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肌内效贴导向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面瘫及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7月,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冰棉块刷擦刺激、面部手法按摩、面肌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面部手法、面肌功能训练的同时,使用"Y"形或"O"形贴布交替进行肌内效贴导向治疗,并嘱患者尽量保持贴扎至第2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教师流涎量表(TDS)、House-Brackmann (H-B)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TDS分级、H-B分级和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定量表评分均改善(Z 2.460, t 4.971, P 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2.817, t 4.964, P 0.01)。结论肌内效贴导向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和流涎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的贴扎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足印分析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FAC分级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侧的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纳米离子药蒸联合肌内效贴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纳米离子药蒸联合肌内效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分级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离子药蒸联合肌内效贴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E区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ROM角度、GMFM(D、E区)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结合镜像神经元激活训练对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每组均进行常规吞咽治疗30min,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另外接受肌内效贴扎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1组另外接受观察静态食物图片人工音治疗,观察2组接受镜像观察动态吞咽视频声音治疗,每次训练20min,每天1次,每周5d,共持续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后用WST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OI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观察2组FOIS评分较对照组、观察1组提高(P<0.05)。治疗后3组WST分级、EAT-10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2组较对照组、观察1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2组较对照组及观察1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内效贴扎治疗的同时,予以镜像观察吞咽相关的动作视频及声音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给予评定,并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FaCE量表评价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House-Brack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aCE量表比较,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于改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泪液分泌、社会功能等方面疗效更为明显(P0.05),对于改善眼睛感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肌内效贴早期贴扎预防膝过伸的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过伸发生率分别为32.5%和57.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马艳  李进华  乔娜  孙瑞 《中国康复》2016,31(4):264-26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Bell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及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法、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可增加疗效,加速面神经恢复,缩短治愈时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澄  朱玉连  刘强  陆蓉蓉 《中国康复》2017,32(2):131-13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辅助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前后检测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测试(MMT),小腿三头肌Ashworth评分,Berg平衡量表和起立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分。结果:治疗5次后,2组MMT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改良Ashworth及TGU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辅助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为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训练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44例,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低于对照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传导的波幅和潜伏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曹贤畅 《中国康复》2017,32(6):462-46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相同的康复训练。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肩关节各方向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配合康复训练对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加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并给予一般治疗。根据发病后针刺治疗时间将其分为4组:A组,发病后1~3 d行针刺治疗;B组,发病后4~7 d行针刺治疗;C组,发病后8~21 d行针刺治疗;D组,对照组(未接受针刺治疗)。观察比较4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瞬目反射、面神经电生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B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瞬目反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检查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4~7 d可能是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此时针刺治疗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透刺经筋法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刺经筋法、甲钴胺穴位注射,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面部生物电信号差(提唇上肌、咬肌)、血清Th17细胞表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较对照组低,Portmann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FDIS较对照低,FDIP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提唇上肌、咬肌生物电信号差较对照组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h17细胞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刺经筋法、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残疾指数、生物电信号差距,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Th17细胞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将142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3例予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对照组69例予针刺加艾灸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FDIp和FDIs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杨清山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静止期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20,脱落2例)、白贴组(白贴+康复,n=20,脱落1例)和空白组(康复,n=20,脱落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MAS)量表、手肿胀程度(手体积)、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上肢部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周及6周后,3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组FMA评分、STEF评分及手体积差值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肌内效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肌内效贴扎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患手痉挛、肿胀,从而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肩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肩部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侧肩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FMA和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肩部强化训练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的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KT)贴扎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即刻影响及短期疗效。方法:60例慢性CA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T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K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T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4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踝关节外翻平均峰值力矩(E-PT),并结合Y平衡测试(YBT)、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A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即刻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比较,KT组YBT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5),PA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4周后,2组E-PT、YBT评分、CAI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且KT组YBT评分、CAIT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高(均P<0.05),且PAI评分更低(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能即刻增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利于进一步改善其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