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将血栓抽吸后直接植入支架的173例为观察组,将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的15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抽吸后即刻及支架植入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后观察组TIMI血流≥Ⅱ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支架植入2 h后,两组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长度及支架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钙蛋白(c Tn)T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后直接行PCI治疗STEMI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1~2015-08酒泉市医院心内科接诊的STEMI行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在进行PCI术前,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8片治疗,观察组则口服替格瑞洛2片治疗。以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比例、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靶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前两组TIMI 3级患者比例相当(P0.05),术后两组TIMI 3级比例均大幅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6.00%,与观察组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靶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的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出血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急性STEMI急诊PCI中可更加迅速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靶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支架植入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的STEMI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酸甘油。采用TIMI评价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情况;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PCI术后7 d、30 d、60 d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无复流现象恢复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CI术前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PCI后无复流现象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结论 STEMI病人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普钠,可促进冠状动脉复流恢复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6例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组、联合药物组,比较3组用药前及用药后24 h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PCI术后即刻冠脉血流TIMI分级、矫正TIMI计帧(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90 d心脏超声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结果用药24 h后联合药物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与替格瑞洛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药物组即刻冠脉血流TIMI分级、CTFC、MBG较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明显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比较,联合药物组术后9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少(均P<0.05);联合药物组9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P<0.05),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中联合应用替格瑞洛与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提高即刻冠脉血流和心肌微循环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中应用冠状动脉内溶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39例,根据是否在行急诊PCI中经指引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溶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78例)。对比2组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cTF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水平明显降低[(24.3±6.3)帧vs (30.5±6.8)帧,P=0.000],TMPG≥2级及sumSTR≥30%比例明显升高(77.1%vs 53.9%,P=0.005;91.8%vs 76.9%,P=0.019)。住院期间及随访30d,观察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在行急诊PCI中应用冠状动脉内溶栓可改善左心功能及大小,且不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近期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1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病人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同时比较术后各项心功能指标、ST段回落率、PCI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含量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支架植入数目和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前TIMI、TMPG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TIMI、TMPG分级0~Ⅱ级病人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TIMI、TMPG分级Ⅲ级病人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坏死标志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再梗死、血运再重建、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后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坏死细胞含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联合应用替格瑞洛和比伐芦定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治疗组给予替格瑞洛180mg,联合比伐芦定静脉泵入至术后3h~4h。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联合肝素静脉应用,若手术时间超过1h,追加肝素1 000U/h。比较两组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情况,安全性(支架内血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病人比例明显增加,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出血发生分别为8例(26.6%)和1例(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治疗组30d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替格瑞洛和比伐芦定,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出血发生率,未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PCI术后30 d内发生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加重、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9,P0.05);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u=5.965,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ADP、AA、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LVEF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59%,低于对照组的39.59%(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化心肌再灌注情况,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34例被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和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和比伐芦定),两组均在造影前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接受相应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72h内出血情况和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比例(65.7%比82.1%)显著升高,术后72h内出血发生率(22.4%比9.0%)和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23.9%比10.5%)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比伐芦定联合替格瑞洛可以显著改善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且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和传统PCI组(对照组),对2组之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TIMI 3级血流率、校正TIMI帧数、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和临床结果[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栓抽吸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率、TMP3级及sumSTR>70%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帧数、TMP0~1级及sumSTR<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栓抽吸组CK、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术后1周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提高LVEF.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2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PCI术前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600m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维持量75mg/次,1次/d;研究组于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负荷量180m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维持量90mg/次,2次/d。两组均于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小板板聚集率。记录治疗后3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结果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和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出血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PCI术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MACE发生率,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大面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发病12 h内的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并急诊冠脉造影,试验组应用IABP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照组单纯血栓抽吸后行PCI术。评价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IABP并发症及术后4 w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TMP明显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急性大面积STEMI患者急诊PCI前应用IABP联合血栓抽吸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单纯PCI组行PCI治疗,联合组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此外,两组均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植入2h后一般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比例95.3%(41/43)显著高于单纯PCI组76.7%(33/43)(P<0.05);支架植入2h后,观察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d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术后5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心室功能,促进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2例和试验组9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 3 min内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完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10 mg,经微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观察并比较2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肌损伤标志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TIMI血流3级显著高于对照组(79.57%vs 59.78%),CTFC[(28.94±3.93)帧vs(35.12±5.20)帧]、PCI术后MACE总发生率(8.60%vs 26.0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CI术后7 d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江甲子  刘志 《心脏杂志》2015,27(5):556-559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运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的影响作用。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将92例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药组患者行PCI前1~3 h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比较两组患者PCI中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预后情况。结果 PCI术前,研究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33%)、Ⅱ级(43%)高于对照组的Ⅲ级和Ⅱ级构成比,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91%)、Ⅱ级(9%)与对照组的Ⅲ级(85%)、Ⅱ级(15%)分布比较接近,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CI术前与术后,试药组的TIMI心肌再灌注(TMP)血流分级分布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值,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急诊PCI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对改善术前梗死血管血流、心肌灌注、术后心肌灌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TIMI分级、心肌灌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3级比例与术后ST段回落高于75%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有助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无复流发生率,能够明显减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PCI后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PCI中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PCI前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PCI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CTFC低于对照组(P0.05)。PCI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充盈峰速度比值(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周两组患者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LVEF、E/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vs 16.07%,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