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体骨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冷冻干燥异体骨及短哈式棒重建骶骨肿瘤段切除后骨盆环,恢复骨盆的完整。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骶骨肿瘤5例。术前经血管栓塞后,经后路或(和)前路,切除骶骨肿瘤,然后用一段冷冻异体干燥骨和短哈氏棒紧贴腰5椎体下面,连结两侧髂骨。结果:患者全部存活,无1例切口感染。经重建后,骨盆环完整,稳定,患者立痛消失,可坐,卧及行走,二便功能恢复。异体骨无脱位,患者无不适。结论:骶骨肿瘤的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冷冻干燥异体加短哈氏棒重建骶骨切除后骨盆环是一种生物学固定,方法简单,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2.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原发恶性骨肿瘤非常少见,每年发病率约为1/100000,占所有新发肿瘤患者的1/10。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但发生在骨盆的几率小于10%。相对来说,由于骨盆富含松质骨,发生在骨盆的转移癌相对多见,常见的原发部位为前列腺、肺、甲状腺、肾、膀胱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block of abdomial aorta,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盆肿瘤切除术164例,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94例,BAA(腹主动脉阻断)70例;骶骨肿瘤切除术109例,NBAA组53例,BAA组56例。结果:骨盆肿瘤BAA组肿瘤大小比NBAA组平均大0.8cm,术程平均缩短2小时,术中平均减少出血2 2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6.3%,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4.60%。骶骨肿瘤BAA组肿瘤大小平均比NBAA组大0.7cm,术程平均缩短1小时40分,术中平均减少出血16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23%,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7.5%。结论:采用BAA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止血操作时间相对减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相对延长,术野显露更加清楚,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的方法.方法 利用经髂骨后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3例.切除椎板,保护骶部神经,切除侵入椎管肿瘤;切取髂骨瓣向近侧掀开,借助髂骨瓣开孔直视骶骨侧块部肿瘤切除;继而,侧前方显露骶前间隙剥离,切除椎体肿瘤.骶1、2椎体植骨与髂骨瓣螺丝钉固定;最后双侧腰5椎弓根、髂骨瓣和髂骨钢板螺丝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6年,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植骨愈合良好.大小便及双下肢功能正常.结论 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骶骨良恶性肿瘤手术不同水平的骶神经根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探讨骶神经根损伤水平与排便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间142例接受骶骨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肛门直肠、膀胱排便功能。本组男70例,女72例。年龄8~83岁,平均44.6岁。按保留骶神经水平分:保留单侧S1-S5患者10例,保留单侧S1-S3患者20例,保留单侧S1-S2患者5例,保留双侧S1患者1例,保留双侧S2患者27例,保留双侧S3患者7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6~11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1个月。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至2007年3月前的排便功能。结果至少保留一侧S3神经根的患者术后排尿及排便功能明显好于没有保留S3神经根的患者。保留单侧S3的患者一半没有排尿便困难,4/5的保留双侧S3的患者能保留正常的大小便功能。术前存在或是术后出现排便困难的患者,手术解除肿瘤对骶神经根的压迫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大多数在术后3个月时能够恢复,但是少部分患者在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有所恢复。结论切除单侧的骶神经根或是至少保留一侧的S3神经根对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骶骨肿瘤比较少见,只占骨肿瘤总数的1%左右。因其种类较多,发展缓慢,很少转移,手术切除为原发性骶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单纯化疗或放疗很少奏效。骶骨肿瘤部位深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难度大,常遇到不易控制的大出血、骶神经及盆腔脏器损伤或骨盆环完整性遭破坏。本文通过1978年~1996年收治32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分析,就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切除、重建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7例骨盆肿瘤行保肢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2~78岁。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14例,转移瘤2例。按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14例,Ⅱ区2例,Ⅲ区6例,Ⅰ+Ⅱ区2例,Ⅱ+Ⅲ区1例,Ⅰ+Ⅳ区2例。术式选择:良性者行切刮术,必要时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内固定;交界及恶性者扩大切除,骨盆环连续性破坏或累及髋臼者行重建,部分行姑息性手术。术后随访4~125个月。结果无围术期患者死亡。随访期内10例良性肿瘤患者中复发1例(10.0%);17例交界及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8例(47.1%),其中因局部复发死亡5例(29.4%),死于肺转移灶2例(11.8%),死于原发病1例(5.9%);按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生存率75.6%,2年生存率61.9%,3年及5年生存率均为43.3%。行Ⅰ、Ⅲ、Ⅳ区肿瘤切除重建者术后基本的下肢功能恢复,行Ⅱ区切除重建者术后需借助单拐行走。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性质及所在区域选择合理的术式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骨盆肿瘤切除及重建方式应尽量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骶骨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8年01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骶骨脊索瘤患者。其中19例采用DSA引导下超选择肿瘤动脉栓塞联合骶后方入路一期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A组),11例未行肿瘤动脉栓塞直接采用单纯后路一期手术切除(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直肠损伤、失血性休克或死亡,A组手术时间155~248 min(202.42±29.75)min,术中出血量685~1 885 mL(1 349.84±282.84)mL,术后引流量150~300 mL(227.26±35.82)mL,术后拔管时间7~9 d(7.42±0.61)d; B组手术时间220~300 min (271.45±21.78)min,术中出血量890~2 400 mL(1 846.45±396.38)mL,术后引流量220~330 mL(284.09±38.26)mL,术后拔管时间8~10 d(9.45±0.69)d。A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骶骨肿瘤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骶骨肿瘤手术骶神经切除后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方法:对58例骶骨肿瘤手术中骶神经切除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分析.结果:58例中,23例保留双侧S1~S3神经根,86.96%和78.26%患者肛门直肠和膀胱排便功能于3个月内正常.3例保留单侧S1~S5神经根,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正常.5例双侧S2~S5神经根切除,3个月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均不正常.结论:保留至少一侧S1~S3神经根对患者肛门直肠及膀胱排便功能至关重要:肛门直肠及膀胱的功能恢复大多在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并内固定重建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30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切除并内固定重建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5.1±3.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4.7±3.1)分;护理后,SDS评分为(33.6±1.2)分,SAS评分为(31.2±1.0)分。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SDS和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治疗耐受力较好。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并内固定重建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是可行的,加强临床中的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较快地促进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方法 对9例骶骨巨大肿瘤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会阴括约肌收缩和扩展训练、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观察、预防卧床并发症等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结果 本组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周密的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骶骨巨大肿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骶骨巨大肿瘤患者的手术预后和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要点及缺损胸壁的重建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4月至2010年9月间手术治疗83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骨肿瘤12例,肋骨肿瘤46例,软组织肿瘤25例。原发67例中良性40例,恶性27例;继发16例中转移10例,侵袭6例。手术行肿瘤切除48例,肿瘤切除加胸壁重建34例,探查1例。10例胸骨肿瘤和22例肋骨肿瘤切除后采用有机玻璃、同种异体胸骨、钢板、钢丝、缝线、涤纶布及胸大肌或膈肌重建;2例软组织肿瘤切除后采用转移肌瓣及转移皮瓣加植皮重建。结果 1例左全肺切除加胸壁重建患者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全胸骨切除胸壁重建患者并发胸腔感染,其余81例术后恢复顺利,移植物未发生排斥反应。随访71例,其中恶性肿瘤总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9.0%、48.0%和31.0%。良性肿瘤术后有2例复发,最长已观察12年。结论原发性胸壁肿瘤应首选手术,继发性胸壁肿瘤在原发灶可一并切除或控制前提下亦可手术。切线距肿瘤4 cm以上可降低复发。胸壁缺损较大者应行胸壁重建。骨性缺损宜选硬质材料如有机玻璃重建,软组织缺损可采用自体组织如肌瓣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骨盆肿瘤病人,在肿瘤切除、重建骨盆和髋关节功能同时又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病人分别施行“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置换术(5例)”和“骨盆肿瘤切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16例)”。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长期随访(1.5-14年)表明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功能较满意(良好率55%)。结论 骨盆肿瘤切除及骨盆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术是临床治疗骨盆巨大肿瘤的较好方法,既完整切除肿瘤,又重建了骨盆和髋关节,保证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盆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指征、切除重建方式、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8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6例行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手术,2例行半骨盆截肢.平均36(27~58)岁.男5例,女3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0~8.5) h,术中平均出血2300(1100~7500) ml.4例为 I+IV 型切除,1例为 II+IV+H 型切除,1例为 II 型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平均随访12(8~23)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清创后二期愈合,坐骨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脱位1例,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骨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再次手术难度大,须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再手术并发证,良好的切除范围和手术风险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及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110例,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共出现切口感染22例,感染发生率为20.00%(22/110)。依据手术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及非感染组(88例);感染组存在放疗史、手术时间>6 h、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史、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是影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时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治疗史,注意控制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严格评估,掌握适应证,围术期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控制与直肠切口的距离,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手术治疗29例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术后常规膀胱灌注,5例接受系统性化疗。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再次行TUR-BT手术或全膀胱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膀胱癌。随访3-72月,18例存活5年以上。在所有病例中,4例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8例无瘤生存,17例术后1-3年复发。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或多次行TUR-BT手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行单纯尿流改道手术。结论: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治性TUR-BT辅以系统性化疗或许是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而又希望保留膀胱的病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高位骶骨肿瘤精确切除和缺损部位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4例骶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0~50岁。4例患者均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的二维数据,重建三维解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技术精确设计肿瘤切除范围、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骨修复体,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根据CAD模型制作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重建骶骨,恢复骨盆的连续性。随访评价其功能。结果4例患者均实行了骶骨肿瘤的切除及缺损部位的重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8~11h,平均9h。术中出血4100~6000ml,平均出血量为5300ml;输血量为3000~5100ml,平均输血量为3620ml。均未出现直肠-膀胱瘘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于2012年10月随访:2例术后3个月大小便恢复正常,无需搀扶,可正常行走,脚底稍麻木,无其它不适;1例术后3个月小便恢复正常,可感觉有便意,肛门括约肌功能稍差,需协助排便;1例术后2个月大小便不能控制。2例有正常性功能,2例未恢复性功能。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运用到高位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可以正确设计肿瘤切除边界,准确避开周围复杂的血管和神经,重新恢复骨盆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用特制人工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应用自己设计的人工骨盆重建髋臼周围肿瘤外科切除后的骨缺损。方法对5例髋臼巨大肿瘤进行成功切除与人工骨盆重建。结果人工骨盆具有结构简单,固定牢靠,安装方便,力学传递接近生理要求,保留和重建了有活动的髋关节,假体周围植骨能做生物学修复的优点。结论假体可应用于骨盆的原发肉瘤,破坏广泛的良性肿瘤及转移癌。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骶骨肿瘤较为少见,但其类别繁多,最为常见的是骶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由于骶部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该病的早期症状既不典型又不明显,当发现时肿瘤已很大,手术中的出血给彻底根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尽管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手术方法的不断完善,其早期诊断及疗效大有改善,但外科治疗仍是多数原发性骶骨肿瘤的首选方案,尤其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满意。即使有些肿瘤达不到根治目的,但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并为其他辅助治疗创造条件[1]。为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我们自1999至2003年收治骶骨以上骶骨肿瘤10例,采用腹主动脉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切除术 ,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 ,减少局部复发。方法 采用经骶尾手术径路 ,切除距肿瘤 1 0cm以上的组织。结果 本组 9例均行上述手术治疗。其中 8例创面Ⅰ期愈合 ,1例发生肠瘘 ,给横结肠造瘘后痊愈。无肛门失禁。结论 经骶尾径路直肠肿瘤切除术 ,对治疗直肠中、下段肿瘤创伤小、暴露好、易操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