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雷 《健康研究》2013,(6):427-42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血脂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斑块数、颈动脉狭窄例数、内膜增厚例数、易损斑块例数均高与对照组,而斑块类型及斑块稳定情况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流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门诊健康体检人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其与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共1200例,其中男860例,女340例,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检测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测血清总胆回醇(TC)、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B(apoA、apoB)、血尿酸等,分析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其与异常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有颈动脉斑块者538例,其中男性检出率为48.4%、女性检出牢为35.9%.不同性别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男性年龄、体重指数(BMI) 、LDL-C、血尿酸、收缩压(SBP)、空腹血糖、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LDL-C、收缩压、空腹血糖、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脂蛋白B为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脂检测和颈动脉超声筛查有助于检出无症状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尤其年龄>50岁人群,均需要定期检测血脂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门诊高血压病人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不同颈动脉斑块形态和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调查高血压合并有颈动脉斑块者血脂达标情况,他汀类药物使用的比例.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00例,常规体检的人员100例做为对照组.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血生化、hsCRP的检测.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小于等于2.16mmol/l做为达标界限,分析此类病人他汀使用比例及血脂控制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和14%),其中软斑块组有更高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hsCRP;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60%以上存在血脂超标,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比例不足20%.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诊治工作中对此类病人的干预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血脂达标率低和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和Fib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的TC、LDL、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TC、LDL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Fib水平增高可促使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赵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73-3274,330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寻求其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CI组,与同期18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均利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并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颈动脉内径、血脂及血黏度,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Hp检查阳性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CI组180例患者Hp阳性98例,阳性率为54.4%,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140例,检出率为77.8%;对照组180例患者Hp阳性45例,阳性率为2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58例,检出率32.2%;两组比较C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两组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查、血黏度比较,CI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超声对其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检查后,比较分析组间斑块病理分型与其形成率,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将颈动脉斑块情况准确的检查出来,颈动脉斑块情况与冠心病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总结超声检测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其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监测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70.0%高于对照组12.0%(P<0.05),前者斑块性质以低回声软斑为主、占60.3%,后者以强回声硬斑为主、占75.0%(P<0.05);观察组血浆TC、LDL-C水平以及LDL-C/HDL-C比值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虽观察1组在LDL-C/HDL-C比值上明显高于观察2组(P<0.05),但其它血脂水平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性,高血浆TC、LDL-C水平是脑梗死的促发因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通过早期诊断积极预防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12名,依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99名,血脂正常组213名,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压、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达41.74%,粥样斑块形成率达31.79%。血脂异常组中受检者的血压、体重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异常组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增厚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有血脂异常的妇女中发生率更高。对围绝经期妇女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血脂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参数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COPD伴颈动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组,单纯颈动脉病变患者79例为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相关超声检查参数并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各指标与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以及稳定斑块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不稳定斑块比例显著低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颈动脉病变组IMT、斑块总面积、斑块数量以及稳定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RI、PI以及不稳定斑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吸烟史、脑钠肽(BNP)、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自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病变组和对照组,体质量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明显低于单纯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影响因素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2例,分为骨量正常组418例,骨量下降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 264例。颈动脉超声检查硬化斑块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C肽水平,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骨量下降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 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HOMA2-IR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量正常组中有颈动脉斑块178例(42.58%),无颈动脉斑块240例(57.42%);骨量下降组中有颈动脉斑块160例(60.61%),无颈动脉斑块104例(39.39%)。骨量下降组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无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TG、LDL-C、HOMA2-IR、颈动脉斑块形成是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受年龄、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6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与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将高血压患者分为1级、2级、3级。所有患者空腹12h后查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及吸烟者占的比例均比无斑块组的高。斑块组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并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斑块发生率也逐步提高。颈动脉斑块与血脂相关性不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密切相关,与血脂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探讨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人群63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纵向轨迹对新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为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杭州市五云山医院连续参加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5次健康体检的65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度5次健康体检时的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数值。以2018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为随访终点,排除不能遵守随访方案、自愿退出研究者共30例,最终纳入研究对象411例,依据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纵向轨迹分为低水平渐增组(198例)、中水平渐增组(174例)、高水平升高组(20例)和先升后降组(19例)。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均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R 4.2.1统计软件中的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CMM)建立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轨迹模型,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访(3.57±1.03)年,新发CVD 70例,发病密度...  相似文献   

14.
郭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75-175,178
目的:探究脑梗死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方法:课题共纳入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经颅脑CT、核磁共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参照对象,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血脂指标显著异于参照组指标,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血脂水平显著异于非斑块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高度关联,血脂水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主要风险因素,需加强血脂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高血脂患者与64名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超声诊断进行对照分析;试验组纳入64例高血脂患者,对照组纳入64名健康体检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改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阳性率及斑块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后两组IMT明显减小(P<0.05)。结论超声在高血脂患者的颈动脉检查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用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CDUS检查,观察组患者选择颈部CT血管造影作进一步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8.71%,中重度血管狭窄率为40.32%,与对照组的17.74%、1.6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颈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CTA检查的颈部中重度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具有较高检出价值,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32例体格检查健康者进行超声颈动脉检测。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及IMT增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病例检查出60处颈动脉斑块,斑块主要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多数为扁平斑和软斑。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易于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诊断效果好,可提高斑块检出率与观察IMT增厚现象。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合理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