胃窦、幽门等处糜烂充血水肿以及十二指肠球炎等,如出现得食痛减时,一般属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