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认为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病因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浊阻滞,治疗上强调"食疗为主,药物为辅"。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和婴儿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正>凡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乳汁不足"。临床以产后初期缺乳最为常见,一般发生于产后2~3 d至半月内。本病多因产妇自身体质虚弱所致。笔者运用参芪增乳汤辨证施治,观察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患者127例,并回顾多年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选择2003年1月~2013年10月  相似文献   

3.
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为“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是产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通乳汤治疗产后气血虚弱型缺乳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气固本推拿法干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治疗组30例用调气固本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猪蹄通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汁分泌量及乳房充盈程度。结果:治疗组乳汁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乳房充盈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固本推拿法能够增加产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量,是治疗产后缺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有产后一直无乳,有哺乳期缺乳。产后一直无乳,多是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哺乳期间缺乳,多因饮食不当和怒气、忧郁有关。肝气不舒,气机壅滞,影响乳汁化生。“妇人之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饮食酸涩,焦糊之物,有抑止作用,故乳汁不行也。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大约可分为气血亏虚和肝气郁结两种,前者多因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后者多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而缺乳。可以试试使用一些催乳的药膳。  相似文献   

7.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亦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临床上除产后乳汁分泌少,甚至全无外,尚可见乳汁清稀,乳房柔软,面色少华,神疲食少;或乳房胀硬而痛,甚者蒸乳发热,情志抑制不乐,食欲减退。 乳汁过少可由乳腺发育较差,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所致:实者则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畅所致。今择录食疗方29则。  相似文献   

8.
正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指产后哺乳期乳汁少或无。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实者多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其治疗大法为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随着该症状的日益突出,临床发病率的增加,中医药治疗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其中针灸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为治疗产后缺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针灸干预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静  沈贤新 《新中医》2021,53(15):179-181
现代医学提倡母乳喂养,而产后缺乳给母乳喂养增加了难度。通过对产后缺乳产妇进行体质辨识,认为体质不同,产后缺乳原因不同,治疗亦有所不同,在常规针灸治疗选取少泽、膻中的基础上,配合相应“对穴”进行针刺治疗,可调节产妇体质,改善产后缺乳症状,促进产妇乳汁分泌,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产妇母乳喂养中存在的产后缺乳、产后乳汁淤积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积极性。2017年3月武义县中医院建立了通乳护理门诊,主要针对产后缺乳和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开展护理评估、个性化的中医外治综合治疗、健康指导、随访等活动。通过通乳护理门诊,有效解决了产妇产后缺乳和产后乳汁淤积(的问题,产妇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9.4%。  相似文献   

11.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元,亦称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乳无汁”,是产后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新产后。其病因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产后缺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20~30%。现对我院门诊病人观察中缺乳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除与产妇身体素质和乳腺发育情况相关外,与产后气血虚弱、肝气郁结也有直接关系。其他如新生儿患病、哭闹均可引起产妇情绪激动、烦躁、焦虑,进而抑制乳腺泌乳.引起乳汁分泌不足甚至无乳。笔者对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实施推拿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也称产后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笔者2008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益母增乳汤治疗产后缺乳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缺乳又称乳汁不行、乳脉不行、乳汁不通、乳汁不下等。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人体的血气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正如《证治准绳·乳少》引三因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而涩不行者。虚当补之,实当疏之。”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将缺乳分为气血虚弱型、肝郁血虚型、气滞血瘀型三种辨治,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完全缺乏,不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要,称产后缺乳症。常以气血虚弱,肝郁气滞证型论治。全国第2批名老中医李春华认为产后缺乳除上述2个证型外,痰湿壅阻证型亦不少见,我们在临床中从痰湿论治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缺乳指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1],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产后2~15d内[2]。西医认为乳汁的分泌、排出主要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调节。产后缺乳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在治疗缺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笔者应用穴位按摩配合中医食疗治疗产后缺乳25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259例,乳房外观发  相似文献   

17.
<正>缺乳多发生于新产后。王东梅主任医师认为,产后缺乳以气血虚弱型最为常见,故常以补气养血滋阴佐以通乳之法治疗收效颇好,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中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素体气血亏虚,或脾胃素弱气血生化无源,复因分娩失血耗气,致气血亏虚,乳汁化生乏源,因而乳汁甚少或无乳可  相似文献   

18.
缺乳的辨证分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症,治疗多从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选方用药,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从临床来看,除了上述两个证型外,还可见到肾虚型、痰湿壅阻型、血瘀型等,故临床要不拘一法,知常达变,灵活辨证。1 气血虚弱型 乳汁为气血所化生,而气血的旺盛又依靠脾胃的正常运化,乳汁的畅行,则需乳络之通畅。若素体脾胃虚弱,或产后摄食不足,或分娩时失血过多,气随血耗,都可导致气血亏虚,乳汁不足。临床症见产后缺乳,乳房无胀感,乳汁清稀,伴体倦乏  相似文献   

19.
产后缺乳指孕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全无。其病因复杂,哺乳方法不当、新生儿不能吸吮乳头、产妇健康和营养不良或情绪过分紧张、精神抑郁、代乳品的频繁应用、乳房刺激减少等原因均可能引起乳汁分泌减少。中医学认为缺乳多由于产妇气血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失调、经脉涩滞及痰湿壅阻气机所致。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对产后缺乳的产妇予以中药、按摩及合理调护,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后缺乳是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需要[1]。多发生于产后2周内,临床中以新产妇缺乳最常见。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剖宫产率上升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足、精神过度紧张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