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6~15岁残疾青少年体育参与现状与体育活动需求。方法依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结果,选取河南省71,056名6~15岁残疾青少年,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青少年占1.6%。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等级残疾青少年在是否经常参与文体活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6~15岁残疾青少年体育活动需求主要体现在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适宜的运动项目、充足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体育指导。结论河南省6~15岁残疾青少年体育参与度低,需要从政府、学校或社区、家庭多个角度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河南省2017年度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专项调查数据,对其中基本信息和文化体育两部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残疾人仅4%经常参与体育活动。残疾人未能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为缺少适合的活动项目、场所和设施不足、组织指导不完善以及缺少家庭和社会支持;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受性别、年龄、残疾类型、残疾等级、户口性质等因素影响(P 0.05)。结论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率较低,受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6~12岁智力残疾儿童体育参与的现状及其发展需求。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420名6~12岁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约72.6%的调查对象认为参与体育有必要,约70%的调查对象每周至少可以参与体育活动1次,其参与体育活动目的主要以康复为主,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需求,康复医疗需求,功能训练需求以及厨房、卫生间改造需求上。结论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6~12岁智力残疾儿童综合康复和服务有待提高,差异化的需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2 302 833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数据为样本,应用多重响应交叉列联表分析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率非常低(7.0%),其中,男性(7.3%)高于女性;18~59岁(7.6%)高于其他年龄段;农业户口(7.1%)高于非农业户口;言语残疾(7.7%)高于其他类型;四级残疾(8.6%)高于其他等级。在残疾人未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方面,农业户口残疾人报告没有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14.4%)和没有适合的场所及设施(12.3%),高于非农业户口残疾人。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性别(B = 0.048,P< 0.001)、年龄(B = 0.178,P< 0.001)、户口性质(B = 0.078,P < 0.001)、残疾类别(B 视力= 0.055, P < 0.01; B 听力= 0.133, P < 0.001; B 言语= 0.282, P< 0.001; B智力= -0.159, P < 0.001; B 精神= -0.062, P < 0.01)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状况的差异较小;残疾等级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有显著影响( P < 0.001),一级残疾人是四级残疾人的0.571倍(B = -0.561, OR = 0.571),二级残疾人是四级残疾人的0.659倍(B = -0.417, OR = 0.659)。 结论 成年残疾人体育活动参与率较低,残疾人功能特点直接影响到其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应根据ICF理论与方法,设计适应性体育项目,建设无障碍体育设施,培训具备专业知识的指导人员,以促进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智力残疾群体基本情况,为促进智力残疾群体同步小康提供相关支持。方法依据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结果,选取河南省53,620名登记残疾证的智力残疾人,对专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河南省智力残疾在残疾人群中占8.60%,平均年龄约为36.6岁,男性占61.3%,女性占38.7%。河南省智力残疾群体人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率普遍偏低;在社会福利与补贴方面,大多数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94.5%),享受医疗保险补贴(59.1%)。河南省智力残疾群体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特殊教育需求、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医疗需求、功能训练需求以及厨卫无障碍改造需求上。结论河南省智力残疾群体康复医疗服务有待提高,总体情况堪忧,智力残疾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孤独症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范畴和结构,对孤独症儿童青少年的参与身体活动的功能效果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数据库,筛选2016年至2022年公开发表的孤独症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及其健康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纳入文献13篇,来自7个国家,涉及437例参与者(3~13岁),主要来源于医学、公共卫生、孤独症、体育活动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日期集中于2018年至2022年。有益于孤独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类型涉及体适能类、技能类和运动项目类,包括体育活动、娱乐和休闲活动、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课程和康复训练等。活动每次30~90 min,每周1~3次,持续6周~10个月,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健康的益处有两个方面:在身体功能方面,身体活动改善恐惧或焦虑、执行功能、抑制功能、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社会认知水平、平衡性、灵活性、握力;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身体活动增强了人际互动、沟通、社会技能、生活质量、幸福感、社会支持、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河南省"一户多残"家庭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服务需求。方法使用2016年度河南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对"一户多残"家庭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服务需求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涉及河南省所辖全部19个地市的74,732名"一户多残"残疾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0%,其中男性54.9%,农业户口83.2%。在人均收入方面,非农业户口残疾人收入低于低保标准41.8%,低于低收入标准或低保边缘标准14.7%,其他43.1%;农业户口残疾人属于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23.9%,疑似贫困人口未建档立卡35.7%,非贫困人口39.9%。在住房状况方面,非农业户口残疾人自有产权住房75.3%,享受住房保障政策7.1%,无房12.9%;农业户口残疾人自有住房状况良好70.5%,自有住房鉴定为危房3.5%,自有住房疑似危房15.9%,无房1.7%,自有住房2016年度内已接受危房改造2.2%。非农业户口"一户多残"残疾人经济与住房状况在不同残疾类别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51.267,P0.001),收入低于低收入标准或低保标准边缘和其他的残疾人在不同残疾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χ~28.400,P0.05)。农业户口"一户多残"残疾人经济与住房状况在不同残疾类别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70.149,P0.001),在不同残疾等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χ~26.446,P0.05)。在就业扶贫服务需求方面,职业技能培训5.0%,职业介绍3.9%,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6%,资金信贷扶持7.6%,其他10.7%。河南省"一户多残"残疾人就业扶贫需求在不同残疾类别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73.180,P0.001),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职业介绍需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需求和资金信贷扶持的在不同残疾等级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1.440,P0.01)。在托养服务需求方面,居家托养54.1%,日间照料11.1%,寄宿托养2.9%。河南省"一户多残"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在不同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38.960,P0.001)。在康复需求方面,手术2.1%,药物22.5%,功能训练16.1%,辅助器具29.8%,护理14.8%。河南省"一户多残"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在不同残疾类别上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99.220,P0.001),有护理需求的残疾人在不同残疾等级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2.465,P0.01)。在无障碍改造服务需求方面,户外坡道、扶手改造17.7%,房门改造14.2%,卫生间改造30.3%,厨房改造20.5%,闪光可视门铃改造3.4%,煤气泄漏警报发声装置改造2.3%,上网读屏软件改造0.6%,其他改造30.1%。除闪光可视门铃,煤气泄漏报警发生装置和上网读屏软件外,河南省"一户多残"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服务需求在不同残疾类别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68.000,P0.001),有闪光及可视门铃、煤气泄漏警报发声装置和上网读屏软件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在不同残疾等级上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46.960,P0.001)。结论 "一户多残"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面临风险。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提高支持力度,保障其基本住房状况,关注他们在就业扶贫需求上的个别化差异,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有能力创业的残疾人提供资金信贷支持,加大对于居家托养的支持力度,加大康复服务的资金和辅助器具投入,且要关注他们的无障碍改造需求,为其生活提供合理便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年是否有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的倾向。方法:对24例不同性别的年龄在17~24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进行检查,按是否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进行分组。在磁共振成像仪下运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集数据,并重点观察椎间盘在T2加权像上的信号强度。结果: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年12例中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降低者9例,较少参加强体育活动及较少穿高跟鞋的青年12例中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降低者1例。结论:经常参加强体育活动或经常穿高跟鞋的青有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参与体育活动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与动态视敏度、静态视敏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方便抽取学龄儿童1465例参与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测量。结果 6~9岁儿童动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1~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生动态视敏度显著高于女生(t=5.147, P 0.001)。6~8岁儿童静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1岁呈波动式变化,11~14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生下降幅度较大。男生静态视敏度显著高于女生(t=3.692, P 0.001)。6~8岁儿童近视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11岁波动较大,11~14岁近视百分比大幅上升。年龄与动态视敏度低度正相关(r=0.046, P 0.05),与静态视敏度中度负相关(r=-0.364, P 0.05),动态视敏度与静态视敏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9, P 0.05)。路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态视敏度、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和静态视敏度。结论男生视力总体优于女生;年龄与动态视敏度呈正相关。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发展差异,特别是视功能发展的敏感期,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视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康复体育活动范畴和结构,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和康复体育活动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方法 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与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理论视野下,重新诠释了适应体育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出适应体育课程的理念和模块,为特殊学校开展适应体育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对脑瘫儿童的体育活动和运动康复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基于ICF-CY的理论架构以及对脑瘫儿童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功能特点的分析,根据儿童发展的理论,探讨针对脑瘫儿童以功能导向为基础的个别化体育活动与运动康复策略。结果体育活动和运动康复有利于脑瘫儿童改善身体功能,包括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等,并提升认知、活动、自理、沟通交流等活动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根据ICF-CY对其功能状态分析,可以制定个别化体育活动和运动康复方案,促进脑瘫儿童的整体发展。结论应用ICF-CY构建功能导向的体育活动和运动康复个别化方案,可改善身体功能,提升整体活动水平,促进脑瘫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残疾儿童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特点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方法以130290名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实名制数据为样本,对残疾儿童的残疾现状、康复需求特征和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残疾儿童占总残疾人口的5.33%。其中,男性60.4%,女性39.6%;0~6岁16.3%,7~18岁83.7%;农业户口88.4%,非农业户口11.6%。残疾程度由重度到轻度占比依次为28.3%、39.5%、17.7%、14.6%。在报告的康复需求中,从高至低依次为辅助器具40.3%、功能训练37.4%、护理32.2%、药物24.9%、手术5.7%。在报告获得的康复服务中,从高至低分别为辅助器具37.9%、功能训练33.7%、护理服务31.0%、药物19.7%、手术2.9%。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残疾等级对于报告康复需求和获得康复服务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P<0.001)。结论残疾儿童的功能特点直接影响到其服务需求,应该根据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特点布局康复服务发展规划,要根据不同类型残疾儿童的功能特点,开发个别化和结构化的康复服务项目,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和运动康复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的研究架构,系统分析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与功能障碍表现、参与身体活动的方案以及健康和功能结局。 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方案以及健康与功能结局进行系统分析,构建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功能状况、身体活动干预方案以及健康与功能结局架构。检索Scopu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收集建库至2022年8月18日公开发表的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与运动康复的健康及功能结局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系统综述8篇,来自5个国家,包括190项随机对照试验和7 011例参与者,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智力障碍、儿童神经病学、康复科学、残疾与健康、适应性体育、特殊教育等,发表时间集中在2018年至2022年。常见的健康状况主要有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脆性X综合征、Prade-Willi综合征、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身体活动干预形式分为体适能类、技能类和活动类3类,活动频率每周1~5次,活动强度为中-高强度,持续时间1周~1.5年;健康结局体现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身体活动、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整体生活质量和福祉方面。 结论 基于WHO-FICs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和运动康复的健康效果的理论架构。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主要功能障碍表现为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3个层面。其中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层面涉及概念性技能、社交性技能和实践性技能,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低体育活动参与度、久坐和肥胖,活动能力低,没有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福祉层面涉及情绪和情感、自尊、一般自我概念、幸福感、友谊、与他人的关系或社会成熟度、生活质量和福祉等。身体活动方式可以分为体适能类、技能类和运动项目类。主要健康和功能结局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智力功能与适应性行为,活动和参与以及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生活质量和福祉。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领域,主要健康结局涉及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认知可塑性、工作记忆等)、心理功能(情绪自我控制、自我价值和自尊)。在活动和参与领域,主要健康结局涉及体适能(肌力和肌耐力、速度、灵敏性)和动作技能(基本动作技能、平衡、核心稳定性),提高体育活动参与度,促进其更好地适应与赋能(社交、亲社会行为等),达成健康目标(降低疾病风险、缓解焦虑和抑郁、肥胖管理)。在心理行为健康与社会适应、生活质量和福祉领域,参与身体活动与运动康复可以提升儿童青少年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改善青少年近视的机制和方法。方法应用ICF的理论及文献研究方法对青少年近视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形成和改善的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体育活动对改善青少年视功能及全面发展的作用。结果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视近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减少、教育压力增大以及接受光照不足等。青少年近视机制为睫状肌调节准确性降低和协同功能紊乱。体育活动可以代替常规调节功能训练改善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能力,促进视力良性发展。结论应用ICF的理论,构建专门设计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青少年的近视,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综述不同身体活动对脑瘫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效益。方法 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ochra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发表的脑瘫儿童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干预后健康和功能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涉及402例参与者(3~24岁),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6~8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巴西和荷兰,主要来源于康复医学、神经科学、残疾研究、物理治疗等领域,发表日期集中在2013年至2020年。身体活动类型包括体适能类(体能体适能、技能体适能)、运动技能类(粗大运动技能、精细运动技能)和适应性身体活动类(移动技能、休闲类)。每次20~60 min,每周1~5次,持续7~26周;干预强度为中等至高强度,干预场所涉及社区和家庭、学校、康复机构。有3种指导和支持模式:运动康复,适应性体育活动,以及运动康复与适应性体育活动相结合。健康效益体现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行为、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生活质量4个方面,包括提升身体活动水平,减少久坐行为;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河南省农村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方法使用2016年度河南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对农村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发展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发展研究。结果本研究涉及河南省所辖全部19个地市的1,028,598名农村肢体残疾人,其中男性占61.7%。在康复需求方面,有手术需求19,348人次(1.9%),有药物需求202,855人次(19.7%),有功能训练需求197,592人次(19.2%),有辅助器具需求360,754人次(35.1%),有护理需求158,012人次(15.4%),不同康复服务需求人数在不同残疾等级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8.080,P0.001)。在接受康复服务状况方面,年度内接受手术康复服务6061人次(0.6%),接受药物康复服务93,905人次(9.1%),接受功能训练康复服务62,967人次(6.1%),接受辅助器具康复服务81,437人次(7.9%),接受护理康复服务34,595人次(3.4%),得到各种康复服务的人数在不同残疾等级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5.920,P0.01)。在未得到康复服务的原因方面,康复政策认识学习不足165,172人次(20.3%),缺少足够康复经费支持151,448人次(18.6%),无法到达康复医疗机构20,369人次(2.5%),缺乏康复专业人员或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低下等540,971人次(66.5%),不同原因的人数在不同残疾等级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9.182,P0.001)。结论本研究确认了河南省农村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状况,建议应大力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并提高相关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大康复服务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的认知能力,加大对于康复服务的资金投入,为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并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构建适用智力残疾儿童的功能定向和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以及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参照美国《适应体育国家标准(第三版)》(APENS-3),构建适用于智力残疾儿童运动功能和运动能力发展要求的、功能定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结果 智力残疾儿童可能表现出基本动作发展缓慢、体适能水平较差、运动能力弱、运动动机不足等问题。适应性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促进儿童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并且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运动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发展目标、动作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参与度目标、健康目标、适应与赋能目标。根据体育活动的类型,课程内容包括体适能类活动、运动技能训练类活动以及运动项目相关类活动。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涉及教材编写和教学建议。适应性体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可以从运动能力的发展、动作发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健康行为的养成、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进行,运用整体、多维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智力残疾儿童的动作发展以及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开发适应性体育课程中,还应该确定无障碍环境与辅助技术的适用性。结论 运用ICD-11和ICF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主要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模式,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APENS-3,构建了智力残疾儿童适应性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并且建立了功能导向的适应性体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强调儿童体育运动核心素养的养成,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理论与方法,采用Scoping综述方法对成年残疾人的休闲体育活动和康复体育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文献证据进行Scoping综述,在文献资料基础上,建立成年残疾人的休闲体育活动、康复体育和残疾功能改善的范畴和框架以及编码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成年残疾人休闲体育活动和功能康复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和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提取文献内容,包括作者、国家、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年龄、数据收集工具以及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结果 共检索文献2476篇,最终纳入18篇,来自14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医学、公共健康、锻炼、残疾人等相关的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至2020年。研究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和访谈法。研究涉及的残疾人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类型有体适能类活动、技能类活动和运动项目类活动三大类,主要有太极拳、轮椅篮球、休闲户外活动、社区娱乐性体育活动、康复体育等。根据ICF的架构,休闲体育活动促进成年残疾人功能康复主要体现在身体功能(包括b1精神功能,b4心血管、血液、免疫和呼吸系统的功能,b5消化、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活动与参与(包括d1学习和应用知识,d2一般任务与要求,d4活动,d5自理、d7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9社区、社会和公民生活),具体为体质量指数、身体指标、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获得社会支持、应对压力、自我概念、生活满意度、幸福感、运动自我效能、健康感知的提高等。影响成年残疾人休闲体育方面的活动和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包括e1用品和技术,e4态度,e3支持和相互关系,e5服务、体制和政策,以及家庭成员和同事的态度和支持、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交通、器材设施、政策等。结论 残疾人康复体育是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范畴上界定了休闲体育活动及其对成年残疾人的功能效果,并基于ICF建立了残疾人休闲体育活动和康复体育的分类和结构;将康复体育及其相关因素与ICF相结合,对休闲体育活动和康复体育进行综述和讨论,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ICF和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的架构和理论,构建社区体育活动服务体系以促进社区健康。方法运用ICF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矩阵作为社区体育活动与融合发展的架构,探讨社区体育活动。结果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服务不仅可以提升不同参与人群的身体功能、运动能力,还可以促进构建健康行为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提高幸福感。社区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社区人群健康、康复、教育、生涯发展以及赋权。社区体育活动与社区健康、康复等活动的融合发展,共同构建现代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是以"社区-家庭-个人"形式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活动指导是社区体育活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居家和社区体育活动指导是以个别化服务的形式,向残疾人提供有关体育活动的咨询、技能训练、运动环境的改造以及心理咨询与指导等,以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结论运用ICF构建基于功能导向和整体健康的社区体育活动架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矩阵和方法促进体育活动与健康、康复、教育、职业发展和赋权等活动的融合,实现社区包容性发展和社区整体健康。从社区体育活动视角思考残疾人的居家康复体育作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为残疾人提供个别化的居家康复体育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