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光明中医》2009,24(3):499-500
手三里穴,异名上三里、鬼邪,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定位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进针后直刺0.8~1.2寸,可灸.<针灸甲乙经>中载:"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  相似文献   

2.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翟姣 《中国针灸》1995,15(6):35-36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邵翠姣(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针灸科,321000)手三里乃手阳明大肠之腧穴。里,一里一寸也(《经穴名解》)。里指邑、居之意。因穴距肘三寸,正居大脉之处,因名手三里(《腧穴命名汇解》)。此穴主治颇广,余曾在临床上以独取手三里穴治疗多种...  相似文献   

3.
臂臑穴在经穴中是属於手阳明大肠经,在新针灸学上,是上肢部的後外侧线。十四经发挥云:“在肘上七寸”,倭汉三才图会云:“在肘上七寸臑肉端,肩髃下”;聚英云:“两筋两骨罅陷宛中”,针灸大成云:“以膕内端肩髃作目的取之”。这些部位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临床上取用时,最好用拇指循按三角肌尖端的後绿,两筋之间鬆陷处,切之(?)麻就是臂臑穴。约为肘上七寸肩髃下三寸。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手三里穴的记载,对其定位及临床应用的规律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使用手三里穴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 应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从手三里穴的定位、刺灸法、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针灸大成》中有关手三里穴的记载进行整理。结果 手三里穴位于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端处;可针可灸,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穴位;临床应用广泛,可疏通经络治疗肢体经络病及头面五官病,调和气血治疗中风病、胃肠疾病、外科病等。结论 《针灸大成》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手三里穴所处的位置、归经等,这些特点与其临床应用关系密切,有助于对手三里穴的穴位本意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临床应用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运峰  焦凡  石洪霞 《河南中医》2010,30(8):832-833
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具有镇痛抗炎作用,能解除肌肉痉挛,调节消化系统,祛风通络。本文综述了手三里穴在落枕、肩周炎、急慢性腰痛、咽喉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指出对手三里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作用的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解溪为足阳明胃经倒数第5个穴位,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5版、6版高等院校中医专业用《针灸学》教材均将"解溪"注音为:jiě(三声)xī(平声),对其穴名之意义,多按照"系鞋带"来解释。又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针灸腧穴学》曰:"穴在足腕部,当系解鞋带之处。穴处两筋(伸趾长肌腱与伸拇长肌腱)之间凹陷如溪谷之状,故名解溪";《会元针灸学》曰:"解溪者,是足腕陷上系带之处,解之而开,故名解溪";亦有《经穴释义汇解》认  相似文献   

7.
手三里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临床上应用此穴治疗多种病症,均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综述了手三里穴在治疗咳嗽及咽喉疼痛方面的应用.并结合作者多年临床经验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丰隆穴临床功效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琛 《河南中医》1999,19(2):59-60
丰隆穴(ST40)出自《灵枢·经脉》,为足阳明胃经络穴,穴位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当胫骨、腓骨之间取之。足阳明胃经气血丰盛,至此穴丰溢,其肉丰满隆起,故名。文献记载其治疗范围广泛,如治疗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眩晕...  相似文献   

9.
郭尔夫从事针灸临床工作38年,博览群书,精于歧黄,尤擅针灸,刻苦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著作和现代医学,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和针法有独特的见解。善于挖掘针灸绝技,擅长芒针深刺募穴、药罐等,对五输穴临床运用得心应手。现就郭老师多年运用芒针深刺募穴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中 脘 中脘穴又名太仓,位于任脉经、脐上四寸处,为胃之募穴,是手太阴、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厥阴及任脉之会。中脘又是手太阴之所起,足厥阴之所终,任脉之所发,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三脉之所生。中脘穴上一寸有上脘穴、下一寸有下脘…  相似文献   

10.
腧穴归经有一个十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黄帝内经》中已记有十一条经脉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并提到手足三阳经、任、督脉及冲脉等九脉脉气所发的部分腧穴。我国最早的一部针灸腧穴专著《黄帝明堂经》(简称《明堂》)共收录349穴,其中也只有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被归入相应经脉,其余腧穴皆按部分行排列,并仿《内经》之例,于大部分腧穴下注明“×××脉气所发”字样。到了六朝时期,《产经》一书始将四肢部所有腧穴归入相应经脉,如手阳明大肠经穴为“自南阳至臂 十四穴”隋唐时期,腧穴归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山杨上善将《黄帝…  相似文献   

11.
“肚腹三里留”为“四总穴歌”之一,首见于明代朱权《乾坤生意》(已佚),后收于《针灸大全》及《针灸聚英》等医籍中。历代医家常据此用三里穴统治腹部疾患,获得良好的效果,至今临床上仍奉为圭臬,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但在具体应用时,多局限于足三里一穴。如此则未免美中不足,缩小了歌诀的范围,试加辨析如下。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二经皆属阳明,同司饮食的受纳、消化、传导,且胃与大肠同位于腹部,故二穴能统治全腹上、中、下三部之疾病,是以名之“三里”。里者,邑也、居也,指部位,以其功用而得名也。这在历代针灸书…  相似文献   

12.
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祝维华周伟平(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广丰334600)关键词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商阳穴位处手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针灸甲乙经》称其为绝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称五腧穴中井穴为经气所出之处,即“所出...  相似文献   

13.
崔晨华  徐涓 《光明中医》2010,25(1):78-79
中脘穴,居脐上4寸,为胃之中,故称中脘。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之一,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以调理中焦、升清降浊、健脾和胃、鼓动经气的作用治疗一切腑病,但刺入深度一般记载是1~1.5寸,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针刺深度2~2.5寸理气作用更佳,形体较胖者甚至可达3寸左右。现将临床治验所得列举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临床用于治疗腰痛,报道不多。据《甲乙经》,“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为针刺手三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玄指要赋》“肩背患、责时前之三里”。通过临床、笔者发现针刺手三里(双)。配合患者活动锻炼。有见效快,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不愧为治疗急性扭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运用本法救治时。关键是行针使患者产生热感。其次是患者要不怕痛。配合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2.中脘上下左右各二寸,分别是:巨阙,下脘,梁门,梁门。 3.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禾髎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穴,和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4.外踝上七寸平线上是足少阳胆经的阳交,外丘;是太阳膀胱经的飞扬,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 5.太洲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肺的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6.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7.关于经脉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  相似文献   

16.
南京医学院仿宋针灸铜人与现行《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经穴定位有多处差异,笔者选择足阳明胃经面部循行线及腹部水道、归来、气冲三穴间距,两处定位差异进行分析,试图说明从《针灸甲乙经》到《经络腧穴学》教材,由于受到"以经统穴"思想的影响,而对足阳明胃经"下交承浆"的理解产生差异;由于对古籍中骨度分寸理解的不同,致使水道、归来、气冲三穴定位不同,如此仅举经穴定位演变之一隅,肃清经络、腧穴的源流及传承过程中的演变,希望有助于医者对古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中脘(《甲乙》),一名太仓《《灵枢》)。穴位取法:(骨曷)骭至脐八寸,太仓居其中,为脐上四寸(《素问》)。俞穴特性:腑会(《难经》),胃募(《甲乙》),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甲乙》),足太阴之结穴(《灵枢·根结》)。临床应用:(一)《资生》:“初不知灸中朊等穴以壮脾胃,亦惑之甚也”。《循经考  相似文献   

18.
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素问·痿论》中有“治痿者独取阳明”而近年来笔者应用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治瘫_3为主穴,针刺治疗上肢痿证,收效迅捷。 取患侧内关、治瘫_3(伸臂仰掌,肘横纹和腕横纹连线中点尺桡骨之间)分别直刺1寸、2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行针次数取决于针感,使保持手及肩臂明显重、胀感力度,故针感减轻可随时行针,留针10  相似文献   

19.
<正> "郤门"穴别名"四白"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特定穴之郤穴).在《新针灸学》则属于上肢部前正中线(掌面正中线).考《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云:"手厥阴郤去腕五寸",此与《针灸甲乙经》以及后世的《针灸大成》甚同.又《医学入门》结合该穴之定义述其取穴曰:"在大陵后五寸".然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是穴宜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取之较合适.其下解剖内含正中  相似文献   

20.
<正> 闪电穴为经外奇穴,针刺感似如闪电故名。有上闪电穴与下闪电穴之分。临床治疗肢节疼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取穴上闪电穴在喉头结节正中旁开三寸,外斜下一寸处。在胸锁乳头肌的后缘,相当于耳垂端向下引垂直线和胸锁乳头肌后缘交点处.下闪电穴在第二十一椎旁开六寸,即膀胱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