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OCP)心肌损伤患者血清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传统的心肌受损标志物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变化及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低,探讨H-FABP在老年AOCP心肌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老年AOCP患者为观察组,另选8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位患者的静脉血,取血清进行H-FABP、Myo、CK-MB及c Tn I的检测,随后对两组H-FABP、Myo、CK-MB及c Tn I四项指标情况、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AOCP患者血清中HFABP、Myo、CK-MB以及c Tn I四项指标的水平在不同时间段(3 h,3~8 h,8且≤12 h及12 h以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老年AOCP患者在中毒后的早期(3 h和3~8 h),H-FABP和Myo对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均高于CK-MB和c Tn I(P0.05),H-FABP对老年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略高于Myo(P0.05)。H-FABP和c Tn I对AOCP患者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高于CK-MB和Myo(P0.05)。结论 HFABP作为一种新型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A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PCI前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至PCI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 h TIMI分级、PCI后1周ST段回落情况、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PCI前及PCI后1 h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PCI前及PCI后2周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中PCI后1 h TIMI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1周ST段回落50%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CK-MB、c Tn 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 h观察组患者血清CK-MB、c Tn 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血清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ET-1水平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南京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及心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心脏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c Tn I、NT-pro BNP水平,提高患者心脏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钙蛋白T(c Tn 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心力衰竭的评估所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商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AMI患者78例,根据患者治疗后2年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21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尿酸、BNP水平及入院即刻和入院6 h血清c Tn I、c Tn T水平。结果入院时心衰组患者血尿酸和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即刻两组患者血清c Tn I和c Tn 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 h心衰组患者血清c Tn I和c Tn 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6 h血清c Tn I和c Tn T水平分别高于入院即刻(P0.05)。结论血尿酸、c Tn I、c Tn T、BNP水平较高的AMI患者远期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检测以上指标对评估AMI患者远期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氧化损伤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ERK/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2 mg/kg倍他乐克)、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d)]红芪多糖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31 d。给药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P-Px)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CK-MB、c Tn I和c Tn T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 05),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 0. 05),SOD和GSP-Px活力显著降低(均P 0. 05),p-ERK、Nrf2、HO-1、GCL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 0. 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红芪多糖组大鼠血清CK-MB、c Tn I和c Tn T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 0. 05),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 0. 05),SOD和GSP-Px活力显著升高(均P 0. 05),p-ERK、Nrf2、HO-1、GCL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 0. 05)。结论:红芪多糖可能通过激活ERK/Nrf2/HO-1信号传导通路改善AMI大鼠心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水平,并探讨分析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经本院确诊的163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98例与非心肌损害组65例,将合并心肌损害患儿按照心肌损害的程度分为重度组30例、中度组42例、轻度组26例。同时选取7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水平,采用湿化学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 Tn T水平,分析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重症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Cys-C、Hcy、H-FABP的表达水平,分析Cys-C、Hcy、HFABP表达与患儿CK-MB及c Tn 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肌损害组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和正常对照组(P 0. 05),非心肌损害组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心肌损害重度组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 0. 05),中度组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K-MB、c Tn T水平检验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与CK-MB水平正相关(P 0. 05);重症肺炎心肌损害患儿血清Cys-C、Hcy、H-FABP表达水平均与c Tn T水平正相关(P 0. 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ys-C、Hcy、H-FABP表达上调,与患儿心肌损害程度有关,对于评估此类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重症肺炎组,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21例)与非心肌损害组(47例),以同期本院诊治的普通肺炎患儿50例为普通肺炎组,另以4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ET-1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肌钙蛋白Ⅰ(c Tn I)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VEGF、ET-1、CK-MB水平与心肌损害指标(c Tn I、SOD、MDA、NT-proBNP、CRP)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EGF、ET-1、CK-MB对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普通肺炎组与重症肺炎组血清VEGF、ET-1、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且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 0. 05);心肌损害组患儿血清VEGF、ET-1、CK-MB、MDA、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 0. 05),而SOD水平显著降低(P 0. 05); Pearson法显示VEGF、ET-1、CK-MB均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而均与c Tn I、NT-proBNP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 ROC分析显示VEGF、ET-1、CK-MB的AUC面积分别为0. 832、0. 786、0. 876,敏感性分别为76. 19%、85. 71%、80. 95%,特异性分别为78. 72%、65. 96%、91. 49%,截断值分别为4. 98ng/m L、1. 86ng/m L、47. 44u/L。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VEGF、ET-1、CK-MB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心肌损害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患儿疾病进展及判定心肌损害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肺炎病人呼吸功能、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肺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抗感染、退热、止咳、祛痰、平喘、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的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B、SP-C、SP-D)、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总抗氧化能力(TAO)。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的Cdyn、WOB、PaO_2/FiO_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病人的Cdyn、PaO_2/FiO_2水平均升高(P0. 05),且观察组的Cdyn、PaO_2/Fi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病人的WO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且观察组的WO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2组病人的SP-A、SP-B、SP-C、SP-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SP-A、SP-B、SP-C、SP-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 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 05)。治疗前,2组病人的MDA、SOD、GSH、TA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病人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 05),且观察组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病人的SOD、GSH、TA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重症肺炎病人的呼吸功能、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次体外电除颤复苏救治心脏性猝死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心肌肌钙蛋白(c Tn 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整理我院收治的133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救治方式,将接受徒手心肺复苏者纳入对照组(69例),将接受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多次体外电除颤复苏者纳入观察组(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动脉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NSE、c Tn I、NT-pro BNP变化,观察两种复苏方案对患者预后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入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95、5. 17,P 0. 05)。观察组ROSC患者救治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及脑缺血缺氧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 81~30. 11,P 0. 05)。观察组复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 69%,低于对照组的20.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25,P 0. 05)。两组患者救治30min后动脉氧分压(Pa O2)、氧饱和度(Sa O2)均较救治5min后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乳酸均较救治5min后下降,观察组救治30min后Pa O2、Sa O2高于对照组,其Pa CO2、血乳酸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ROSC后24h血清NSE、c Tn I、NT-pro BNP均较ROSC即刻升高,观察组ROSC后24h血清NSE、c Tn I、NT-pro 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徒手心肺复苏的基础上,结合体外电除颤复苏救治心脏性猝死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复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miR-18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MI患者90例作为AMI组,老年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清miR-18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长分化因子(GDF)-15、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AMI组血清miR-18a、c Tn T、CK-MB、GDF-15、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M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双支血管病变和3支血管病变AMI患者血清miR-18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支血管病变AMI者血清miR-18a水平高于双支血管病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CI治疗治疗后血清miR-18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AMI患者血清miR-18a水平与血清c Tn T、CK-MB、GDF-15、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 <0. 05)。AMI患者血清miR-18a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 05),与LVEDV和LVEDD呈正相关(P<0. 05)。结论老年AMI患者血清miR-18a水平升高,参与心肌损伤和心肌重构,在老年AMI的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心肌酶水平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130例为观察组,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血浆BNP、c Tn I和心肌酶水平的差异。结果 4个时间点观察组的BNP、c Tn I和心肌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会造成心肌受损,损伤水平与中毒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 0%脂肪乳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肝损伤患者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肝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解毒治疗和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20. 0%脂肪乳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6 d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均P 0. 05);且观察组患者AST、CKMB、LDH、c Tn I、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E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20. 0%脂肪乳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肝损伤患者,能显著减轻患者炎性症状,降低患者心肌损伤,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规律。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加用东菱迪荚按隔天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及葛根索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各抽取病人肘静脉血3ml,1000rpm离心取上清液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清除急性脑梗死病人体内过多的MDA,对SO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组)、有氧运动组及对照组。观察三组运动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运动治疗24 w后,三组MDA、8-OhdG、FPG、PPG、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联合运动组治疗后与有氧运动组治疗后相比,MDA、8-OhdG、FPG、PPG、HbA1c、TC、LDL-C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比单纯有氧运动更好地控制老年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HBO组及非HBO组,采用化学比色法对HBO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非HBO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OD、MDA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BO组与非HBO组治疗前血清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O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较非HBO组治疗后显著升高,MDA水平较非HBO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HBO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氧化损害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白杨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方法:人肝细胞L02,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原儿茶酸组、白杨素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细胞均以20%脂肪乳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原儿茶酸组添加1. 0μmol/L原儿茶酸,白杨素组添加20. 0μmol/L白杨素,培养24h。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AST、ALT的含量;收集细胞裂解液检测MDA、GSH-Px、TG含量及SOD的活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ST、ALT、TG、M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GSH-Px和SOD的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与模型组比较,原儿茶酸组及白杨素组的AST、ALT、TG、MDA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GSH-Px和SOD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与原儿茶酸组比较,白杨素组的AST、ALT、TG、MDA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GSH-Px和SOD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原儿茶酸、白杨素可通过抗氧化应激达到保护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与心肺复苏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04例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发生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CRP)成功的患者,在患者CPR成功后分别在立即(0 h)、12 h、24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DF-15,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 Tn I。根据GDF-15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A组(34例,GDF-15无明显改变)、B组(32例,GDF-15逐渐升高)和C组(38例,GDF-15先升高后下降)。结果三组患者GDF-15和c Tn I水平在CPR后均显著升高(P均0.05),12 h时B组和C组患者GDF-15和c Tn I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24 h时A组、B组、C组三组GDF-15和c Tn I水平有差异(P均0.05)。B组患者死亡率、心力衰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GDF-15与c Tn I呈正相关(r=0.938,P=0.009)。结论心脏骤停患者CPR后血清GDF-15、c Tn I均有上升,且二者呈正相关,二者联合可用于预测患者CPR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5例)与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6、12、24 h的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CHEⅡ)评分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明显升高(均P 0. 05);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依次降低,死亡组患者依次升高,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63、0. 895、0. 701、0. 627,均P 0. 05); SOFA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依次为0. 547、0. 753、0. 916、0. 708,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 163,95%CI:1. 271~3. 697)、SOFA评分(OR=1. 594,95%CI:1. 035~2. 268)、PCT (OR=2. 429,95%CI:1. 764~3. 271)、CRP(OR=1. 568,95%CI:1. 023~2. 734)、c Tn I (OR=1. 871,95%CI:1. 315~3. 498)、NTpro BNP(OR=1. 435,95%CI:0. 932~1. 942)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情况较差。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研究组手术开始时以1μg/kg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10 min,然后以0.4μg·kg~(-1)·h~(-1)速度持续泵入到转机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插管后、切皮时、劈胸骨时、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机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比较CPB前和CPB停机后12 h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 Tn)Ⅰ、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插管后和劈胸骨时MAP和HR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各个时期无显著变化(P0.05);CBP前两组患者c Tn I、H-FABP及CK-M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停机后12 h时,c TnⅠ、H-FABP及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具有减轻围术期患者心肌损伤的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纤维蛋白原(FIB)、丙二醛(MDA)水平,加拿大神经功能量表(CN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SOD、FIB、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N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N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A_(1c)、hs-CRP、FIB、MDA水平及复发率,提高血清SOD水平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