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在所有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占31%。锁骨上淋巴结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以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结占绝大部分,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结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出现淋巴结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结论推荐出现一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行双侧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Ⅰ区需包括;重点勾画Ⅱ区锁骨上淋巴结区;不推荐在锁骨上淋巴结区域预防性勾画时包Ⅲ区,但在Ⅱ区淋巴结肿瘤负荷较大时可个体化适当包;推荐在Ⅰ区或Ⅱ区较大肿瘤负荷时考虑扩展Ⅱ区范围至Ⅳ区。 相似文献
3.
引起头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原因很多,其中不少为结核性改变。但是非特异性淋巴结炎者也不少见。由于这两种炎性淋巴结肿大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在诊治中容易产生误诊误治。我们对1997年1月——2004年6月误诊为淋巴结炎并经我院行颈、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淋巴结核73例及误诊为淋巴结结核并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淋巴结炎96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3-2005年,我们收治16例食管贲门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现介绍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靶区剂量学及正常危及器官保护的差异。方法 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例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均给予50 Gy/25 f放疗,每例均设计调强计划(IMRT)和常规计划(CRT)。比较两者在靶区剂量分布(PTV剂量体积及均匀性指数)和正常危及器官受量(肺脏、对侧乳腺和心脏)差异。结果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中PTV,其中的V95%和V107%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调强放疗中V110%和V115%低于常规放疗,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强放疗的均匀性指数明显优于常规放疗(P<0.001)。在肺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V10、V20、V30和V4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侧乳腺受量最大值,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体积V5和V30两者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计划靶区分布更优,均匀性更高,且能够明显降低肺脏和对侧乳腺受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广安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收治的19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其中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67例,依据超声诊断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典型恶性转移淋巴结(A 组)和非典型转移淋巴结(B 组)两组,采用 S2000彩超显像仪和飞凡彩超显像仪对其锁骨上淋巴结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腺癌发生情况、FNAC 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A 组患者42例,B 组患者25例;A 组患者的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 B 组(57.1% vs 12.0%,P <0.05),FNAC 阴性率显著低于 B 组(2.4% vs 40.0%,P <0.05),但两组患者的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炎性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FNAC 结果下超声在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均较高。结论超声在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和125例传统手术的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和美容效果,并对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进行回访。结果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组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术中手术时间(65.2±25.1)min,出血量为(60.1±15.2)ml,总引流量为(102.1±21.5)ml,胸壁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为(5.3±1.1)d,并发症发生率为1.7%;传统手术组术中手术时间(100.6±20.3)min,出血量(163.5±53.4)ml,总引流量(263.5±16.8)ml,胸壁引流管拔除的时间(31.6±11.2)d,并发症发生率3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组乳房美容效果良好,满意度高,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随访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治疗组复发1例(1.7%),远处转移1例(1.7%),死亡0例;传统手术组复发2例(1.6%),远处转移3例(2.4%),死亡1例(0.8%)。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美容效果好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无影响,可作为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96例颈、锁骨上淋巴结炎及73例颈、锁骨上淋巴结核误诊原因分析。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经病理活检证实的96例颈、锁骨上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结核及73例淋巴结核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两组病人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肿大淋巴结发生部位、PPD试验检查结果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淋巴结脓肿形成、溃疡瘘管型是淋巴结核的特征。门诊接诊医师对头面部、口腔缺少仔细检查。抗结核治疗对少部分肿大淋巴结炎有效。结论1、误诊原因:①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②对淋巴结核诊断有意义的脓肿形成及溃疡瘘管型,一些医师认识不足,仍考虑为炎症;③体检不仔细,使一部分局部感染灶漏检造成误诊:④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淋巴结炎有效易造成假象误诊为淋巴结核;⑤抗菌、抗结核治疗无效时,未能进一步做其它检查.机械地延续原治疗。2、经验教训:①掌握淋巴结核易形成脓肿及溃疡、瘘管的特点可减少淋巴结核的误诊;②仔细查体,不漏检头面部、口腔的局部感染灶,可减少淋巴结炎的误诊;③对于抗菌、抗结核治疗变化不大或反复变化或增大的淋巴结.应及时做淋巴结病理活检及抗酸染色检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3~2006年在我院行保乳手术且病例资料保存完整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97.4%、无瘤生存率93.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96.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6.3%,10年生存率85.2%、无瘤生存率78.8%、无局部复发生存率89.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9%。25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辅助化疗、清扫淋巴结总数是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保乳治疗后患者美容效果评价佳者达90.3%。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安全有效。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在保乳术后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的固定方法 ,减少并发症,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作专人专用的真空垫,采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结果运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过程中,患者体位舒适性好,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摆位治疗时移位的不足,提高了靶区剂量,避免了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有效地保证了乳腺癌患者的放疗质量。结论此方法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疗效可靠,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哨兵淋巴结(SLN)活检(SLNB)中影响检出成功率的假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1%亚甲蓝示踪方法对84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SLNB,随后进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内的乳腺癌手术。通过对SLNB中的相关变量分析,确定可以造成SLNB假阴性的因素。结果 ①肿瘤周围乳房皮下多点注射和4点注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78%,假阴性率分别为6%、8%;②临床因素中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对假阴性的检出有明显意义,而肿瘤位置在假阴性的检出中无明显差别;③病理检测中连续切片(SS)+免疫组化(IHC)同苏木精(HE)染色的假阴性率分别为7%、23%。结论 ①联合应用染料法及同位素法可使检出率进一步提高。②多点注射可提高检出率。③综合考虑临床因素可降低假阴性的检出。④联合SS+IHC检测较单纯HE染色可明显减少假阴性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7)
目的评价连续加速超分割(CAHF)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CAHF和LCAF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2.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530例患者,其中LCAF组273例,CAHF组257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AHF组相比,LCAF组降低了放射性食管炎〔OR=4.35,95%CI(1.45,13.04),P=0.009〕、放射性气管炎〔OR=1.64,95%CI(1.07,2.51),P=0.02〕的发生,但对于生存率〔OR=0.89,95%CI(0.71,1.11),P=0.30〕及局部控制率〔OR=1.00,95%CI(0.76,1.30),P=0.98〕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较全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降低不良反应,但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两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4)
目的探究老年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观察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给予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总引流量、术后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美容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总流量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美容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较好的美容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肩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损伤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术后1年的复查,均未发现复发病例。观察组患者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6±5.8)分,对照组为(75.6±9.8)分,观察组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屈曲、外展、后伸、外旋、内旋功能的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老年早期乳腺癌有无转移是安全可行的,且能明显减轻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带来的肩部功能伤害;同时对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保乳手术是一种乳腺癌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保乳手术以及手术后放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美观性.通过手术将乳腺中病灶部分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在手术后通过放疗的方式,预防再次复发.保乳手术本身属于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是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可以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乳腺的功能以及美观性.在早期乳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为乳腺癌患者病情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34例乳腺癌患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小,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越大(OR=0.934);肿瘤越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越大(OR=11.050);肿瘤部位越靠乳腺内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越小(OR=0.375).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受病理类型、肿瘤越大和肿瘤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靶区及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靶区及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方法将16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CRT组和IMRT组,分别设计CR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受量和相关正常器官受量。结果两组均可较好的覆盖计划靶区(PTV),IMRT组V95%稍高于CRT组,但P〉0.05;IMRT组V105%、V110%明显低于CRT组(P均〈0.05),患侧肺V20、V30和心脏V30、V40均低于CRT组(P均〈0.05)。结论CRT和IMRT对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计划靶区均有较好覆盖,但IMRT较CRT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并可降低心、肺等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02~2016-07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照组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D8~+、CD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4~+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而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用异硫蓝(Isosulfan)示踪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SLNB)的可行性。方法9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在肿瘤周围4个位置分别注入Isosulfan于乳腺组织内。腋下切口,寻找并切取蓝染淋巴结,分别行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96例发现蓝染淋巴结(98%),共检出SEN209枚。腋窝淋巴结转移39例,其中SLN石蜡切片阳性者38例、冰冻切片阳性37例,有1例为非SLN。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准确性为97.9%。SLNB的冰冻检查灵敏度为94.9%(37/39)、石蜡切片为97.4%(38/39),准确率为97.9%(94/96),假阴性率为2.6%(1/39)。结论Isosulfan作为乳腺癌SLNB的示踪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