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3 d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TNF-α、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3 d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Cor和NE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8%)显著低于对照组(18.52%,P0.05)。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显著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小,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患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8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变化,术前和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切口瘢痕满意度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两组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t=7.593、6.016、13.748、6.480,对照组:t=17.204、12.711、30.103、16.715,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浆Cor、NE、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06、8.358、21.321、15.701,均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切口瘢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甲状腺良性肿瘤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后恢复情况效果良好,且可降低Cor、NE、IL-6和TNF-α水平而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变化,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IL-6、CRP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or和N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效果显著,且对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5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术前和术后3 d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8.268、17.191、10.543,对照组:t=20.122、27.313、24.014,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E、Cor和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2.768、13.883、14.321,均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7.866、8.338、9.667,对照组:t=20.491、16.652、16.144,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589、12.459、11.019,均P<0.05)。两组术后3 d CD3^+、CD4^+和CD4^+/CD8^+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5.447、7.282、7.548,对照组:t=17.661、12.835、13.196,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10.346、6.999、9.054,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效果明显,且对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胆囊炎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研究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每组74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出血、切口感染以及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8%(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8、CRP、TNF-α及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对于重症胆囊炎患者来说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小,安全性高,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及应激性疾病受到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研究组。结果研究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BS)、血压(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且不会增加应激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普外科进行诊治的12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漏、腹腔出血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CD4+、CD3+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胆汁性腹膜炎、胆漏、腹腔出血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而且对患者机体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并发症及粘连复发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止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或χ~2值=3.051,11.886,23.762,22.029,P0.05);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834,11.357,10.381,P0.05);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26%vs 23.68%,0.00%vs 15.79%,χ~2=5.208,6.514,P0.05);满意度(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χ~2=3.943,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能够减轻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创伤,改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以经脐腹腔镜治疗为治疗组(n=37),以常规腹腔镜治疗为对照组(n=37),分别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40.8±6.9)min]、术中出血量[(10.5±1.5)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8%)、肠鸣音恢复时间[(2.5±0.3)h]、排气时间[(1.6±4.1)h]、下床活动时间[(9.7±5.8)h]、住院费用[(8218±389)元]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特点,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7/2016-06嘉兴市中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实验研究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留置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2、5.237、7.322,P0.05);术后3 d时,血清皮质醇、C-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t=4.797、2.114、3.035,P0.05);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3.281、11.389、12.337,P0.01);胆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5.36%vs 17.86%,χ~2=4.264,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有助于缓解患者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行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行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SOD、MDA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的MDA水平均上升,且对照组的上升程度大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T淋巴细胞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CD3~+、CD4~+、CD8~+水平变化较显著(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辅助地佐辛麻醉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及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接受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对照组于切皮前10 min予以生理盐水20 ml浸润麻醉,术毕前30 min静注10 mg地佐辛;研究组于切皮前10 min予以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术毕前30 min静注10 mg地佐辛。对比2组患者麻醉前(T_0)、术毕时(T_1)、拔管即刻(T_2)、拔管后30 min(T_3)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Glu)]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麻醉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苏醒期镇静评分(SAS)、疼痛程度评分(VAS)。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T_0时,2组患者HR、DBP、SBP、E、NE、Cor、Glu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2、T_3时,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相比,研究组T_1、T_2、T_3时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但对照组变化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发生低血压20.00%(6/30)和6.67%(2/30),2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8,P=0.255)。对照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NE、多巴胺、麻黄碱的患者有4、4、10例,研究组依次有0、2、2例。2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气管拔管时间[(15.41±3.20)和(24.02±4.93)min,t=8.024,P0.001]、麻醉恢复时间[(10.67±3.38)和(15.24±4.26)min,t=4.603,P0.001]显著缩短,镇痛效果持续时间[(11.73±1.59)和(7.91±1.28)h,t=10.250,P0.001]显著延长,麻醉苏醒期SAS[(3.82±0.41)和(5.06±0.50)分,t=10.504,P0.001]、VAS[(2.25±0.21)和(4.30±0.36)分,t=26.941,P0.001]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和33.33%(10/30),χ~2=4.812,P=0.028]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辅助地佐辛麻醉应用于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可促进麻醉后恢复,稳定恢复期血流动力学,减轻恢复期应激反应,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羟考酮术前用应用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疼痛及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良性胆囊病变患者,依据术前是否使用羟考酮分为观察组41例(使用)及对照组42例(不使用)。检测两组术后一般恢复、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24 h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通气时间(t=1. 887,P=0. 066)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 782,P=0. 078)。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t=7. 090,P<0. 01)。观察组患者术后1 h(t=41. 160,P<0. 01)、6 h(t=20. 500,P<0. 01)、12 h (t=8. 257,P<0. 01)及24 h(t=18. 130,P<0. 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 h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t=5. 246,P<0. 01)、白细胞介素(IL)-6(t=4. 035,P<0. 0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t=4. 112,P<0. 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外周血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296,P=0. 199)。结论术前羟考酮应用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及系统性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拟行开胸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3、5 d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hs-CRP、IL-10、TNF-α、ALD、AngⅡ、NE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1、3 d时ALD、AngⅡ、NE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 d时血清hs-CRP、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3 d时hs-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3 d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5 d时,2组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老年开胸手术过程中,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减轻病人因手术所诱发的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保护病人认知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CD)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指标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TGCD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取胆囊造瘘术进行治疗,PTGCD组30例在超声辅助下行PTGCD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水平,并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结果 PTGCD组患者均经一次置管成功,术后无明显不良并发症。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4、IL-6水平均有所上升,但PTGCD组上升的幅度较小。IL-2水平均有所降低(均P<0.05)。PTGCD组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GCD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行超声引导下PTGD,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1、3.94,均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治疗老年鹿角型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肾损伤及应激反应程度。方法 86例老年鹿角型肾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PCNL联合RIRS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PCN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术后研究组手术及碎石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清石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与对照组(18.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相关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肾功能相关血清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研究组肾功能相关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NL与RIRS联合应用治疗鹿角型肾结石老年患者疗效更为显著,不仅提高了清石率,同时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老年KOA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对照组行膝关节镜清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KSS、KSS评分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老年KOA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蒿芩清胆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病人的机制,为老年胆囊炎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胆囊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蒿芩清胆汤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5 d检测并比较2组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和应激反应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相关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应激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8~+比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关应激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8~+比例均较对照组高,CRP、FPG、IL-6水平则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老年胆囊炎病人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